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厭足。
三者當樂空閑遠離獨處。
四者自身安住佛菩提道。
亦化衆生令住佛道。
菩薩有是四法得離諸難。
值無難處值已不失。
能修佛法。
爾時世尊以偈頌曰:
具足柔軟心,常樂行慈悲。
若與衆生語,謙下心和悅。
常求佛所歎,甚深微妙法。
常持清淨戒,樂行頭陀事。
雖行頭陀法,亦行深妙智。
是故此菩薩,離難值無難。
常於諸佛所,谘問諸深法。
是故智增長,不生諸難處。
常樂在空閑,清淨行頭陀。
是故此菩薩,離難值無難。
諸有智慧者,親近此四法。
能離一切難,得值遇諸佛。
得值諸佛已,具足不壞信。
能發上精進,以求於佛智。
是故求智者,應當學正法。
若能學正法,得佛道不難。
△多聞品第二
佛告富樓那。
菩薩有四法,則能修集多聞,猶如大海不可竭荊常能修集多聞寶藏。
能於諸法得決定義。
於諸語言善了章句。
何等四。
菩薩求法。
所謂十二部經。
脩多羅。
祇夜。
受記經。
伽陀。
憂陀那。
尼陀那。
如是諸經。
本生經。
方廣經。
未曾有經。
阿波陀那。
論議經。
求已誦讀。
誦讀已正憶念。
正憶念已如所說行。
富樓那。
菩薩有此初法,則能修集多聞,猶如大海不可竭荊常能修集多聞寶藏。
能於諸法得決定義。
於諸語言善了章句。
複次富樓那。
菩薩於一切法中無所依止。
雖入禅定而無所依。
無所依故。
於諸法中得不住智。
得不住智已,於諸法中得無礙知見。
何以故?富樓那。
無法可貪作障礙者,菩薩有此三法,則能修集多聞,猶如大海不可竭荊能常修集多聞寶藏。
能於諸法得決定義。
於諸語言善了章句。
複次富樓那。
菩薩以法因緣。
念佛及念佛法。
是人以法因緣。
念佛念佛法時。
不見有法可貪受者,是人不貪受故。
於一切法心無所著。
是人於一切法無所著故。
於諸問難。
随所問答而無有礙。
菩薩有此三法,則能修集多聞,猶如大海不可竭荊能常修集多聞寶藏。
能於諸法得決定義。
於諸語言善了章句。
複次富樓那。
菩薩成就無所得慈於行無礙。
無所得慈者不受諸事。
何以故?富樓那。
住此相者,或生貪欲。
或生瞋恚。
或生愚癡。
住彼相者,亦或生貪欲。
或生瞋恚。
或生愚癡。
住事相物相。
陰相入相界相。
法相非法相者,亦或生貪欲。
或生瞋恚。
或生愚癡。
是故富樓那。
所有受相皆名邪見。
菩薩悉滅一切諸相。
修集慈心。
衆生敗壞故相亦敗壞。
相敗壞故事亦敗壞。
事敗壞故見亦敗壞。
菩薩爾時壞一切法修集於慈。
如是慈者名為無所得慈。
如是無所得慈名為法慈。
如是法慈名為佛慈。
富樓那。
何名佛慈。
無作無壞。
是名佛慈。
複次富樓那。
如實通達一切諸法。
是名佛慈。
世尊,雲何名為如實通達一切諸法。
佛告富樓那。
所通達者,不言是法不言非法。
何以故?富樓那。
若言有法即是非法。
若有無法無有非法,則於其中無有戲論。
若無戲論是名涅槃。
汝具觀之極遠極近。
富樓那言:不遠不近。
何以故?世尊,如是義者,無方無處無内無外。
佛言:如是富樓那。
於法作數。
世尊,於何等法為之作數。
富樓那。
如諸凡夫所著之法。
如來不得不修不證不通達。
如是法者,為之作數。
富樓那。
是諸法數。
不為分别法故。
富樓那。
今為汝說。
如是第一寂滅法者,能攝佛道。
富樓那。
當來有人欣赴世利。
若聞此經不樂聽受。
富樓那。
我此菩提。
汝等但以音聲章句。
少知之耳。
其中義趣汝所不知。
此義玄遠不可言宣。
唯有智者可以内知。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不能知義者,聞佛法憂苦。
若能知義者,如來為作師。
若人佛為師,是則求涅槃。
無有诤訟心,能正思量法。
此中無法生,亦無有法滅。
無生無有滅,是諸法實相。
若法無有生,即無有作起。
是非與一異,此法中皆無。
是名為涅槃,中無有滅者,若言極遠近,是二俱為空。
若能知空者,即名知涅槃。
若知涅槃者,是名我弟子。
富樓那。
菩薩有此四法,則能修集多聞,猶如大海而不竭荊能常修集多聞寶藏。
能於諸法得決定義。
於諸語言善了章句。
爾時世尊以偈頌曰:常欲求多聞,諸佛所稱歎。
能得定實義,是故如大海。
能於一字中,及與一句義。
於千萬億劫,說之而不荊故當求正法,求已正思量。
勿貪取法相,不貪佛所贊。
憶念諸如來,及念於正法。
不以貪競心,而求於導師。
常於諸衆生,修行慈愍心。
而不著衆生,散滅一切法。
大名稱菩薩,修習如是法。
疾得陀羅尼,多聞從是生。
猶如虛空性,無增無有減。
法性亦如是,無增無有減。
我以智慧力,無量劫說法。
所說無央數,猶亦不名說。
盡諸衆生性,皆使得人身。
普共行出家,多聞如阿難。
陀羅尼菩薩,為是一切人。
千億劫說法,智慧猶不荊佛智慧無等,同虛空無量。
虛空無生起,智慧亦如是,如龍不取水,而能雨大水。
是水無住處,所雨無窮荊菩薩亦如是,得此陀羅尼。
諸法無住處,是緣說不荊故應求多聞,求已正思惟。
以法緣念佛,多聞從是生。
慈普覆衆生,散滅衆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