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四十一(玄奘譯)

首頁
    △菩薩藏會第十二之七四無量品第五 爾時佛告舍利子,菩薩摩诃薩。

    安住如是清淨信已,佛薄伽梵。

    知是菩薩摩诃薩為菩薩藏法門之器。

    知是諸佛正法器已,躬往其所。

    開發顯示菩薩之道。

    舍利子,汝今當知。

    如是法門差别之相。

    所謂菩薩摩诃薩。

    安住淨信佛薄伽梵。

    知是菩薩為菩薩藏法門之器。

    知是諸佛正法器已,躬往其所。

    開菩薩道。

    舍利子,如彼往昔超越無數廣大無量不可思議阿僧企耶劫。

    爾時有佛出現於世。

    名為大蘊如來應正等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無上丈夫調禦士天人師佛薄伽梵。

    住自作證具足神通。

    為諸世間天人魔梵。

    沙門婆羅門。

    阿素洛等無量大衆。

    宣說妙法開示演暢。

    初中後善文義巧妙。

    純滿清白随順梵行。

    舍利子,爾時大蘊如來應正等覺。

    有七十二那庾多聲聞弟子。

    共會說法。

    皆是大阿羅漢。

    諸漏已盡無複煩惱。

    乃至心得自在。

    到於第一究竟彼岸。

    舍利子,是時有王名最勝壽。

    如法治世号持政王。

    所治大城名最勝幢。

    廣博嚴麗安隐豐樂。

    甚可愛樂。

    人物充滿諠譁熾盛。

    舍利子,時勝壽王有子名精進行。

    年居童幼形貌端嚴。

    成就第一圓滿淨色。

    為諸衆生之所樂見。

    已曾供養承事拘胝那庾多百千諸佛。

    親觐奉敬殖諸善本。

    舍利子,爾時精進行童子,與諸内宮出遊園觀。

    時大蘊如來應正等覺。

    知是童子為菩薩藏法門之器。

    又是諸佛正法之器。

    便往彼園精進行所。

    既到彼已上住空中。

    為是童子開菩薩道。

     又複贊說三世諸佛。

    童子當知。

    雲何名為菩薩道耶。

    所謂菩薩摩诃薩。

    於諸有情。

    精勤修習四無量心。

    何等為四。

    所謂大慈波羅蜜。

    大悲波羅蜜。

    大喜波羅蜜。

    大舍波羅蜜。

    又勤精進於諸攝法随順修學。

    童子,若有菩薩如是修行。

    是名開菩薩道。

     複次童子,雲何菩薩摩诃薩。

    於諸衆生精勤修學。

    大慈無量波羅蜜。

    所謂菩薩摩诃薩。

    行菩薩道。

    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

    盡衆生界慈心遍滿。

    以何等量為衆生界。

    所謂盡虛空界是衆生量。

    童子當知。

    如虛空界無所不遍。

    如是菩薩摩诃薩大慈無量。

    亦複如是,無有衆生含識種類而不充遍。

    童子當知。

    如衆生界無有限量。

    如是菩薩摩诃薩所修之慈亦無限量。

    空無邊故衆生無邊。

    衆生無邊故慈亦無邊。

    童子當知。

    衆生界多非大地界。

    又非水界火界風界。

    吾今為汝廣說譬喻。

    令汝了知諸衆生界無限量義。

    童子當知。

    假使十方各如克伽河沙等世界數量。

    一切同時合成大海。

    滿其中水。

    複有如上克伽河沙等衆生。

    同共集會。

    析一毛端為百五十分。

    共以一分霑取海中第一滴水。

    複有馀克伽河沙等衆生。

    如前同會。

    取一分毛霑取海中第二滴水。

    複有馀克伽河沙等衆生。

    如前同會。

    取一分毛霑取海中第三滴水。

    童子當知。

    假使以是毛滴方便尚可霑盡此大海水。

    而衆生性邊量無荊是故當知衆生之性無量無邊不可思議。

    而菩薩慈悉皆遍滿。

    童子,於汝意雲何。

    如是無量無邊修慈善根。

    頗有能得其邊際不。

    精進行童子白佛言:不也世尊,佛言:如是如是,童子,菩薩摩诃薩亦複如是,修慈善根遍衆生界為無限量。

    複次童子,我今更說大慈之相。

    童子當知。

    此慈無量能護自身。

    此慈如是發起他利。

    於無诤論慈最第一。

    慈能除斷忿恚根栽。

    慈能永滅一切過失。

    慈能遠離諸有愛纏。

    此慈如是,但見衆生清淨勝德。

    而不見彼有諸愆犯。

    慈能超越熱惱所侵。

    慈能生長身語心樂。

    慈力如是,不為一切他所惱害。

    慈性安隐離諸怖畏。

    慈善根力随順聖道。

    慈能令彼多瞋暴惡不忍衆生發清淨信。

    慈能濟拔諸衆生聚。

    以慈力故。

    於彼刀杖性無執持。

    慈能将導一切衆生趣於解脫。

    是慈能滅諸惡瞋恚。

    是慈遠離詐現威儀谀谄矯飾逼切求索。

    而能增長利養恭敬名譽等事。

    以慈力故。

    梵釋天王之所禮敬。

    以慈嚴身所有威德。

    行慈之人。

    為聰慧者所共稱贊。

    慈能防護一切愚夫。

    是慈力故超過欲界。

    順梵天道開解脫路。

    慈為大乘最居前導。

    慈能攝禦一切諸乘。

    慈能積集無染福聚。

    慈善之力一切有依。

    諸福業事所不能及。

    慈能莊嚴三十二相。

    及随顯相。

    慈能離彼鄙賤下劣不具諸根。

    慈為坦路善道涅槃歸趣之所。

    是慈能遠一切惡道及諸八難。

    是慈力故喜樂法樂。

    不貪一切富貴王位受用樂具。

    是慈力故。

    於諸衆生等心行施。

    是慈能離種種妄想。

    慈為門路。

    一切屍羅學之所由。

    慈能救濟諸犯禁者,是慈能現忍辱之力。

    慈能遠離一切憍慢矜伐自大。

    慈能發起無動精進。

    慈能令修正方便行速疾究竟。

    慈能為諸靜慮解脫及三摩地三摩缽底之所根本。

    慈能令心出離煩惱諸有熾然。

    慈為一切智慧生因。

    由慈無量能聞持故。

    自他諸品皆悉決定。

    慈能除遣順魔煩惱。

    是慈力故同住安樂。

    慈能令人起住坐卧密護威儀。

    慈能損減諸掉性欲。

    是慈猶如妙香塗身。

    是慈能塗慚愧衣服。

    是慈能遣一切諸難煩惱惡趣。

    慈能濟拔一切衆生。

    大慈無量捐舍自樂。

    能與一切衆生安隐快樂。

    如是無量不可思議大慈之相。

    吾今略說。

    童子,是名菩薩摩诃薩大慈無量波羅蜜。

    菩薩摩诃薩。

    由成就是大慈無量故。

    觀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