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為如來故化作堂宇,猶如三十三天殊勝之殿。
又複化作波利質多。
俱鞞陀羅。
天妙樹等。
次第行列。
幻師爾時見斯事已,嗟歎驚悔欲攝所化。
盡其咒術幻化之事宛然如故。
便自思念。
此為甚奇。
我從昔來於所變化隐現從心。
而於今時不能隐沒。
必由為彼如來故然。
時天帝釋知彼心念。
告幻師言:汝於今者為如來故。
莊嚴道場無能隐沒。
以是當知。
若複有人於如來所。
乃至發於一念之心。
由斯善本。
畢竟能作般涅槃因。
彼聞天帝作如是說。
心甚歡喜過夜分已,往如來所。
白言世尊,我於今時營辦已訖願垂哀愍。
爾時世尊於晨朝時著衣持缽。
與諸大衆恭敬圍繞。
入王舍城赴彼幻師道場之所。
摩竭提國外道梵志婆羅門等。
鹹願如來為於幻師之所幻惑。
為欲見故皆來集會。
諸比丘比丘尼。
優婆塞優婆夷。
樂欲見聞如來神變及師子吼。
亦皆集會。
爾時如來以佛神力。
令彼幻師帝釋四王。
各見世尊在於已所莊嚴之處。
彼時幻師既見是已舍於憍慢。
前禮佛足。
白言世尊,今於如來悔過發露。
我先於佛妄生欺诳。
幻化種種莊嚴之事。
後雖漸悔無能隐沒。
爾時世尊告幻師言:一切衆生及諸資具皆是幻化。
謂由於業之所幻故。
諸比丘衆亦是幻化。
謂由於法之所幻故。
我身亦幻智所幻故。
三千大千一切世界亦皆是幻。
一切衆生共所幻故。
凡所有法無非是幻。
因緣和合之所幻故。
汝今應以幻化飲食随次而行。
時彼幻師。
與四天王釋提桓因,并來眷屬。
及所幻化給侍人等。
即持飲食施佛及僧。
同會衆人悉皆充足。
爾時摩诃迦葉而說偈曰:
知食是幻化,受者亦複然。
了此平等時,乃名為淨施大目乾連曰:知座是幻化,坐者亦複然。
了此平等時,乃名為淨施。
舍利弗曰:如化給侍人,受者心亦然。
施者能如是,乃名為淨施。
須菩提曰:
勿以施為施,勿以受為受。
施者能如是,乃名為淨施。
阿難陀曰:所施如虛空,受者不可得。
遠離於身心,其施最清淨。
光幢菩薩曰:譬如彼幻師,幻化莊嚴事。
諸法皆如是,愚人不覺知。
光嚴菩薩曰:如座及諸樹,皆幻心所為。
幻心與虛空,何有少差别。
師子菩薩曰:
野幹未曾聞,師子所哮吼。
其心無所懼,嗥叫林樹間。
適聞師子聲,藏竄而無所。
幻師亦如是,不對如來前。
常於外道中,自贊超過佛。
幻師雖造作,幻術有其邊。
如來所成就,幻術無窮荊一切諸天魔,莫能知邊際。
師子慧菩薩曰:了知給侍人,飲食并食者,一切皆幻化,善施無過上。
彌勒菩薩曰:
如火得蘇油,展轉而增盛。
世尊對幻師,幻化亦如是,文殊師利菩薩曰:此會衆善事,如本未曾為。
一切法皆然,常等於前際。
爾時世尊為欲成熟彼幻師故。
化一長者入於會中。
謂幻師曰:汝今於此欲何所作。
幻師答言:我為供養沙門瞿昙設諸飲食。
長者告言:莫作是說。
如來今者與諸比丘,在阇王宮受供而食。
佛神力故。
令彼幻師見於如來與諸比丘在彼而食。
又複化作第二長者,謂幻師言:汝何所作。
幻師答言:我為供養沙門瞿昙。
長者複言:莫作是說。
如來今者與諸比丘,在於梵志裡巷之中巡行乞食。
佛神力故。
令彼幻師還見如來與諸聖衆在裡巷中巡行乞食。
又複化作第三長者,告幻師言:如來今者在彼醫王耆婆園中。
為諸四衆宣說妙法。
佛神力故。
令彼幻師皆見如是,次複化作釋提桓因。
來詣幻師而複告言:如來今在三十三天為衆說法。
彼時幻師複見如來。
在天衆中演諸法要。
爾時幻師複於林樹花葉之間。
及諸一切師子座上,并王舍城裡巷垣牆。
室宅堂殿及諸勝處。
皆見如來具諸相好。
亦於一切諸如來所。
自見己身悔過發露。
彼時幻師。
唯見佛身馀無所見。
歡喜踴躍。
而便獲於念佛三昧。
從三昧起合掌向佛。
而說偈言:
我昔於閻浮,幻化無過上。
今比佛神通,無能及少分。
由是方了知,諸佛難思力。
随心能變現,化佛如恒沙。
所見諸如來,皆具於相好。
願尊為顯示,何者是真佛。
於此諸如來,我欲修供養。
願尊為我說,何者為勝果。
若人於佛所,不生尊重心。
如是諸凡夫,退失於安樂。
今於世尊前,發露先所犯。
妄試如來罪,永願滅無馀。
梵釋并大衆,願皆證知我。
為度諸群生,今發菩提心。
以智慧光明,覺悟於世間。
施與甘露法,悉皆令充滿。
若人於佛所,見如是神變。
及聞悅意言,勝行無礙智。
何有明慧者,不發菩提心。
願示菩提道,及遍清淨行。
何等為修行,二乘不能入。
雲何所行處,尊重而供養。
雲何具威儀,及離諸疑悔。
雲何於多聞,無厭修堅實。
雲何為人說,令樂於正法。
無希利養心,及善知恩報。
雲何於衆生,常為不壞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