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七十八(鸠摩羅什譯)

首頁
    △富樓那會第十七之二具善根品第四 爾時佛告富樓那。

    菩薩摩诃薩發於大乘。

    常當修習親近四法,則能具攝一切善法。

    亦能具足一切善根。

    何等四法。

    富樓那。

    善男子善女人發大乘心。

    修習親近行忍辱法。

    如是修行忍辱法時。

    如心平等故,則得平等波羅蜜。

    亦得一切衆生平等波羅蜜。

    是菩薩成就心平等波羅蜜。

    智平等波羅蜜。

    若行若立。

    若坐若卧。

    若覺若睡。

    時有人來。

    若持屎瓶。

    若持毒瓶。

    若持沸湯瓶。

    若諸糞掃。

    若持火炭。

    若持屎尿。

    若持熱灰。

    搥其頭上。

    若搥其身。

    菩薩於此不應瞋恨。

    令心散亂而生忿恚。

    不應自言我有何罪。

    又不應以惡心視彼。

    但應一心求自利法。

    於所修事專心不舍。

    應當如是調伏其心。

    是人為以何因緣故。

    持此屎瓶毒瓶灰火來加我身。

    我身不以此物因緣而得痛惱。

    菩薩是時應如是觀衆因緣法。

    誰與此物此物異誰。

    以何物與。

    是人如是如實思惟不見有法。

    誰是與者,誰是受者,何者是法。

    如是正念思惟觀時。

    此彼不可得故。

    一切諸法皆不可得。

    皆不可見。

    是菩薩不得不見一切法故不生瞋恨。

    富樓那。

    若菩薩如是思惟。

    猶有瞋恨心起。

    複應如是正念思惟。

    何觸因緣使我身痛。

    是諸觸者為觸何處。

    為在於身。

    為在於心。

    若在身者,身如草木瓦石影像。

    無覺無知。

    非我非彼。

    若在心者,心無形色。

    念念生滅須臾不祝非我非彼。

    但以虛妄憶想分别。

    說言是苦是樂不苦不樂。

    我今不應生此虛妄憶想分别。

    我今應觀平等實相。

    我當修習賢聖所作。

    不應随逐凡夫所作。

    何等為是賢聖所作。

    謂於諸法遠離解脫。

    我為遠離故學不為和合故學。

    如是虛妄憶想分别。

    是皆和合。

    為誰和合。

    為是貪欲和合。

    為是瞋恚愚癡和合。

    雲何名為貪欲瞋恚愚癡和合。

    以身癡故。

    身見癡故。

    貪身見故。

    身受苦時瞋恚他人。

    是名瞋恚和合。

    有以身見癡故。

    貪身見故。

    不随意故瞋恚他人。

    是名愚癡和合。

    若人如是三毒所縛。

    或起如是罪業因緣。

    諸佛不救。

    何況馀人。

    我應善觀諸因緣法觀於空法。

    菩薩如是随順。

    正觀諸因緣法。

    不見有法。

    誰與誰受。

    以何物與。

    爾時菩薩當作是念。

    一切諸法從衆緣生。

    自性本空定不可得。

    我當雲何於無所得虛妄法中。

    得法作業而生瞋恚。

    起行因緣。

    我今應生無瞋恨心。

    修行無作無起無生之法。

    當觀空法不随我心。

    我今應觀不作不起無生之法。

    不應依止起作之法。

    我應如實思惟諸法。

    我今不應於此虛妄無所有中。

    而強作法虛妄強作。

    謂是瞋恨。

    所以者何。

    依止法體則有瞋恨。

    諸法實相畢竟空中。

    無法本體可依止者,菩薩如是思惟諸法。

    其心寂然瞋恨不起。

    又是菩薩。

    若行若立。

    若坐若卧。

    若覺若睡。

    時有人來。

    以好美香末香塗香。

    以好名花散其身上。

    若以上妙香花嬰珞。

    膽蔔花。

    鬘婆梨師花。

    鬘衆華嬰珞。

    以覆其身。

    若以上妙細軟衣服。

    謂加屍衣。

    若拘攝衣。

    若拘珍婆衣。

    若憍施耶衣。

    若刍摩衣。

    若劫貝衣。

    若細欽婆羅。

    若細缯衣。

    以如是等柔軟細衣以覆其身。

    若以上妙缯蓋幢幡張施其上。

    若以諸天名花香妙衣珍寶嬰珞以覆其身。

    若以天上甘美飲食而以進上。

    菩薩於此種種供養。

    不應生愛令心貪著。

    不以此緣親附其人。

    随順其意往來問訊。

    不應偏心而起愛著。

    菩薩於此應以等心。

    通達一切諸法平等。

    應作是念。

    我於衆生不應瞋恨。

    不應愛念。

    所以者何。

    憎愛二事俱是煩惱。

    我今於此不應生愛。

    應善通了諸法如實。

    所以者何。

    諸煩惱中愛緣所合此最為重。

    如是煩惱深徹骨髓。

    謂於能生結使法中愛心染著所以者何。

    所貪著事若不随意則生瞋恨。

    人皆自欲貪愛其身。

    有侵惱者則生瞋恨。

    是故當知。

    瞋恚則是染愛果報。

    貪著則是愚癡果報。

    我今當離染愛惡心。

    於諸法中無所貪著。

    我等不為貪欲故學。

    不為瞋恚故學。

    不為愚癡故學。

    我當廣學諸法真實。

    於諸法相如實觀之。

    随所說中當如實行。

    但應依止業報因緣。

    於諸供養苦惱事中。

    當知皆是宿業行緣。

    是故於諸随順法中不生喜愛。

    違逆法中不生瞋恨。

    但應清淨其心無所忿恚。

    不令随愛随瞋随癡惡法得生於心。

    富樓那。

    菩薩成就此初法者,能得具足一切功德。

    爾時世尊,欲明了此義。

    而說偈言: 我常贊智慧,亦贊持戒者,稱揚行忍辱,亦常贊多聞。

    我贊行善法,慈心愛語者,為饒益衆生,随宜贊衆德。

     我常诃五欲,瞋恨愚癡人。

    嫉妒慢谄曲,濁亂堯衆生。

    懈怠賴惰心,儱戾難與語。

    背恩無反複,小事發大恚。

     貪求於利養,我當得利養。

    不欲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