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故。
舍利子,所言行者謂於是處觀察有為。
言無行者謂於是處證於無為。
愚癡凡夫不能覺悟入行非行。
如來於彼發起大悲。
我當開示令其覺悟。
如是入行非行法故。
複次舍利子,夫菩提者無流無齲雲何名為無流無齲舍利子,離四流性故曰無流。
何謂為四。
離欲流性。
離有流性。
離無明流性。
離見流性。
舍利子,離四取性故名無齲何等為四。
離欲取性。
離有取性離見取性。
離戒取性。
舍利子,如是四取皆由無明。
而為盲闇愛水隍池之所擁閉。
由執我故受蘊界處。
如來於中如實了知。
我取根本自證清淨。
亦令衆生證得清淨。
舍利子,如來既證是清淨故。
於諸法中無所分别。
何以故?舍利子,由此分别起不如理思惟。
此但如理相應故不起無明。
不起無明故不能發起十二有支。
若不發起十二有支此即無生。
若無生者此即決定。
若決定者此即了義。
若了義者此即勝義。
若勝義者即無人義。
無人義者即不可說義。
不可說義者即緣起義。
諸緣起義者即是法義。
諸法義者即如來義。
舍利子,若能如是觀緣起者即是觀法。
若觀法者即觀如來。
如是觀者離真如外無有所觀。
此中雲何有所有耶。
謂相及緣。
如是二法。
若能觀察無相無緣。
即真實觀如來。
覺悟如是諸法平等故平等。
愚癡凡夫不能覺悟此無流無取性。
如來於彼發起大悲。
我當開示令其覺悟。
如是無流無取性故。
複次舍利子,夫菩提者,其性清淨無垢無執。
雲何名為清淨無垢及以無執。
舍利子,空故清淨。
無相故無垢。
無願故無執。
又舍利子,無生故清淨。
無作故無垢。
無取故無執。
又舍利子,自性故清淨。
遍淨故無垢。
光潔故無執。
又舍利子,無戲論故清淨。
離戲論故無垢。
戲論寂靜故無執。
又舍利子,真如故清淨。
法界故無垢。
實際故無執。
又舍利子,虛靜故清淨。
無礙故無垢。
空寂故無執。
又舍利子,内遍知故清淨。
外不行故無垢。
内外不可得故無執。
又舍利子,蘊遍知故清淨。
界自體故無垢。
處損減故無執。
又舍利子,過去盡智故清淨。
未來無生智故無垢。
現在法界住智故無執。
舍利子,如是清淨無垢無執之性同趣一句。
言一句者謂寂靜句。
諸寂靜者即極寂靜。
極寂靜者即遍寂靜。
遍寂靜者名大牟尼。
舍利子,猶如太虛菩提亦爾。
如菩提性諸法亦爾。
如諸法性真實亦爾。
如真實性國土亦爾。
如國土性涅槃亦爾。
故說涅槃諸法平等。
亦名究竟。
無邊際相故無有對治。
離對治相故。
如是諸法本來清淨無垢無執。
舍利子,如來於是色無色等一切諸法。
如實覺悟觀有情性。
遊戲清淨無垢無執。
發起大悲。
我今定當開示令其覺悟。
如是清淨無垢無執法故。
複次舍利子,如是如來不可思議大悲。
不由功用任運常轉。
流布遍滿十方世界無有障礙。
舍利子,如來大悲不可思議。
無邊無際猶如虛空。
若有欲求如來大悲邊際者,不異有人求於空際。
舍利子,是諸菩薩摩诃薩聞如來不思議大悲同虛空已,信受谛奉清淨無疑。
乃至發希奇想。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
而說頌曰:
諸佛證菩提,無根無所祝如佛所證已,為諸衆生說。
諸佛證菩提,寂靜極寂靜。
觀眼等内空,色等外空性。
有情不覺悟,寂靜極寂靜。
如來知句義,於彼起大悲。
菩提性光潔,清淨等虛空。
是衆生不了,於彼起大悲。
諸佛證菩提,無去來取舍。
是衆生不了,於彼起大悲。
諸佛證菩提,無相無境界。
衆聖之所行,非愚夫所履。
諸凡夫不知,雖知不明達。
如來於彼類,興起於大悲。
無為之自性,無生亦無滅。
於彼亦無住,三輪長解脫。
愚夫不能覺,諸有為自性。
於彼起大悲,開如是理趣。
菩提非身證,亦不由心證。
身自性無知,心如幻事等。
愚夫不能覺,身心自體性。
於彼起大悲,開如是妙理。
諸佛自然證,廣大勝菩提。
安坐樹王下,觀察含靈性。
登上生死輪,循環種種趣。
如來見彼已,興猛厲大悲。
憍慢之所壞,見網恒纏裹。
於苦生樂想,無常起常想。
計诤我衆生,命者見所壞。
如來觀彼已,興猛厲大悲。
一切衆生性,覆障於癡膜。
無有慧光明,如重雲掩日。
如來見彼已,興猛厲大悲。
以無垢智光,當為彼明照。
既入諸惡趣,常迷失正道。
或堕地獄趣,畜生鬼趣中。
過去佛已知,導開前正路。
今佛見彼已,興猛厲大悲。
佛知一切法,真如及實性。
清淨等虛空,證成真解脫。
諸衆生不知,如是淨妙法。
如來見彼已,興猛厲大悲。
如是舍利子,是名如來不思議大悲。
諸菩薩摩诃薩聞是不可思議大悲已,信受谛奉清淨無疑。
倍複踴躍。
深生歡喜。
發希奇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