問曰:
菩薩何等義,能住大菩提。
何名德及法,由此悟無上。
又行何等行,利益諸衆生。
修習何法已,成佛人中勝。
雲何伏惡魔,住最勝菩提。
震動拘胝土,悟無上正覺。
菩薩者何義,如是句雲何。
雲何為菩提,及無上佛法。
雲何行世間,利益群生類。
不染如蓮花,解脫拘胝衆。
雲何為天龍,非人等供養。
我諸所請問,慈悲願為說。
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子,善哉善哉!吾今當為分别解說。
舍利子,菩薩摩诃薩成就一法,則能攝受汝所問法及馀無量無邊佛法。
何者一法。
謂菩提心及備信欲舍利子,是名菩薩摩诃薩成就一法則能攝受無邊佛法。
舍利子白佛言:世尊,何等名為信欲具足。
複以何義名菩提心。
佛告舍利子,信欲具足者,是謂堅實不可壞故。
是謂牢固不可動故。
言不動者無蹶失故。
無蹶失者能善住故。
能善住者不退轉故。
不退轉者觀衆生故。
觀衆生者大悲根本故。
大悲根本者不疲倦故。
不疲惓者成熟衆生故。
成熟衆生者善知自樂故。
善知自樂者無希望故。
無希望者不染資具故。
不染資具者為衆生依故。
為衆生依者觀待下劣衆生故。
觀待下劣衆生者為救濟故。
為救濟者為歸趣故。
為歸趣者不卒暴故。
不卒暴者善觀察故。
善觀察者無怨嫌故。
無怨嫌者善調信欲故。
善調信欲者無所存故。
無所存者善清淨故。
善清淨者妙鮮白故。
妙鮮白者内離垢故。
内離垢者外善清淨故。
舍利子,如是堅實難壞。
乃至内離於垢外善清淨者,是名信欲具足也。
佛複告舍利子,菩提心者何相何貌。
舍利子,菩提心者無有過失。
不為一切煩惱之所染故。
菩提心者相續不絕。
不為馀乘中所證故。
菩提心者堅固難動。
不為異論所牽奪故。
菩提心者不可破壞。
一切天魔不傾敗故。
菩提心者常恒不變。
善根資糧所積集故。
菩提心者不可搖動。
必能獨證諸佛法故。
菩提心者妙善安祝於菩薩地善安住故。
菩提心者無有間斷。
不為馀法所對治故。
菩提心者譬如金剛。
善能穿徹佛深法故。
菩提心者勝善平等。
於諸衆生種種欲解無不等故。
菩提心者最勝清淨。
性不染故。
菩提心者無有塵垢。
發明慧故。
菩提心者寬博無礙。
含受一切衆生性故。
菩提心者廣大無邊。
如虛空故。
菩提心者無有障礙。
令無礙智遍行一切無緣大悲不斷絕故。
菩提心者應可親近。
為諸智者所稱贊故。
菩提心者猶如種子。
能生一切諸佛法故。
菩提心者為能建立。
建立一切喜樂事故。
菩提心者發生諸願。
由戒淨故。
菩提心者難可摧滅。
由住忍故。
菩提心者不可制伏。
由正勤故。
菩提心者最極寂靜。
由依一切大靜慮故。
菩提心者無所匮乏。
由慧資糧善圓滿故。
複次舍利子,菩提心者即是如來屍羅蘊三摩地。
蘊般羅若。
蘊解脫。
蘊解脫智見。
蘊之根本也。
又菩提心者即是如來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佛法之根本也。
舍利子言:菩提心者謂以此心用菩提為生體故名菩提心。
如是舍利子,諸菩薩摩诃薩成就信欲菩提心故。
是名菩提薩埵。
是名廣大薩埵。
是名極妙薩埵。
是名勝出一切三界薩埵。
是名身業無失語業無失意業無失。
是名身業清淨語業清淨意業清淨。
是名身業無動語業無動意業無動。
菩薩摩诃薩以具如是諸業淨故。
不為天魔及魔軍衆之所堯轉。
從初發一切智心修行正行。
地地增勝善巧方便。
不為一切世法所動。
能為衆生作大導師。
作勝導師。
作普導師。
為大照炬。
為大梯蹬。
為橋為船。
為濟度者,為彼岸者,為舍為救。
為歸為趣。
舍利子,菩薩摩诃薩如是發一切智心故。
魔及魔軍不能傾動。
爾時佛告舍利子,諸菩薩摩诃薩。
由具如是淨信欲故。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已,心多淨信。
樂睹賢聖。
樂聞正法。
樂不慳吝。
開舒心手。
而行大施。
欣樂大舍。
樂均普施。
於諸衆生心無罣礙。
心無穢濁。
心無愦亂。
心不間雜。
於業業報深心奉敬。
無疑無慮。
知黑白法果報不壞。
乃至命難。
不起諸惡。
永離殺生不與齲邪淫行。
妄語。
乖離語。
粗惡語。
绮語。
貪染。
瞋恚。
愚癡。
邪見。
為斷如是不善業道。
受持奉行十善業道。
由具信故於諸沙門若婆羅門。
正至正行具德具戒。
其心純淨成調順法。
具足多聞勤行谘問。
修正作意。
調善寂靜。
親近寂滅不起诤訟。
非不愛語。
善知信欲。
非不善知。
善法相應。
遠諸惡法。
不掉不高。
性離躁動。
性離粗言:語無浮雜。
守念正祝心安妙定。
善斷有本。
不中毒箭。
舍離重擔。
超度疑慮。
及以後有諸佛世尊,菩薩摩诃薩。
聲聞獨覺。
於如是等善知友所。
如實覺已親觐敬仰奉事将遇。
行者如是於善知友身行奉事。
複以法施而攝受之。
宣說妙法示教贊喜。
所謂若行柁那得大财富。
若行屍羅得生天樂。
若好多聞獲得大慧。
若修諸定便離系縛。
複為開顯種種微妙清淨勝法。
此是布施此布施報。
此是慳吝此慳吝報。
此是屍羅此屍羅報。
此是犯戒此犯戒報。
此是忍辱此忍辱報。
此是瞋恚此瞋恚報。
此是正勤此正勤報。
此是懈怠此懈怠報。
此是靜慮此靜慮報。
此是亂心此亂心報。
此是智慧此智慧報。
此是惡慧此惡慧報。
此身妙行此身妙行報。
此身惡行此身惡行報。
此語妙行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