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幻師跋陀羅記會第二十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
與大比丘衆千二百五十人俱。
皆阿羅漢衆所知識。
菩薩摩诃薩五十人。
得大神通變現自在。
證無生忍及陀羅尼。
其名曰師子菩薩。
師子慧菩薩。
妙栴檀菩薩。
調禦菩薩。
大調禦菩薩。
光勝菩薩。
光現菩薩。
光威菩薩。
光嚴菩薩。
明覺菩薩。
衆上菩薩。
調禦衆生菩薩。
及賢劫中一切菩薩。
彌勒菩薩摩诃薩。
文殊師利法王子等。
而為上首。
複有四大天王釋提桓因。
娑婆世界主大梵天王,并諸無量天龍夜叉阿修羅乾闼婆緊那羅摩睺羅伽等衆所圍繞。
如來世尊大名稱故普聞世間。
所謂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一切知者,一切見者,成就十力四無所畏。
四無礙解。
十八不共法。
大慈大悲。
五眼具足。
記說神變。
教誨神變。
神通神變。
皆悉圓滿。
能以三千大千世界大地城邑草木叢林須彌山等大海江河諸天宮殿。
置一毛端令住虛空。
或經一劫。
或過一劫。
随念所期而不傾動。
時王舍城國王大臣。
婆羅門居士。
一切人民。
皆於如來深生尊重。
以諸上妙飲食衣服卧具湯藥恭敬供養。
於彼城中有一幻師名跋陀羅。
善閑異論工巧咒術。
於諸幻師最為上首。
摩竭提國。
唯除見谛之人及於正信優婆塞優婆夷等。
諸馀愚人皆被幻惑無不歸信。
時彼幻師。
聞於如來功德名稱。
便生是念。
今此城中一切衆生。
悉皆於我生尊重心。
唯有瞿昙沙門猶未信伏。
我今應當往彼較試。
彼若歸我。
摩竭提人必皆於我倍加恭敬。
時彼幻師。
宿殖善緣成熟時至。
及由世尊威德力故。
從王舍城往耆阇崛山。
睹佛光明逾百千日。
面輪嚴好猶如滿月。
身相圓滿如尼拘陀樹。
毫相清淨如摩尼光。
其目绀色如青蓮花。
乃至梵天無能見頂。
以六十種清淨音聲為衆說法。
而此幻師雖睹如來威德特尊猶懷邪慢。
複更念言:我今應當試驗於彼。
若是一切知見之者應知我意。
作是念已,前禮佛足。
而作是言:願於明日受我微供。
爾時世尊觀彼幻師及王舍城諸衆生等根熟時至。
為成熟故默然受請。
時彼幻師。
既見世尊受其請已,複作是念。
今此瞿昙不識我意。
定知非是一切智人。
即便辭退作禮而去。
尊者目連。
時在會中既睹斯事。
前白佛言:此跋陀羅欲於如來及比丘衆有所欺诳。
唯願世尊勿受其請。
佛告目連。
莫作是念。
然貪瞋癡能為诳惑。
我於是事久已斷滅。
證得諸法本無生故。
我於長劫安住正行。
何有人能欺诳我者,汝今當知。
彼之所作非真幻化。
如來所作是真幻化。
所以者何。
現證諸法皆如幻故。
假使一切諸衆生類。
皆成幻術如跋陀羅。
比於如來百分千分。
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複告目連。
於意雲何彼之幻師頗能變現三千大千所有世界令嚴飾不。
答言不也。
目連當知。
我今能於一毛端中。
變現莊嚴恒沙世界。
猶未盡於如來神力。
目連當知。
有大風輪名為碎壞。
彼能破壞三千世界。
複有風輪名毗岚婆。
能壞世界。
複能成立。
複有風輪名為鼓動。
彼風常能旋轉世界。
複有風輪名為安祝彼風能行有頂之處。
複有風輪名為飄散。
彼能飄散須彌山王及黑山等。
複有風輪名為猛焰。
劫火燒時能飄猛焰上至梵天。
複有風輪名為止息。
劫火燒時彼能止息劫火所燒。
複有風輪名為清涼。
能使一雲普覆三千大千世界。
複有風輪名為遍霔。
劫火燒時普於世界降霔大雨。
複有風輪名為乾竭。
劫水漂時能令彼水悉皆枯涸。
如是風輪我若具說窮劫不荊目連當知。
於意雲何。
此之幻師能於如是諸風輪中暫安住不。
答言不也。
佛言目連。
如來能於如是風輪。
行住坐卧得無搖動。
又複能以如是風輪内芥子中。
現諸風輪所作之事。
然於芥子無增無損。
而諸風輪不相妨礙。
目連當知。
如來成就幻術之法無有限極。
爾時尊者大目乾連。
及諸大衆。
聞於如來作是說時。
生希有心頂禮佛足。
同聲唱言:我等今者遇大威德神通導師獲大饒益。
若有得聞如來世尊如是神力深生信解。
此人必當獲大善利發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時彼幻師即於其夜。
詣王舍城於最下劣穢惡之處。
化作道場寬廣平正。
缯采幡蓋種種莊嚴。
散諸花香覆以寶帳。
複現八千諸寶行樹。
其寶樹下一一皆有師子之座。
無量敷具悉皆嚴好。
為欲供養諸比丘故。
而複化為百味飲食,并現五百給侍之人。
服以白衣。
飾以嚴具。
作是化已,時四天王來至會中。
告幻師言:汝於明日為供如來。
化作如是無量嚴具。
由是因緣獲大功德。
我今為欲助於汝故。
供養如來。
於此化為第二道場頗能聽不。
時彼幻師聞是語已,生奇特心即便聽許。
於是四王。
即便變現無量殊妙莊嚴之具。
倍於幻師幻化之事。
時天帝釋。
複與三萬諸天子等。
來詣道場語幻師言:我今亦欲因汝供養莊嚴道常幻師驚悚又便聽許。
於是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