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一百一十四(釋道龔譯)

首頁
    食已持至阿蘭若處淨洗手足。

    淨沙門儀式具一切淨法。

    如法取草已結加趺坐。

    坐已而食心無愛著亦無貢高。

    無有瞋心無濁亂心。

    臨欲食時如是思惟。

    今此身中有八萬戶蟲。

    蟲得此食皆悉安樂。

    我今以食攝此諸蟲。

    我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

    以法攝齲迦葉。

    又時阿蘭若比丘。

    食或不足應作是念。

    我今身輕能修忍辱。

    斷除諸惡少大小便。

    得身輕已亦得心輕。

    又得少睡亦不起欲想。

    應作如是思惟。

    迦葉。

    阿蘭若比丘。

    若乞食得多應生知足想。

    應於食中減取一抟置淨石上如是思惟。

    有諸鳥獸能啖食者,我以施之彼為受者,迦葉。

    阿蘭若比丘。

    食已洗缽漱口洗手。

    淨滌應器手拭令乾。

    舉僧伽梨。

    依阿蘭若處行。

    不離本所思惟法相。

    迦葉。

    阿蘭若比丘行阿蘭若行時。

    若是凡夫未得沙門果。

    或時虎狼來至其所。

    若見不應生畏。

    作如是念。

    我本來至阿蘭若處時。

    已舍身命我不應驚畏。

    應修慈心離一切惡亦離怖畏。

    若諸虎狼斷我命根啖我身肉。

    當生是念。

    我得大利以不堅身當得堅身。

    此諸虎狼我不與食。

    今啖我肉已身得安樂。

    迦葉。

    阿蘭若比丘行阿蘭若法。

    應如是舍身命。

    迦葉。

    阿蘭若比丘行阿蘭若法。

    若有非人或作好色。

    或作惡色來至其所。

    於此非人不生愛心不生瞋心。

    迦葉。

    或有曾見佛諸天來。

    至阿蘭若所作諸問難。

    問難已,阿蘭若比丘。

    随力所能随所學法為諸天說。

    或時諸天有深問難。

    阿蘭若比丘若不能答。

    不應生於憍慢之心。

    應作是言:我不多聞汝莫輕我。

    我今當勤修學佛法。

    或時我得通佛法已能一切答。

    又應勸請諸天。

    汝等今當為我說法。

    我當聽受。

    又應如是報謝言:願勿嫌也。

    複次迦葉。

    阿蘭若比丘。

    行阿蘭若法善修阿蘭若想,猶如草木瓦石。

    無主無我亦無所屬。

    此身亦爾。

    無我無命無人。

    無衆生無诤訟。

    此法皆從緣合而生。

    於此法中若善思惟。

    我當得斷一切諸見。

    常應思惟空無相無作法。

    迦葉。

    阿蘭若比丘行阿蘭若法時。

    若草藥草及諸樹林。

    雲何和合雲何散滅。

    如此外物無主無我。

    無有我所亦無诤訟。

    自生自滅無生滅者,迦葉。

    如草木瓦石。

    無我無主亦無所屬。

    此身亦爾。

    無我無命無人。

    無衆生無诤訟。

    從衆緣生緣離則滅。

    此如實中無有一法若生若滅。

    迦葉。

    如是法阿蘭若比丘。

    至阿蘭若處所應修行。

    迦葉。

    阿蘭若比丘行如是法。

    若學聲聞乘疾得沙門果。

    若有障法現世不得沙門果者,不過見一佛二佛三佛。

    必定得斷一切諸漏。

    若學菩薩乘。

    現世得無生法忍得無障法。

    必見未來諸佛。

    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說此阿蘭若品時。

    有五百比丘。

    斷一切漏心得解脫。

     △乞食比丘品第六 佛告迦葉。

    雲何比丘乞食。

    迦葉。

    若有比丘先安住本誓。

    我依乞食出家。

    我今住先誓。

    彼比丘專念無有谀谄。

    離一切請食。

    離一切僧中供養堅自莊嚴。

    乞食比丘於一切味中不應生好味想。

    又於上妙食中自勸其心生如是想。

    我如旃陀羅。

    應淨身心。

    不應淨飲食。

    何以故?食好食已一切為糞。

    臭穢不淨故。

    我不應求好食。

    如是調伏心已,若入城邑聚落次第乞食。

    不應生如是想男子與我食非女人。

    女人與我食非男子。

    童男與我食非童女。

    童女與我食非童男。

    應得細食非粗食。

    應得美食非不美食。

    時應故與食非不故。

    應易得食非不易。

    應速得食非不速。

    若入人村應得恭敬非不恭敬。

    應得新食非宿食。

    應得富家食非貧家食。

    男子女人衆應來迎我。

    迦葉。

    乞食比丘。

    如是不善法不應思惟。

    迦葉。

    乞食比丘應如是自莊嚴。

    此是乞食常所行法。

    若乞食時得與不得無有憂喜。

    不應生於粗細食想。

    何以故?多有衆生貪著美味。

    由著味故作諸惡業。

    惡業因緣故堕於地獄畜生餓鬼。

    若知足者不貪美味。

    應舍細食受取粗食。

    除舌著味其心知足。

    得極粗食亦當知足。

    彼若命終生於天上或生人中。

    生天上已食天美食。

    迦葉。

    如是乞食比丘。

    離於味愛以調伏心。

    若七日啖豆亦不生憂。

    何以故?趣活身故我今食已,足以修道以是故食。

    迦葉。

    乞食比丘。

    得此食分堕缽中者,如法所得如法利養。

    應與梵行比丘共食此食。

    迦葉。

    乞食比丘或時有玻無有使人不能乞食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