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一百七(東晉天竺居士竺難提譯)

首頁
    △大乘方便會第三十八之二 爾時尊者阿難白佛言:世尊,譬如須彌山。

    若諸雜色至其邊者同一金色。

    世尊,若有衆生至菩薩邊者,若瞋心。

    若淨心。

    若欲染心。

    如是一切悉皆同一薩婆若色。

    世尊,我從今日於諸菩薩。

    生尊重心如須彌山。

    世尊,如有藥王名曰悉見。

    若有瞋心及清淨心。

    服此藥者皆得除愈。

    彼藥能除一切諸毒。

    世尊,菩薩亦如是,若有瞋心淨心至菩薩所者,菩薩悉能為除一切貪恚癡玻爾時世尊,贊阿難言:善哉善哉!如汝所說,爾時摩诃迦葉。

    白佛言:世尊,未曾有也。

    菩薩摩诃薩最尊第一。

    若菩薩摩诃薩修諸禅定。

    修禅定已還入欲界教化衆生。

    雖行空無相無作用化衆生。

    令成聲聞緣覺。

    以大慈悲。

    自終不離薩婆若心。

    世尊,菩薩摩诃薩所行方便不可思議。

    如是雖受色聲香味觸縛。

    而於其中無所愛著。

    世尊,我今以樂說辯才。

    說諸菩薩少分功德。

    佛告迦葉。

    恣汝所說,世尊,譬如大餓空澤。

    有大高牆至無色界。

    彼大餓空澤唯有一門。

    而此澤中多有衆生。

    去澤不遠有一大城。

    豐樂熾盛端嚴淨妙。

    若有衆生入彼城中無老病死。

    向城之道唯廣一尺。

    其路端直。

    彼澤衆中有一智人。

    聰利叡智然起心。

    以大慈悲欲利益安樂一切衆生。

    此人即於空澤之中高聲唱言:諸人當知。

    去此不遠有一大城。

    豐樂熾盛端嚴淨妙。

    多有天人所居止處。

    若有衆生入彼城中。

    無老病死。

    亦能說離老病死法。

    仁等可來當共詣彼。

    我與諸人作大導師。

    彼空澤中有下劣衆生。

    生悕望心欲得求解。

    作如是言:若能令我住此澤中。

    我當受教。

    若欲令我出此澤者,則不能受。

    有上衆生作如是言:我當共汝至所去處。

    此空澤中薄福衆生。

    聞如是唱。

    聞已不信不随智人。

    世尊,爾時智人從空澤出。

    四向顧望見有一道。

    唯廣一尺迫迮狹校其道左右有大深坑深百千肘。

    其智慧人於道左右以闆椑之。

    其人於此匍匐而進不視左右。

    怨賊在後随而怖之。

    其人爾時亦不顧後。

    其心勇銳不生怖畏。

    漸得過已遂見彼城。

    既見城已心無怖畏。

    入城之後無老病死。

    亦大利益無量衆生。

    為說離老病死之法。

    世尊,大餓空澤者,是生死餓也。

    有大高牆至無色界者,是無明有愛也。

    而此澤中多有衆生者,是一切生死凡夫人也。

    向城之道唯廣一尺者,一支道也。

    彼澤衆中有智人者,是菩薩摩诃薩也。

    下劣衆生悕望欲解。

    於澤不動者,是聲聞緣覺也。

    有上衆生作如是言:我當共汝至所去處者,是馀菩薩也。

    薄福衆生聞不信者,是一切邪見外道及其弟子也。

    大空澤中出者,是勤修一切智心者也。

    一尺迮道者,是法性門也。

    其道左右有大深坑深百千肘者,是聲聞緣覺乘也。

    於道左右以闆椑之者,智慧方便也。

    匍匐而進者,是菩薩以四攝法攝一切衆生也。

    怨賊在後而随怖者,是魔及魔民深起六十二見衆生并輕謗菩薩者也。

    不顧後者,是忍辱波羅蜜專心具足也。

    不視左右者,是不贊聲聞緣覺乘也。

    大城者,是一切智心也。

    漸得過已遂見彼城。

    既見城已心無怖畏者,是菩薩見佛及佛所行。

    一心敬佛智慧威德。

    善學般若波羅蜜。

    方便漸漸随宜附近一切衆生。

    無有疑難也。

    入城無老病死者,是菩薩利益無量衆生。

    離老病死也。

    說法者,是如來應供正遍知也。

    世尊,我今敬禮一切菩薩。

    說是語已,十千人天。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爾時世尊,贊摩诃迦葉言:善哉善哉!汝能勸發諸菩薩摩诃薩。

    汝能成就無量功德。

    菩薩摩诃薩。

    若業能自害及以害他。

    終不為之。

    若有言說。

    能自害害他亦所不為。

    爾時德增菩薩摩诃薩。

    白佛言:世尊,若業若言:能自害害他。

    一切菩薩所不為者,世尊,何故昔於迦葉佛時。

    行菩薩道馀一生在。

    作大梵志名曰樹提。

    作如是言:菩提之道甚為難得。

    何有秃人能辦此事。

    我不欲見。

    世尊爾時作如是言:有何等義。

    佛告德增菩薩。

    善男子,汝於如來菩薩莫生疑也。

    何以故?佛及菩薩成就不可思議方便。

    佛及菩薩。

    住種種方便而教化衆生。

    善男子,汝今谛聽善思念之。

    有經名方便波羅蜜。

    今當為汝說之。

    爾時菩薩。

    從然燈佛來漸學方便今亦當為汝少開示分别。

    善男子,菩薩摩诃薩。

    見然燈佛時。

    即得無生法忍。

    從是已來無有錯謬。

    戲笑失念無不定心。

    智慧不減。

    善男子,菩薩摩诃薩。

    如其本願得無生忍。

    七日之後。

    便能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若欲百劫。

    亦能得成。

    菩薩摩诃薩。

    為衆生故受一切有。

    随所在處以智力故。

    随其所求得畢所願。

    而後乃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菩薩摩诃薩。

    以方便力。

    無量億劫住於世界。

    亦無憂愁為不厭離。

    是名菩薩摩诃薩行於方便。

    複次善男子,菩薩摩诃薩。

    所有禅定。

    若聲聞入者,身心不動。

    心便自謂入涅槃已,若菩薩入者,身心精進無有懈擔以四攝法攝取衆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