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四十五(玄奘譯)

首頁
    ,譬如大海水上漂流無量種種熟果色香美味皆悉具足。

    有一丈夫發起勇猛大精進力。

    便入海中運動手足接取彼果若二若三。

    然是丈夫執持此果。

    從海而出往至一處。

    取而嘗之。

    乃知其味淳美希有。

    即作是念。

    如是妙果具色香味。

    我從生來未曾得食。

    當更發勤精進。

    重入海中運其手足斂收馀果。

    作是念已,來至海濱通遍觀之。

    了不複見。

    深起追悔生大憂惱。

    我先何為不多收齲乃令失是無量妙果。

    如是舍利子,於我滅後後五百歲。

    無上正法将滅之時,當有無量諸衆生等。

    少信少施少戒少慧少修精進。

    随以何等差别因緣。

    遇得聽聞如是經寶。

    既聞法已,於此經中但得少分微淺之義。

    乃至受持一四句頌。

    複為惡魔堯亂障蔽。

    不為衆人之所敬問及以供養稱贊信奉。

    是持經者知彼衆人不敬重故。

    便於此經安住舍心。

    持先所聞經中句義微細少分。

    往一靜處思惟觀察。

    心生歡喜而複悔恨。

    作如是言:嗚呼奇哉。

    我於今者大失善利。

    諸佛如來無上正教。

    如何不多聽聞領受。

    又於如來起深重心。

    倍於先來發正念者,舍利子,當爾之時,有諸刍。

    惡魔持。

    故聞是經已,於衆人前當起诽謗言:是經典諸文。

    華者之所造作。

    實非佛說。

    由如是故。

    有諸刍。

    於是經典全不聽受。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

    而說頌曰: 聞是法已,當無障礙,於諸佛法。

    最上無疑,諸少福者,不得聽聞。

    諸多福者,聞是經典,少福之人。

    雖聞不信,多福聞已,頂戴如鬘。

     諸少福者,言非聖教,當墜惡趣。

    如盲堕坑,多福之人,聞生歡喜。

    當往善趣,如酥滴水,諸薄福者,聞生憂惱,受苦長夜,不脫黑暗。

     雖得少聞,複為魔堯,謗佛菩提。

    速入地獄。

     複次舍利子,諸佛如來。

    具足成就清淨妙智。

    乃至能知四衆之心。

    若一刍刍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

    於當來世正法滅時。

    或有聽聞如是經典随順領受。

    或有聞已輕毀诽謗。

    或有衆生全不聽聞。

    如是一切如來淨智悉能了知。

    舍利子,若有菩薩摩诃薩。

    及馀一切諸有衆生。

    聞已領受如是經典。

    精進修習當得成就四種無障清淨之法。

    何等為四。

    一者成就屍羅無障清淨。

    二者成就具足無難清淨。

    三者成就逢值諸佛親事供養無障清淨。

    四者成就見慈氏佛初得見已無障清淨。

    舍利子,彼諸衆生聞是經已,如上所說諸妙善根。

    随其方便必當獲得。

    舍利子,是名菩薩摩诃薩修行正勤波羅蜜多故成就四種無上清淨之法。

     複次舍利子,於當來世正法滅時。

    有諸菩薩摩诃薩。

    安住大乘。

    修行正勤波羅蜜多者,於是經典勤加修學。

    發大精進聽聞受持。

    書寫讀誦窮尋旨趣廣為他說敷揚開顯。

    爾時當有十障礙法。

    出現世間。

    諸有智者深當覺知。

    不應随轉。

    但當發起勇猛精進受持是經。

    舍利子,何等名為十種障礙。

    智者覺知不應随轉。

    舍利子,有諸刍發勤精進。

    於是經典求聞誦習。

    爾時惡魔。

    令持經者口噤不語。

    便於是經不得建立。

    是名第一障礙之法。

    諸有智者深當覺知不應随轉。

    又舍利子,有諸刍發勤精進。

    於是經典求聞誦習。

    爾時惡魔。

    令持經者患其眼目。

    便於是經不得建立。

    是名第二障礙之法。

    諸有智者深當覺知不應随轉。

    又舍利子,有諸刍發勤精進。

    於是經典求聞誦習。

    爾時惡魔。

    令持經者身諸支節一時皆玻便於是經不得建立。

    是名第三障礙之法。

    諸有智者深當覺知不應随轉。

    又舍利子,有諸刍發勤精進。

    於是經典求聞誦習。

    爾時惡魔。

    令持經者於其住處心不喜樂尋欲舍棄。

    便於是經不得建立。

    是名第四障礙之法。

    諸有智者深當覺知不應随轉。

    又舍利子,有諸刍發勤精進。

    於是經典求聞誦習爾時惡魔。

    令持經者互生忿恚為忿壞心相加殘害。

    便於此經不得建立。

    是名第五障礙之法。

    諸有智者深當覺知不應随轉。

    又舍利子,有諸刍發勤精進。

    於是經典欲求誦習。

    爾時惡魔。

    令持經者起言诤事。

    起鬥訟事。

    起譏刺事。

    起乖離事。

    起瞋罵事。

    由是事故彼此口中互生矛槊互相言訟。

    互相殘害。

    互相乖競。

    由起如是诤競事故。

    便生障礙。

    於是經典不得流轉。

    起意造作諸馀事業。

    是名第六障礙之法。

    諸有智者深當覺知不應随轉。

    又舍利子,有諸刍發勤精進於是經典欲求誦習。

    爾時惡魔。

    将壞滅故作諸形相。

    或俗人形。

    或出家形。

    來至其所堯亂其意。

    令於是經不能受持反加謗毀。

    複更起心樂馀事業。

    是名第七障礙之法。

    諸有智者深當覺知不應随轉。

    又舍利子,當來之世正法欲滅。

    爾時有諸年少刍。

    於是經典起清淨信心生愛樂在我法律中。

    為行毗利耶波羅蜜多故。

    發勤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