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習善法。
彼等次第離諸惡道。
安於善處。
彼等於一切種不善業。
一向悉無。
其所作業得果報時。
心不欣樂。
生苦受者,無有是處。
不作惡業不受苦果故。
愚癡無故。
不苦不樂受亦無。
彼因陀幢如來佛土中。
一切時恒無惡風暴雨。
亦無毒熱。
彼諸衆生時節變易苦。
一切皆無。
彼因陀幢如來本修菩薩行時。
彼佛土中。
其諸衆生。
一切身業智。
上首智。
順轉演說開示正顯。
如是一切口業智。
上首智。
順轉演說開示正顯。
如是一切意業智。
上首智。
順轉演說開示正顯。
如是彼諸衆生從彼菩薩聞已,彼諸衆生一切身業。
一切口業。
一切意業智上首智順轉回向。
以善業故。
愚癡報不生。
以其愚癡故。
受不苦不樂受。
彼諸衆生於彼佛土中。
苦受不苦不樂受一向皆無。
以離愚癡故。
彼諸衆生生彼國土時。
其因陀幢如來教化已,於法敬重。
若遊行時。
思量於法。
愛欲於法。
染著於法。
彼等心生愛欲染著。
於法遊行時無有苦受。
行住坐卧睡寤。
乃至無有威儀之苦。
彼諸衆生在國土中。
無惡可順。
以無惡故。
無苦可生。
於善無著。
以是因緣。
彼諸衆生善順無故變易苦無。
於諸法中不生貪著。
是故壞苦不生。
亦無怨憎會苦。
何以故?由彼衆生於一切衆生中得住平等心現前。
是故無有怨憎會苦。
亦無愛别離苦。
何以故?由彼衆生於一切法不著故。
其愛别離苦從愛而生。
是故無有愛别離苦。
苦苦亦無。
何以故?於樂受不生著故。
唯有行苦。
所謂無常苦。
何以故?彼佛唯說第一義故。
彼佛住世經恒沙劫。
於彼佛刹。
無一衆生與佛競論者來生其國。
何以故?由彼如來本行菩薩時成熟衆生故。
佛告諸比丘於意雲何。
能以下善根。
少善根。
不善習善根。
不善相應善根。
非大精進善根。
非善趣善根。
非善發善根。
非善回向善根。
可能利益如是等衆生能與樂除苦耶。
可能淨如是廣大國土成熟如是多衆生耶。
諸比丘言:不也世尊,佛複告諸比丘言:於意雲何。
可以下心怯弱不善根相應心。
非精進心。
非善集根心。
非善趣心。
非善發善根心。
非善回向心。
可能利益如是等衆生思惟與樂能除苦耶。
可能嚴淨如是廣大佛刹成熟如是多衆生耶。
諸比丘言:不也世尊,佛複告諸比丘言:於意雲何。
可以下信少信。
羸信怯弱信。
不善相應信。
非精進信。
非善集善根信。
非善趣信。
非善發善根信。
非善回向信。
能利益如是等衆生。
除苦與樂耶。
能嚴淨如是廣大佛刹。
成熟如是多衆生耶。
諸比丘言:不也世尊,佛複告諸比丘,於意雲何。
可以下戒少戒羸戒。
非精進戒。
非善集善根戒。
非善趣戒。
非善發善根戒。
非善回向戒。
能利益如是等衆生。
除苦與樂耶。
能嚴淨如是廣大佛刹。
成熟如是多衆生耶。
諸比丘言:不也世尊,佛複告諸比丘言:於意雲何。
頗以下精進。
少精進。
羸精進。
怯弱精進。
非相應精進。
非精進精進。
非善集善根精進。
非善趣精進。
非善發善根精進。
非善回向精進。
能利益如是等衆生。
除苦與樂耶。
及能嚴淨如是廣大佛刹。
成熟如是多衆生耶。
諸比丘言:不也婆伽婆。
佛複告諸比丘,於汝意雲何。
頗以下念少念。
羸念怯弱念。
非相應善根念。
非精進念。
非善集善根念。
非善趣念。
非善發善根念。
非善回向念。
能利益衆生。
及思惟與樂耶。
及能嚴淨如是廣大佛刹。
成熟多衆生耶。
諸比丘言:不也世尊,佛複告諸比丘言:於汝意雲何。
頗以下定少定。
羸定怯弱定。
非相應善根定。
非精進定。
非善集善根定。
非善趣定。
非善發善根定。
非善回向定。
能利益衆生。
思惟與樂耶。
能嚴淨如是廣大佛刹。
及能成熟如是多衆生耶。
諸比丘言:不也世尊,佛複告諸比丘言:於汝意雲何。
頗以下慧少慧。
羸慧怯弱慧。
非相應善根慧。
非精進慧。
非善集善根慧。
非善趣慧。
非善發善根慧。
非善回向慧。
能利益衆生。
思惟與樂耶。
能嚴淨如是廣大佛刹。
及能成熟如是多衆生耶。
諸比丘言:不也世尊,佛告諸比丘言:諸比丘實如是,不以少善根少戒少信少精進少念少定少慧。
能利益衆生。
及思惟與樂離苦耶。
能嚴淨廣大佛刹。
成熟如是多衆生耶。
佛告諸比丘,於意雲何。
彼時因陀幢如來汝知誰也。
如來問已,諸比丘默然不答。
當於爾時,東方過如恒沙等諸佛世界。
有世界名曰月光莊嚴。
彼土有佛。
号高威德王如來應供正遍知。
今現住世。
文殊師利在彼衆中。
即知釋迦牟尼心念已,即白高威德王佛言:今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