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
有時有分依世間财證覺無上正等菩提亦複如是,
複次舍利子,譬如乳牛或啖乾草。
或啖濕草。
或飲冷水。
或飲暖水。
而能出於乳酪生蘇熟蘇及以醍醐。
如是舍利子,菩薩摩诃薩。
依於無上正等菩提。
行世财施随所樂欲。
有能獲得轉輪王報。
及獲帝釋梵王勝報。
由成就是三種報故。
菩薩十地速得圓滿。
如來十力四無所畏。
因是施故速得圓滿。
乃至具足千業所起十八不共佛法。
又具千業所起六十種圓滿妙音。
又具百業所起一一大丈夫相。
又具二百業所起無見頂髻相。
又過此百倍。
圓滿成就如來大法螺相。
又過拘胝百千倍。
成就如來皓齒齊列。
不缺不疏平等之相。
如是等相。
無量功業之所合成皆由如來業果報相施行所起。
速得圓滿。
複次舍利子,菩薩摩诃薩。
行柁那波羅蜜多時。
於乞者所起大慈心而行布施。
此心續起克伽沙等。
方得成滿。
中無間絕佛三摩地。
舍利子,如來應正等覺。
住此三摩地已,能於一一毛孔。
而出百三摩地,猶如克伽大河流化不絕而得自在。
是故當知。
如來所有一切神通變化。
多由施行而得成就。
舍利子,如是如來所有佛法。
皆由昔日行菩薩行。
世間财施之所攝受。
舍利子,是名菩薩摩诃薩行财施時。
為求甘露。
為求堅實。
為求菩提。
為求涅槃。
應知如是法門差别。
所謂菩薩摩诃薩。
依世财施。
而與柁那波羅蜜多相應。
證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
複次舍利子,菩薩摩诃薩。
行柁那波羅蜜多時。
其相無量吾今當說。
往昔過去無數廣大。
無量不可思議。
阿僧企耶劫。
於彼時分有佛出世。
号旁耆羅私如來應正等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無上丈夫調禦士天人師佛薄伽梵。
舍利子,彼佛住世壽十千歲。
與百千刍大聲聞衆。
同共集會。
皆阿羅漢。
離諸煩惱具大勢力。
乃至一切心得自在。
逮勝究竟。
舍利子,時彼世中有紡績者,名織紡線。
形貌端正衆所樂觀。
彼作業處去佛不遠。
每日将晚欲還家時。
往詣佛所。
常以一縷微線。
奉施如來。
因白佛言:願薄伽梵哀愍我故。
受此縷線為攝受處。
以此善根於未來世。
得成如來應正等覺能攝一切。
時彼世尊便為納受。
如是日施一縷。
滿千五百為善攝受。
由此福故。
乃經十五拘胝劫中。
不堕惡趣。
又經千拘胝。
反為轉輪王。
又經千拘胝。
反為天帝釋。
以此善根柔和微妙欣愛等業。
便得奉觐千拘胝佛。
於諸佛所供養恭敬尊重贊歎。
又以諸花塗香末香。
及以香鬘缯蓋幢幡。
衣服飲食坐卧之具。
病緣醫藥一切衆物奉獻如來。
從是已後又經一阿僧企耶劫出現於世。
證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号善攝受如來應正等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無上丈夫調禦士天人師佛薄伽梵。
住壽世間經二十拘胝歲。
有二十拘胝那庾多大聲聞衆。
一切皆是大阿羅漢。
彼佛世尊成立安祝五拘胝等菩薩摩诃薩。
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演說妙法。
利益安樂無量無數諸有情已現入涅槃。
彼薄伽梵滅度之後。
正法住世滿一千年。
廣布舍利流遍供養。
亦如我今涅槃之後。
舍利子,汝今當觀。
由施微縷發大心故。
次第展轉成滿佛法。
舍利子,當知此施由心廣大不由於縷。
何以故?若施廣大不由心者,如向施主以微縷施。
不應得心清淨究竟。
如是舍利子,當觀菩薩摩诃薩。
行柁那波羅蜜多時。
依世财施便得一切圓滿功德。
舍利子,菩薩摩诃薩。
行柁那波羅蜜多時。
其性聰叡智慧甚深。
因於少施多有所作。
由智力故增上所作。
由慧力故廣大所作。
回向力故無邊所作。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
而說頌曰:
行施不求妙色财,亦不願感天人趣。
為求無上勝菩提,施微便感無量福。
行施不求名稱聲,未曾為樂及徒衆。
亦不求諸生死報,施微而獲於大果。
布施飲食及衣服,不求諸有及諸趣。
為求開解甘露門,施如毛端福無量。
既無掉動及高慢,亦離谄诳慳嫉心。
懈怠諸緣皆悉舍,唯勤行施利於世。
财穀王位及身命,歡喜舍已心無變。
如斯善舍獲廣大,菩提解脫未為難。
愛樂諸來乞求者,如父如母如妻子。
所獲财物常行施,見彼感财無妒心。
行施之時衆繁雜,土塊杖木來加害。
雖見曾無忿恚心,愛語如舊情欣悅。
若施彼怨猶若親,於驚怖者施無畏。
凡所有物皆能舍,而心未嘗生鄙吝。
恒樂正求無上法,於世王位絕希求。
出離世間嚴飾處,常勤奉行於法施。
除彼樂求穢欲者,誰有能求天世王。
是故智者不貪樂,諸欲王位生天樂。
大名稱者所行施,恒求無上佛菩提。
舍捐身命及馀事,速疾能感多安樂。
聰慧菩薩行諸施,未曾遠離上菩提。
不求妙色世間财,又不願樂生天樂。
雖求涅槃無所依,遠離一切諸希願。
若能如是善修習,則名知道開道者,
舍利子,聰慧菩薩摩诃薩。
於是布施具足成就。
善能修行菩薩妙行。
無有疑惑。
舍利子,是名菩薩摩诃薩柁那波羅蜜多。
若諸菩薩摩诃薩。
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
精進修行是菩薩行。
一切衆魔魔民天子。
於此菩薩不能堯亂。
又不為彼異道他論。
所能摧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