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阿僧祇。
諸大菩薩摩诃薩等。
而來至此娑婆世界。
彼等皆已頂禮我足。
右繞三匝。
處在虛空高一多羅樹。
皆各於彼大蓮花座。
結加而坐爾時尊者大迦葉。
複白佛言:世尊,今有何等菩薩摩诃薩威神德力。
而雨如是微妙花香。
複出如是百千音樂。
不鼓自鳴。
佛告大迦葉言:迦葉。
是為十方諸菩薩等威神力故。
而雨如是勝妙花香。
乃至於上虛空之中。
無量樂音皆自鳴也。
迦葉複言:世尊,我於是中。
乃至不見彼一菩薩。
雲何世尊,更言十方諸菩薩等。
迦葉一切聲聞辟支佛等。
終不能見彼諸菩薩摩诃薩衆。
何以故?迦葉是中聲聞辟支佛等。
於大慈悲。
非其所住故。
若能住是慈悲地中。
斯則能為利益他事,則亦能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
諸波羅蜜等。
若已受正位。
終不能行此諸菩薩所行之處。
迦葉斯諸菩薩摩诃薩等。
一切皆入隐身三昧。
是故一切聲聞辟支佛。
不能見彼諸菩薩等。
唯除諸佛及大菩薩。
住斯地者乃能見耳。
迦葉。
初住大乘諸菩薩等。
尚不能見。
何況一切聲聞辟支佛。
而能得見。
若得見者無有是處。
爾時大迦葉複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诃薩。
具足幾法修何善根。
獲何功德。
而能入是隐身三昧。
佛言迦葉。
菩薩摩诃薩。
成就十法即能獲是隐身三昧。
何等為十。
一者志性和柔深住正信。
二者恒不舍離一切衆生。
三者畢竟成滿大慈悲心。
四者覺了一切不著衆相。
五者雖複思求一切佛法。
終不妄齲六者亦不思想一切聲聞辟支佛智。
七者世間所有盡皆能舍。
乃至身命尚無吝惜。
豈況馀物而不施者,八者雖行無量生死煩惱。
而不染著諸有為行。
九者常修無量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
而不分别諸波羅蜜。
十者常生是心。
我當安立一切衆生於菩提已,然後方當坐佛樹下。
不取菩提及衆生相。
迦葉。
是為菩薩摩诃薩具足十法。
便能獲得隐身三昧爾時尊者大迦葉複白佛言:希有世尊,快說斯事。
世尊,乃能作如是說。
世尊,一切聲聞辟支佛。
尚皆未曾一發是心。
我當安置一切衆生於阿羅漢地。
況佛法乎。
佛言迦葉。
如是如是,是故一切聲聞辟支佛。
悉無能入菩薩所行隐身三昧。
此三昧名尚自不知。
雲何能入。
若能入者無有是處。
爾時尊者大迦葉複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深願見彼諸大菩薩摩诃薩等。
所以者何。
斯諸大士難可會遇。
佛言迦葉。
汝宜且祝當須待我文殊來者,彼諸菩薩當從定出。
汝等然後乃見之耳。
雖然迦葉。
汝亦得是無量百千諸三昧門。
今當攝心求彼菩薩摩诃薩等。
為在何處。
住何威儀。
作何事業。
時大迦葉蒙聖教已,承佛威神及己通力。
即入二萬諸三昧門。
如是思求彼諸菩薩。
今在何所住何威儀。
為行步耶。
而竟不見為住立耶。
而亦不見為倚卧耶。
而亦不見為端坐耶。
而亦不見。
乃至不知。
以何語言作何事業。
來何所從。
去何所至。
於是起定前白佛言:甚奇世尊,甚奇世尊,我已經曆二萬定門。
求諸菩薩竟無所見。
世尊,彼諸菩薩摩诃薩等。
尚未證知薩婆若處。
已得如是微妙三昧。
何況當證無上菩提。
世尊,諸善男子善女人。
其有見聞如斯神變。
而不疾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無有是處。
世尊,能得如是隐身三昧。
菩薩摩诃薩。
為欲度彼一切衆生。
被精進铠。
然終不得離是妙定。
佛告迦葉。
如是如是,如汝所說,是中一切聲聞辟支佛。
尚非境界。
況馀衆生。
爾時尊者舍利弗。
作如是念。
世尊稱我聲聞人中智慧第一。
我今甯可求諸菩薩。
今在何所住何威儀。
作何事業。
若得睹見不亦善乎。
時舍利弗如是念已,承佛威神及自力故。
即入三萬諸三昧門。
周旋觀察彼諸菩薩。
今為何所住何威儀。
乃至不知如毫釐相。
爾時尊者須菩提。
作如是念。
我今亦當求諸菩薩。
為何所在住何威儀。
造作何事。
若睹見者不亦善乎。
時須菩提作是念已承佛威神及自力故。
即入四萬諸三昧門。
周遍推求彼諸菩薩。
為何所在住何威儀。
乃至不見行住坐卧。
從何所來去何所至。
然後出定前至佛所。
頭面禮足。
白言世尊,世尊記我聲聞人中無诤三昧最為第一。
是三昧門我亦已得。
如是世尊,我若入定。
正使有人具大神力。
能以百億四天下為一大鼓。
取須彌山為一大槌。
於我定時。
令一大人住在我前。
執彼大槌撾擊大鼓。
無暫休廢。
乃至經劫。
如是鼓聲尚不入耳。
何況亂心能令我出。
若彼鼓聲能為定患。
牽我起者永無是處。
世尊,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