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生若濕生若化生。
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
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
若可見若不可見。
彼諸衆生。
乃至於刹那頃皆得人身。
於菩薩所。
同結百千極重怨雠。
彼諸怨等語菩薩言:汝若於是菩薩藏經差别文句。
受持讀誦乃至廣為他人開示書持。
如理修學者,我等諸人同時執縛當斷汝命。
舍利子,菩薩摩诃薩行毗利耶波羅蜜多故。
當於爾時,雖聞此語都無發起一念怖心。
但具攝持四種正法。
專務尋求大菩薩藏微妙法門。
舍利子,是名菩薩摩诃薩具足成就不退正勤波羅蜜多故。
又複成就無邊勢力。
勇猛精進正勤勇劍心意勇劍淨戒勇劍大忍勇劍等持勇劍大慧勇劍正行勝智皆悉勇劍舍利子,是菩薩摩诃薩行正勤波羅蜜多時。
具足如是大忍力故。
假使十方無量衆生。
各競執持百千刀劍。
於菩薩所興加逆害。
菩薩爾時,於諸有情終不微發一念瞋心。
舍利子,如是菩薩摩诃薩住忍力故。
如大梵王。
如天帝釋。
如蘇迷盧四寶山王。
不可傾動。
常住慈悲。
恒起意解。
救療衆生。
於諸所行終無退轉。
而是菩薩。
心如大地。
心如大水。
心如大火。
心如大風。
及以虛空。
又能善修對治貪瞋癡等栽枿根本。
舍利子,若有菩薩摩诃薩。
以克伽沙等無量世界盛滿一切無價珍寶。
持用奉施無量如來應正等覺。
又有菩薩摩诃薩。
行毗利耶波羅蜜多者,聽聞如是大菩薩藏微妙法門。
聞是經已往空閑處。
系念思惟如是之法精進修學。
令未修學諸菩薩等愛樂習行。
舍利子,如是菩薩摩诃薩行正勤故。
攝持無量諸妙善根非彼行施之所能及。
何以故?舍利子,如是善根。
系屬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
是故諸菩薩摩诃薩。
於菩薩藏微妙法門。
應當聽聞受持讀誦。
若複書寫廣為他說。
發起正勤勇猛修習。
複次舍利子,發起正勤波羅蜜多菩薩摩诃薩。
當應修行不行行處。
舍利子,雲何名為不行行處。
舍利子,不行行處。
所謂涅槃。
言不行者,諸惡天魔所不行故。
所言行者,正勤善人之所行故。
言善人者,所謂諸佛獨覺及佛弟子。
所以者何。
諸登聖道所有善人及佛世尊,皆為趣向般涅槃故。
舍利子,一切衆生多行三處。
何等三處。
所謂随順惡道。
趣向惡道。
将堕惡道。
是故諸菩薩摩诃薩。
於雜染法終不随順。
唯求出離戒忍多聞白等諸法。
舍利子,世間衆生多住無業。
而恒自計住於有業。
世間衆生多諸懈擔而恒自謂發起正勤。
是故舍利子,聰慧菩薩摩诃薩。
終不與彼無業懈怠共相習近。
又亦不堕於其數中。
唯與同行發起正勤諸大菩薩而相習近。
何以故?舍利子,無有衆生於彼最勝無染淨相。
大般涅槃生淨信解如菩薩者,舍利子,發起正勤波羅蜜多菩薩摩诃薩。
不唯自為證涅槃故。
發勤精進。
然為攝受一切有情。
令諸衆生得利樂故。
修行正行發勤精進開示教導安處衆生於聖道路故。
說菩薩名善丈夫。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頌曰:
正勤無緩缦,常具大精進。
於菩薩藏法,聰叡恒受持。
善思惟法義,於佛不思議。
但勤求淨法,故名為菩薩。
正勤大慧者,坐妙菩提樹。
摧怖惡魔軍,由般若精進。
現守護禁戒,任持諸世間。
為利益衆生,常精進無限。
複次舍利子,如是大乘大菩薩藏微妙經典。
流布於世能令衆生發大歡喜。
又能引生福德智慧感大财富。
令其增長。
能感諸天殊勝快樂。
能感一切圓滿具足。
能生一切諸佛如來力無所畏無礙智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不共佛法。
略而言之。
能引一切諸佛之法。
摧怖魔怨令心清淨。
能發猛慧窮生涯本。
盡苦邊際能近涅槃。
舍利子,於當來世。
我與汝等般涅槃後。
後五百歲。
爾時多有薄福衆生當於是經不生信重毀滅舍棄。
複有無量福德衆生。
欽奉是經如理修學勤加精進。
為求無上正等菩提故。
為求屍羅故。
為求多聞。
為求定慧解脫解脫智見故。
為求一切佛法利樂一切衆生故。
為舍邪見修行正見故。
為舍生死流轉修於聖道故。
為欲演說正法降伏天魔故。
為欲舍離貪愛調伏瞋心摧破愚癡除滅無明發慧明故。
複次舍利子,當來之世若有衆生聞是法已,為求一切諸善法故。
當發增上勇猛正勤。
以聞如是微妙法故。
於諸佛法無有障礙決定無疑。
舍利子,爾時複有無量衆生。
福果所資住增上意。
為求無上正等覺故。
聽是經典。
聞已當獲廣大歡喜。
於菩薩藏微妙法門。
極善研習如說修行。
又舍利子,爾時當有於如來教樂聞法者,彼諸衆生随以何等差别因緣。
遇得聽聞如是經典。
聞已當獲廣大歡喜。
生歡喜已發堅精進。
能於如是大菩薩藏微妙法寶取少寶分。
舍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