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如來之子。
於學戒中最為第一耶。
時無畏女。
語父王言:且止大王。
勿作是說。
言羅睺羅是如來子。
大王。
頗見頗聞以不。
師子之王生野幹不。
王言不見。
女言大王。
頗見頗聞。
轉輪聖王禮敬諸馀小王以不。
答言不見。
女言大王。
如是如來師子之王。
轉大法輪聲聞圍繞。
大王。
若依王法而說。
何者是為如來真子,則應答言諸菩薩是。
是故大王。
不得說言:如來有子如來無子。
若說如來有真子者,應言若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是如來子。
說此法門時。
阿阇世王宮内二萬諸女。
發菩提心。
二萬天子滿足彼法。
聞此女師子吼已,發菩提心。
王複語言:此是過去未來現在諸佛之子。
離諸煩惱學聲聞戒雲何真子。
爾時彼諸天子。
以花散佛遍王舍城。
以為供養。
無畏女故。
時無畏女下彼床已,然後禮敬諸大聲聞。
而施種種微妙飲食。
若舐若嗅若唼。
如法供養。
彼諸聲聞供養已訖。
作如是言:不審尊者諸大聲聞。
何故晨朝離如來所而來至此。
應聽法已然後乞食。
尊者且去。
我正爾間須臾到彼。
無畏德女。
於晨朝時。
共阿阇世王并女之母。
及王舍城無量人衆。
導從圍繞。
至如來所禮如來足。
卻坐一面。
彼諸聲聞。
亦至佛所禮佛足已,卻坐一面。
爾時尊者舍利弗。
白佛言:世尊,此無畏德女。
如是奇哉。
得大福利。
佛語尊者舍利弗言:此無畏女。
已於過去九十億佛。
發菩提心。
於彼佛所種諸善根。
為求無上佛菩提故。
舍利弗言:世尊,此女能轉女身不耶。
佛言舍利弗。
汝見彼女。
豈是女耶。
汝今不應作如是見。
何以故?以是菩薩發願力故。
示現女身為度衆生。
於是無畏德女。
作是誓言:若一切法非男非女。
令我今者現丈夫身。
令一切大衆悉皆睹見。
說此語已,即滅女身現丈夫身。
昇於虛空高七多羅樹。
住而不下爾時世尊,即語尊者舍利弗言:汝舍利弗。
見彼無畏德菩薩不。
在於虛空住而不下。
舍利弗言:已見世尊佛言舍利弗。
此無畏德菩薩。
複過七千阿僧祇劫。
得成正覺。
号曰離垢如來應正遍知。
彼佛世界名曰光明。
佛壽百劫。
正法十劫。
純菩薩僧三萬。
不退轉菩薩。
彼佛世界淨琉璃地。
八道莊嚴蓮花所覆。
無有一切諸惡道名。
天人充滿。
舍利弗。
如兜率天。
受微妙樂及勝法味。
彼諸天子受如是樂。
爾時無畏德菩薩母。
号日月光。
與阿阇世王俱。
合十指爪掌住至佛所。
白言世尊,我得大利。
我於九月懷娠此子。
然此善男子,今作如是大師子吼。
我今回此善根。
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過此已後。
於彼離垢光世界。
而成無上正真正覺。
於是佛告尊者舍利弗言:舍利弗。
汝今見不。
答言已見。
佛言舍利弗。
此月光女。
舍是身已,生忉利天号曰光明增上天子。
若彌勒菩薩得菩提時。
是彼見王上足之子。
於彼供養彌勒佛已,便即出家。
彼見王子。
於彌勒佛所說之法。
初中後說盡能憶持。
次第皆見賢劫諸佛。
悉得供養。
如是漸次供養佛已,然後於彼離垢如來得菩提時。
得作大王。
具足七寶。
号曰持地。
彼見王子。
供養如是諸如來已,亦乃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号曰遍光如來應正遍知。
具足成就佛之世界。
如上所說,
爾時月光夫人。
歡喜踴躍。
即脫價直百千兩金妙寶嬰珞。
而供養佛。
語大王已,受五百正戒具修梵行。
爾時無畏德菩薩。
在如來前作如是言:以此誓願因緣力故。
令我未來得菩提時。
諸菩薩亦皆被法服。
一切化生。
以此誓願因緣故願令如來猶如年少八臘比丘。
無畏德菩薩。
如是現身。
說此語已,被正法服。
即成比丘具足威儀。
爾時無畏德菩薩。
語自父王阿阇世言:大王。
一切諸法皆如是,即時忽化生相。
離諸分别所起之相。
無諸颠倒。
大王。
還即此時複現女身。
王見不也。
王言已見。
而我非以色身相見。
我今現見比丘身已,複見女身。
佛問王言:何者是實。
大王。
應當作如是學住一切法中。
正見一切亦生煩惱所燒故。
以不達法力故。
以不達故。
於非疑處而生疑悔。
當應數數親近如來及文殊師利童子菩薩。
以彼菩薩威德力故。
而令大王得受悔過。
爾時世尊,告阿難言:汝受持此無畏德菩薩受記法門。
讀誦勿忘。
阿難。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等。
具足七寶。
施滿三千大千世界諸佛如來。
若複有人。
能受持此無畏德菩薩。
受記法門一句一偈。
聞已受持。
得福過彼。
何況具足若讀若誦廣為人說如法修行。
如來說此無畏德菩薩。
受記法門時。
月光夫人無畏德母,并諸天龍阿修羅等。
聞佛說已皆大歡喜信受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