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五十九(實叉難陀譯)

首頁
    △文殊師利授記會第十五之二 爾時世尊,告彌勒菩薩摩诃薩言:汝今為佛嚴辦法座。

    我當昇已,說往昔志樂所修諸行善巧出生諸佛刹土功德莊嚴趣向真實法門。

    爾時彌勒菩薩。

    即作是念。

    今者世尊以何義故。

    令我嚴座。

    不使阿難大目連等。

    如何棄舍彼諸聲聞。

    将非唯為諸菩薩說。

    或彼聲聞及辟支佛。

    於此法門而非器故。

    以是世尊令我敷座。

    爾時彌勒菩薩。

    即為如來以神通力。

    化作衆寶師子之座。

    高四萬由旬。

    周匝嚴麗柔軟天衣以敷其上。

    從其座出種種光明。

    照此三千大千世界。

    爾時如來昇其座已,令此世界六種震動。

     爾時世尊,告長老舍利弗。

    菩薩成就四法。

    能令所願皆得滿足。

    何等為四。

    一者發勝志樂。

    二者於諸衆生起悲愍心。

    三者發起精進。

    四者承事善知識。

    複次舍利弗。

    菩薩成就一法。

    令願不退嚴淨佛刹。

    何謂一法。

    是菩薩應當樂學不動如來為菩薩時。

    本所修行立弘誓願。

    我當所在生處初生之時,若不出家,則為欺诳十方諸佛。

    如是舍利弗。

    是諸菩薩應随順學。

    若佛出世若不出世。

    一切生處皆悉決定舍家出家。

    何以故?而諸菩薩最勝利益。

    所謂出家。

    舍利弗。

    樂出家者,則能攝取十種功德。

    何等為十。

    一者不著諸欲。

    二者樂阿蘭若。

    三者行佛所行。

    四者離凡夫行。

    五者不著妻子及以财産。

    六者離惡道因。

    七者修善趣法。

    八者宿世善根皆不損減。

    九者恒為諸天之所歎羨。

    十者一切鬼神恭敬守護。

    若菩薩常樂出家。

    獲得如是十種功德。

    是故舍利弗。

    菩薩志求菩提。

    欲度衆生。

    常當出家。

    是名菩薩成就一法。

     複次舍利弗。

    菩薩成就二法。

    令願不退嚴淨佛刹。

    何等為二。

    所謂菩薩不樂聲聞地。

    不求聲聞乘。

    不愛樂說聲聞乘處。

    不親近聲聞乘者,不學聲聞戒。

    不樂宣說共聲聞乘相應之法。

    亦不勸他行聲聞乘。

    於緣覺乘亦複如是唯為佛法勸發衆生成就最上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是名為二。

    舍利弗。

    若有勸他趣入佛乘。

    此菩薩則能攝取十種功德。

    何等為十。

    一者得清淨刹。

    無有聲聞及辟支佛。

    二者得純一清淨諸菩薩衆。

    三者諸佛世尊之所護念。

    四者常為諸佛稱名贊歎而為說法。

    五者所發之心皆悉廣大。

    六者若生天上。

    當作帝釋或梵天王,七者若生人中。

    作轉輪王。

    八者常見諸佛。

    九者為諸天人之所愛樂。

    十者攝取無量無邊阿僧祇功德。

    何以故?舍利弗。

    若有能令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衆生。

    一切皆得阿羅漢果。

    或複置於緣覺之地。

    若複有能置一衆生於佛菩提。

    此之功德甚多於彼。

    何以故?舍利弗。

    不由聲聞緣覺出現。

    佛種不斷。

    世若無佛則無聲聞及辟支佛。

    舍利弗。

    以佛出現令佛種不斷。

    亦複出生聲聞緣覺。

    是故舍利弗。

    菩薩令他住佛乘中。

    得如是等十種功德。

    得清淨刹。

    複次舍利弗。

    菩薩成就三法。

    令願不退攝受佛刹功德莊嚴。

    何等為三。

    一者尊重愛樂住阿蘭若。

    二者無所染著而行法施。

    三者堅固安住淨戒律儀。

    舍利弗。

    菩薩堅住戒律。

    得十無畏。

    何等為十。

    一者入聚落無畏。

    二者衆中說法無畏。

    三者飲食無畏。

    四者出聚落無畏。

    五者入寺無畏。

    六者大衆中食無畏。

    七者教授無畏。

    八者親近和上阿阇梨無畏。

    九者於自眷屬慈心教誨無畏。

    十者受用衣服飲食卧具醫藥無畏。

    住戒律者所有言說令他信受。

    舍利弗。

    是為菩薩十種無畏。

    舍利弗。

    菩薩說法心無所著,則能攝受十種功德。

    何等為十。

    一者不生惡欲。

    二者不求他人識知。

    三者不起名聞心。

    四者於檀越家心不系著。

    五者不占護他家。

    六者於極下劣四事供養而生喜足。

    七者說法令他信受。

    八者善神守護。

    九者不生邪覺。

    十者起念佛心。

    是名為十。

    舍利弗。

    菩薩尊敬愛樂住阿蘭若。

    成就十種功德利益。

    何等為十。

    一者遠離世俗言論。

    二者專習閑靜。

    三者心緣定境。

    四者舍諸營務。

    五者愛樂諸佛。

    六者恒受禅定喜樂。

    七者修梵行時無有障礙。

    八者少用功力而得三昧。

    九者所受教法未嘗忘失。

    十者所聞法義皆悉了知。

    是名為十。

     複次舍利弗。

    菩薩成就四法。

    令願不退嚴淨佛刹。

    何等為四。

    一者如說能行如行能說。

    二者常自謙下。

    三者遠離慳嫉。

    四者見他得利心生歡喜。

    是名為四。

    舍利弗。

    是菩薩如行能說。

    有四種利益。

    何等為四。

    一者口中常出青蓮花香。

    二者語業清淨言無錯謬。

    三者一切世間所共信受。

    四者攝受諸佛圓滿音聲。

    是名為四。

    舍利弗。

    菩薩謙下。

    有四種利益。

    何等為四。

    一者遠離惡趣畜生等身。

    二者受妙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