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一百一

首頁
    所生之處。

    種族尊豪識性聰慧。

    善能通達世俗文詞。

    凡所發言人皆信受。

    於諸地中。

    具足清淨戒定智慧及於解脫知見。

    獲宿命智得五神通。

    亦當得佛十八不共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若人受持彼佛名,所生未曾離諸佛。

    具足八種梵音聲,速證無上菩提果。

     複次功德花。

    下方有世界名種種音聲。

    劫名積集智慧。

    彼現有佛。

    号一切法門神變威德光明照耀如來。

    若有淨信善男子善女人。

    受持彼佛名者,轉身得陀羅尼。

    名成就正覺。

    當能受持九十俱胝諸佛如來所說之法。

    一生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若人受持彼佛名,得成正覺陀羅尼。

    受持無量諸佛法,一生當證大菩提。

     爾時開敷功德寶花菩薩。

    及一切功德辯才音菩薩。

    得陀羅尼門。

    八萬俱胝菩薩。

    皆悉趣向無上菩提。

    得不退轉。

    三那由他諸天及人。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佛說此經已,功德花菩薩。

    及一切世間天人。

    阿修羅乾闼婆等。

    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大寶積經善德天子會第三十五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诏譯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衆一千人俱。

    菩薩摩诃薩十千人,并欲色界諸天子等。

    是時文殊師利菩薩摩诃薩。

    與善德天子俱在會中。

    爾時世尊,告文殊師利。

    汝當為此諸天大衆及諸菩薩。

    演說諸佛甚深境界。

    文殊師利白佛言:唯然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

    欲知佛境界者,當知非眼耳鼻舌身意境界。

    非色聲香味觸法境界。

    世尊,非境界是佛境界。

    以是義故。

    如佛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為何境界耶。

    佛言:空境界。

    諸見平等故。

    無相境界。

    一切相平等故。

    無願境界。

    三界平等故。

    無作境界。

    有作平等故。

    無為境界。

    有為平等故。

    文殊師利言:世尊,何等是無為境界。

    佛言:無念是無為境界。

    文殊師利言:世尊,若無為等是佛境界。

    為無念者,依何而說。

    無所依故,則無所說,無所說故,則不可說。

    世尊,諸佛境界不可說也。

    佛言文殊師利。

    佛境界當於何求。

    曰於一切衆生煩惱中求。

    何以故?衆生煩惱性不可得。

    非聲聞緣覺之所能知。

    是則名為諸佛境界。

    佛言文殊師利。

    佛境界有增減耶。

    曰無增減也。

    佛言:雲何了知一切衆生煩惱本性。

    曰如佛境界無有增減。

    煩惱本性亦無增減。

    佛言:雲何名為煩惱本性。

    曰煩惱本性是佛界本性。

    世尊,若煩惱性異佛境界,則不說佛住一切法平等性中。

    以煩惱性即佛界性故。

    說如來住平等性。

    又問汝見如來住何平等。

    曰如我所解。

    衆生現行貪瞋癡者,所住平等為如來祝佛言:衆生現行三毒煩惱。

    住何平等。

    答曰住空無相無願平等性中。

    佛言文殊。

    彼性空中。

    雲何複有貪瞋癡耶。

    文殊師利言:於彼有中。

    有性空處。

    有貪瞋癡。

    佛言:於何有中說有性空。

    曰於文字語言中。

    說有性空。

    有性空故。

    有貪瞋癡。

    如佛所說諸比丘,有無生無為無作無起。

    若無生無為無作無起不有者,亦不可說有生有為有作有起。

    是故比丘。

    以有無生及無所起。

    由此得說有生有起。

    如是世尊,若無性空無相無願,則不可說貪瞋癡等一切諸見。

    佛言文殊師利。

    以是義故。

    如汝所說,住煩惱者,是住性空。

    文殊師利言:世尊,若觀行者,離於煩惱而求性空,則不相應。

    雲何别有性空異於煩惱。

    若觀煩惱即是性空。

    為正修行。

    佛言文殊師利。

    汝住煩惱離煩惱耶。

    文殊師利言:所有煩惱悉皆平等。

    如是平等。

    我正修行入此平等,則不離煩惱不住煩惱。

    若沙門婆羅門。

    自謂離欲見他煩惱。

    彼随二見。

    雲何二見。

    謂有煩惱名為常見。

    謂無煩惱名為斷見。

    世尊,正修行者,不見自他有無之相。

    何以故?明了一切法故。

    佛言文殊師利。

    依何正修行。

    曰正修行者為無所依。

    佛言:不依於道而修行耶。

    曰若有所依而修行者,則是有為。

    若行有為則非平等。

    所以者何。

    不離生住壞故。

    佛言文殊師利。

    無為中頗有數耶。

    文殊師利言:世尊,若無為有數即是有為非謂無為。

    佛言:若聖者得證無為,則有此法。

    甯無數耶。

    曰法無數故。

    聖遠離數。

    為無數也。

    佛言文殊汝證聖法為不證耶。

    文殊師利言:世尊,若問化人。

    汝證聖法為不證者,彼雲何答。

    佛言文殊。

    夫化人者,則不可說有證非證。

    文殊師利言:佛豈不說一切諸法皆如化耶。

    佛言:如是如是,曰若一切法皆如化者,雲何問言:汝證聖法為不證也。

    佛言文殊。

    汝於三乘證何平等。

    曰佛界平等。

    我如是證。

    佛言:汝得佛境界耶。

    曰若世尊得者我亦當得。

    爾時尊者須菩提。

    語文殊師利言:如來不得佛境界耶。

    文殊師利言:汝於聲聞境界有所得耶。

    須菩提言:聖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