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一百六

首頁
    是言:師子王子所問疑惑。

    如來法王悉為除斷。

    如是世尊不可思議。

    如來正法及能信受。

    乃至果報不可思議。

    如來功德無量無邊。

    於一切法靡不明達。

    為世導師度未度者,普能遍於十方世界。

    悉已了知三世諸法。

    誰有智者,得聞如是生安樂處功德之聚。

    而不發起猛利信樂趣求菩提。

    佛說是經已,師子王子等五百同友。

    歡喜奉行。

     △大寶積經大乘方便會第三十八之一 東晉天竺居士竺難提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精舍。

    與大比丘八千人俱。

    皆學無學大聲聞衆。

    菩薩摩诃薩萬二千人。

    皆得神通衆所知識得陀羅尼無礙辯才。

    得諸法忍。

    無量功德皆悉成就。

     爾時如來從三昧起。

    無量百千萬億衆生。

    恭敬圍繞而為說法。

    爾時衆中有菩薩摩诃薩名曰智勝。

    即從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

    合掌向佛。

    而白佛言:世尊,欲問一事唯願聽許。

    若佛聽者乃敢谘請。

    佛告智勝菩薩。

    善男子,恣汝所問。

    當為汝說斷汝所疑。

    爾時智勝菩薩白佛言:世尊,所言方便。

    何等為菩薩方便。

    世尊,雲何菩薩摩诃薩行於方便。

    如是問已,佛贊智勝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為諸菩薩摩诃薩故問方便義。

    多所利益多所安樂。

    愍念世間利益安樂。

    唯天世人。

    為攝未來諸菩薩智慧。

    及去來現在諸佛法故。

    善男子,當為汝說。

    谛聽谛聽。

    善思念之。

    智勝菩薩受教而聽。

    善男子,行方便菩薩。

    以一抟食給施一切衆生。

    何以故?行方便菩薩。

    以一抟食施與。

    下至畜生。

    願求一切智。

    以是菩薩與一切衆生共之。

    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以是二因緣攝取一切衆生。

    所謂求一切智心及願方便。

    善男子,是名菩薩摩诃薩行於方便。

    複次善男子,菩薩摩诃薩行於方便。

    若見行施之人生随喜心。

    以此随喜善根。

    願與一切衆生共之。

    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是方便菩薩。

    亦願施者受者不離一切智心。

    假令受者是二乘人。

    亦願不離一切智心。

    是名菩薩摩诃薩行於方便。

    複次善男子,菩薩摩诃薩行於方便。

    若見十方世界中。

    無主花樹及種種香。

    合集願以供養諸佛。

    若見十方世界中。

    有主花香若香若葉。

    風所吹者一切合集。

    願以供養十方諸佛。

    以是善根若自為。

    若為一切衆生具一切智心。

    以是善根因緣故。

    得無量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

    是名菩薩摩诃薩行於方便。

    複次善男子,菩薩摩诃薩行於方便。

    若見十方世界衆生受諸樂報。

    見已作如是念。

    願一切衆生得一切智樂。

    若見十方世界衆生受諸苦報。

    為諸衆生忏悔諸罪作是大莊嚴。

    如是衆生所受苦惱。

    我悉代受令彼得樂。

    以是善根願成一切智除一切衆生苦惱。

    以是因緣故。

    畢竟不受一切諸苦純受諸樂。

    是名菩薩摩诃薩行於方便。

    複次善男子,菩薩摩诃薩行於方便。

    若禮一佛恭敬供養尊重贊歎。

    作是念。

    一切如來。

    同一法界一法身。

    一戒一定一慧一解脫一解脫知見。

    作是念已,當知若禮一佛。

    恭敬供養尊重贊歎。

    即是禮拜供養恭敬尊重贊歎一切諸佛。

    若供養一佛。

    即是供養十方諸佛。

    如是供養十方佛已,是名菩薩摩诃薩行於方便。

    複次善男子,菩薩摩诃薩行於方便。

    若鈍根者不應自輕。

    乃至若能通利一四句偈。

    作是念。

    若解一四句偈義。

    即知一切佛法。

    一切佛法皆攝在此一偈義中。

    如是通達已心不懈擔若至諸國城邑聚落。

    以慈悲心廣為人說。

    不求利養名聞。

    贊歎作如是願。

    此四句偈願令他聞。

    以是善根因緣方便。

    願已令一切衆生多聞皆如阿難。

    及得如來辯。

    是名菩薩摩诃薩行於方便。

    複次善男子,菩薩摩诃薩行於方便。

    若生貧窮家。

    是菩薩乃至乞食。

    若得一抟食用施僧。

    若施一人不以為愧。

    應作是念。

    如佛所說心增廣大勝以财施。

    我财施雖少。

    以一切智心。

    願是善根成一切智令諸衆生悉得寶手猶如如來。

    以是緣故。

    具足施戒禅定福處。

    是名菩薩摩诃薩行於方便。

    複次善男子,菩薩摩诃薩行於方便。

    若見聲聞緣覺。

    多得利養尊重贊歎。

    是菩薩自以二緣慰喻其心。

    何等為二。

    所謂因菩薩故有諸如來。

    因如來故有聲聞緣覺。

    如是思惟。

    二乘之人雖得利養我猶勝彼。

    彼所食者是我父物。

    雲何於中而生希望。

    是名菩薩摩诃薩行於方便。

    複次善男子,菩薩摩诃薩行於方便。

    行施之時具六波羅蜜。

    何等為六。

    善男子,菩薩行方便時。

    若見乞兒除慳惜心。

    具足大施。

    是名檀波羅蜜。

    自持禁戒施持戒者,見破戒人勸令持戒。

    勸持戒已然後給施。

    是名屍波羅蜜。

    自除瞋恚行於慈愍。

    心無穢濁利益衆生等心而施。

    是名羼提波羅蜜。

    若施飲食湯藥。

    即時具足身心精進。

    去來進止屈伸俯仰。

    是名毗梨耶波羅蜜。

    若行施已其心得定。

    歡喜悅預專念不亂。

    是名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