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四十五(玄奘譯)

首頁
    △菩薩藏會第十二之十一羼底波羅蜜多品第八 爾時佛告舍利子,雲何名為菩薩摩诃薩。

    羼底波羅蜜多。

    菩薩摩诃薩。

    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

    於如是法精勤修學。

    行菩薩行。

    舍利子,菩薩摩诃薩。

    由住如是羼底波羅蜜多故。

    具足忍力立性堅正。

    於諸寒熱饑渴。

    蛇蠍蚊虻。

    風日等觸。

    志能堪忍。

    又能忍粗惡言說鄙陋詞句。

    及以依身所起猛迅苦受。

    堅鞕辛楚奪命至死。

    諸如是等所有苦受,并能堪忍。

    舍利子,若諸菩薩摩诃薩。

    能具是者,是則名為羼底波羅蜜多。

     複次舍利子,我昔長夜未成佛時。

    行菩薩行常修忍辱。

    舍利子白佛言:世尊,雲何世尊為菩薩時。

    修集忍辱行菩薩行佛告舍利子,我憶過去行菩薩行。

    多有衆生數來毀罵。

    非法诃責。

    面於我前出諸非法弊惡言說。

    舍利子,我於爾時,行羼底波羅蜜多故。

    制伏其心不生忿恚慳吝惱熱。

    但作是念。

    於諸行中無有少法。

    是易可得。

    過於毀罵及诃責者,是故我今應當修舍。

    又我於彼應起慈悲。

    何以故?世間衆生。

    多分安住毀罵诃責。

    由斯業故。

    還複感得如是之相诃毀果報。

    在在所生常得鬼陋可惡之身。

    我今不樂鬼陋之事。

    豈應樂行毀罵诃責。

    何以故?如是诃毀諸惡業者,是則名為不相應業。

    不稱理業。

    愚夫之業。

    是下劣業。

    非善人業。

    非賢聖業。

    由此業故。

    堕於地獄傍生焰魔世界。

    又由此業與諸惡趣而為眷屬。

    由此業故。

    感得貧窮藥叉之身。

    又由此業。

    感貧藥叉根本果報。

    由此業故。

    感得貧窮餓鬼之身。

    又由此業。

    感貧餓鬼根本果報。

    由此業故。

    感得貧窮人趣之身。

    又由此業。

    感貧人趣根本果報。

    又由如此诃毀業故。

    感得下趣及以下趣根本果報。

    我今不應求下劣趣。

    所以者何。

    若我求作如是事者,與諸衆生有何差别。

    然彼衆生不順於理。

    我既順理不應同彼。

    舍利子,是諸菩薩摩诃薩。

    行羼底波羅蜜多者,應當随我修學是法。

    何以故?舍利子,是諸菩薩為他毀罵诃責之時,便能依是正法作意思惟忍受。

    是菩薩摩诃薩由得如是忍辱力故。

    複獲無量諸妙善根。

    假使以諸珍寶滿佛世界。

    四大洲中持用布施。

    比前功德皆不能及。

    所以者何。

    是忍辱行。

    極善丈夫方能修習。

    何以故?一切衆生。

    多為毀罵诃責之所拘執。

    由如是故。

    生死流轉不能斷絕複次舍利子,是諸菩薩摩诃薩。

    行羼底波羅蜜多者,應自勉勵審谛觀察。

    作如是念。

    我若被他诃毀之時,為能思惟於佛菩提及法僧不。

    若能思惟是則為善。

    若不能思不名為善。

    複更以馀無量方便。

    思惟於佛。

    思惟菩提及以法僧。

    舍利子,菩薩摩诃薩作是思已,應當觀察。

    我今與一切衆生。

    有何差别殊異之相。

    何以故?彼諸衆生。

    現於我身起瞋害者,於佛菩提及以法僧。

    曾不思惟。

    我若同彼不思惟者,與諸衆生有何差别。

    有何殊異希奇之相。

    舍利子,是菩薩摩诃薩。

    又複思惟。

    若被他人現瞋恚時。

    心便生舍。

    於佛菩提及法僧等。

    曾無思念。

    此非我宜。

    又作是念。

    若我於彼起瞋恚者,則為無智無忍辱力。

    亦於本願而便棄舍。

    所以者何。

    若起瞋恚則無是心。

    我當攝受一切衆生。

    我當不舍一切衆生。

    我若起瞋於一有情。

    不名菩薩攝化之法。

    誰請於我行菩薩道。

    而況往昔發如是願。

    我當速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廣為衆生宣說正法。

    適發如是弘誓之時,諸佛世尊同共證我便作是念。

    此族姓子發心安住如是無上正等覺已,當為衆生廣宣正法。

    又於今者,諸佛世尊無障礙智。

    無障礙見現證知我。

    是故不應為他毀罵诃責之時,若起瞋恚。

    於佛菩提法僧之所。

    若生舍者不應憶念。

    何以故?現在東方克伽沙等諸佛世界。

    彼世界中。

    有克伽沙等如來應正等覺現在住持。

    彼佛世尊亦證知我心生正願。

    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複如是,當我發是正願之時,諸佛同聲贊我忍力故我不應作師子吼已複作野幹聲。

    師子吼者,謂我當證大忍辱力。

    野幹聲者,謂於衆生而行瞋恚诃毀等相。

    舍利子,是菩薩摩诃薩。

    複作是念。

    世間衆生。

    若得彼利方乃利他。

    我亦如是得衆生利方利彼者,我與世間有何差别。

    有何殊異希奇之相。

    又作是念。

    世間衆生。

    若彼於此作無義利。

    此複於彼作無義利。

    我亦如是,衆生於我作無義利。

    我複於彼作無義利。

    若如此者,我與衆生有何希奇差别殊異。

    舍利子,菩薩摩诃薩。

    於是法中應當修學。

    又作是念。

    世間衆生。

    互為怨對。

    若得彼利謂為善友。

    若不得利更相殺害。

    我見如是深過失故。

    應當不觀一切衆生。

    於我之身作諸利樂。

    及於我身作無義利。

    但作是念。

    我於今者,必當饒益一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