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八十三

首頁
    △無盡伏藏會第二十之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

    與大比丘衆一千人俱。

    皆悉成就殊勝功德能師子吼。

    菩薩摩诃薩五百人。

    一切皆得陀羅尼門。

    辯才無礙證無生忍。

    住不退轉具諸三昧遊戲神通。

    善知衆生心行所趣。

    其名曰日幢菩薩。

    月幢菩薩。

    普光菩薩。

    月王菩薩。

    照高峰菩薩。

    毗盧遮那菩薩。

    師子慧菩薩。

    功德寶光菩薩。

    一切義成菩薩。

    成就宿緣菩薩。

    成就願行菩薩。

    空慧菩薩。

    等心菩薩。

    喜愛菩薩。

    樂衆菩薩。

    戰勝菩薩。

    慧行菩薩。

    電得菩薩。

    勝辯菩薩。

    師子吼菩薩。

    妙言音菩薩。

    能警覺菩薩。

    巧轉行菩薩。

    寂滅行菩薩。

    如是等菩薩摩诃薩而為上首。

    複有釋提桓因。

    四大天王,娑婆世界主梵天王及大威德諸天龍夜叉乾闼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

    如是等無量諸大衆俱。

    爾時電得菩薩。

    見諸大衆寂然清淨。

    諸大龍象皆悉已集。

    即從座起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合掌向佛白言:世尊,我有少疑今欲谘問。

    唯願如來見垂聽許爾時世尊,告電得菩薩言:如來應正等覺。

    恣汝所問當為汝說。

    電得菩薩。

    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诃薩成就何法。

    能滿衆生一切所欲。

    不為諸過之所染著。

    随其根性方便引導。

    令彼衆生身壞命終不堕惡趣。

    決定當得證於平等。

    處世無染猶如蓮花。

    不動法界遊諸佛刹。

    常不離佛不見色身。

    住三解脫不入正位。

    随衆生欲嚴淨佛土。

    於刹那頃速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電得菩薩摩诃薩即於佛前。

    以偈問曰: 無上人中尊,無邊知見者,安住於共法,利益諸世間。

    等心視衆生,為世所依怙。

    示諸邪正道,令畢竟安樂。

     積集勝功德,猶如衆寶聚。

    世間智慧日,三界應供尊。

    願說最上乘,成就菩薩道。

    面相如滿月,具足奢摩他。

     開示寂靜法,能滅諸煩惱。

    願說菩薩行,饒益諸衆生。

    佛刹并壽命,色身與眷屬。

    三業及諸法,一切皆清淨。

     唯願如來說,清淨菩薩行。

    雲何降伏魔,雲何而說法。

    雲何不忘失,唯願為宣說。

    雲何勇進者,遍入於生死。

     安住一相中,於法常無動。

    雲何諸佛所,親近而供養。

    常觀佛色身,畢竟離諸相。

    雖證三解脫,如鳥飛空界。

     未具諸功德,終不入涅槃。

    知諸根性欲,随順無所畏。

    亦不生染著,成熟彼衆生。

    先施世間樂,後令發淨心。

     具足殊勝智,證無上菩提。

    如是深妙義,唯願如來說。

     爾時世尊,告電得菩薩摩诃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乃能問佛如是之義。

    利益安樂無量衆生。

    攝受現在世間天人。

    及未來世諸菩薩等。

    是故電得。

    應當谛聽善思念之。

    當為汝說。

    電得菩薩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佛告電得。

    菩薩摩诃薩。

    有五種伏藏。

    大伏藏。

    無盡伏藏。

    遍無盡伏藏。

    無邊伏藏。

    菩薩具足如是伏藏永離貧窮。

    即能成就如上所說殊勝功德。

    以少功力速疾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雲何為五。

    所謂貪行伏藏。

    瞋行伏藏。

    癡行伏藏。

    等分行伏藏。

    諸法伏藏。

    電得。

    雲何名為菩薩摩诃薩貪行伏藏。

    謂諸衆生貪行相應。

    颠倒系縛。

    随行諸相種種分别。

    於色聲香味觸法等諸境界中。

    執著堅固耽樂昏迷。

    菩薩於彼諸衆生等種種心行應如實知。

    彼諸衆生何所樂欲。

    於何境界染習增強。

    具足成就何等信解。

    往昔曾種何等善根。

    於何乘中當得發趣。

    所有善根久如成熟。

    菩薩為斷諸衆生等一切欲故。

    令彼善心常相續故。

    審谛觀察而為療治。

    電得當知。

    衆生根行差别難識。

    一切聲聞辟支佛所不能知。

    何況凡夫及諸外道。

    是故電得。

    或有衆生雖著諸欲。

    亦能成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或有衆生才觸欲境。

    或以染心發於語言:便得成熟無上明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