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應如是調伏其心。
我獨無侶一身出家。
法是我伴我應念法。
今我病苦如世尊說。
諸比丘應念於法。
我所聞法應善思惟。
雲何善思惟如實觀身。
如實觀身已有智慧者,若獨一心能得初禅,則有是處。
得初禅樂。
若一日若二日乃至七日。
以禅為食其心歡悅。
迦葉。
乞食比丘行如是法若不得禅。
應如是勤行安住善法中。
有多人所知。
諸天龍神送食與之。
此是離扼報故。
迦葉。
或乞食比丘。
值天大雨或大風塵不能乞食。
爾時以慈為食而自莊嚴。
於所行法安住思惟。
若二夜三夜不得食者,應生是念。
有多衆生堕餓鬼中。
作惡業故苦惱所切。
乃至百歲不得一唾。
我今安住諸法門中。
應生是念。
身心羸劣今我堪忍饑渴。
勤修聖道不應退轉。
迦葉。
乞食比丘不應親近在家之人。
男子女人童男童女。
迦葉。
若乞食比丘令在家人。
擇去食中諸不淨物。
於坐處坐應為說法。
乃至食淨還受食已從坐起去。
迦葉。
乞食比丘不應自現谀谄。
雲何自現谀谄。
若為他人說如是言:我今乞得粗惡之食。
又複不足與多衆共食我食少。
我今饑渴身力羸劣。
迦葉。
是名自現谀谄。
迦葉。
乞食比丘如是之事應當遠離。
迦葉。
乞食比丘於一切事應生舍心。
若食堕缽中。
若粗若細。
若少若多。
若淨若不淨。
一切應受心無憂喜。
常應淨心觀諸法相。
趣得活身為行聖道是故受食。
迦葉。
乞食比丘或時入於城邑聚落次第乞食。
若不得食空缽而出。
應念如來有大威德。
舍轉輪王位而行出家。
斷一切惡法成一切善法。
入村乞食尚空缽出況我薄福不種善根。
不空缽還也。
是故不應生憂。
何以故?不種善根能得粗食細食。
無有是處。
我不得食。
或自有魔或魔所使。
或魔覆蔽諸婆羅門居士。
令我乞食不得。
我當勤修離於四魔。
斷一切煩惱。
若我勤修如是道已,非魔波旬。
非魔所使能作留難。
迦葉。
乞食比丘。
應如是受持聖種。
△糞掃衣比丘品第七
佛告迦葉。
畜糞掃衣比丘。
拾糞掃物作如是想。
為慚愧故。
非以衣自嚴飾故。
為障風吹日曝蚊虻蟆子諸惡觸故。
安住佛教故。
非求淨好故。
於糞掃中拾取棄物。
取時應生二種想。
何等二。
一者知足想。
二者易養想。
複生二想。
一者無慢想。
二者持聖種想。
複生二想。
一者不以嚴身。
二者令心淨故。
迦葉。
畜糞掃衣比丘。
於糞掃中拾取棄物時。
若於是處見諸親族知識。
見已即止不齲而作是念。
此諸人輩或呵責我言:汝是不淨人。
迦葉。
我說是比丘不得淨行。
何以故?畜糞掃衣比丘。
心堅如石外物不入。
亦不能動故。
迦葉。
畜糞掃衣比丘。
拾糞掃中物。
應淨浣濯令無垢膩。
浣已好染。
染已作僧伽梨。
善合善綴善縫善受。
受已應著莫令綻壞。
迦葉。
畜糞掃衣比丘。
安住不淨觀中著糞掃衣。
為離欲故。
慈心著糞掃衣。
為離瞋恚故。
觀十二因緣著糞掃衣。
為離癡故。
正思惟著糞掃衣。
為斷一切煩惱故。
攝護諸根著糞掃衣。
為知六入故。
不谀谄著糞掃衣。
為令諸天龍神喜悅故。
迦葉。
何故名糞掃衣。
迦葉。
譬如死灰人所不貪。
不生我所心。
法應除棄。
迦葉。
如是糞掃衣。
非我非我所。
是易得非邪命。
不求他不觀他顔色。
舍棄之物糞掃無異亦無所屬。
是故名糞掃衣。
迦葉。
糞掃衣是法幢。
以大仙人故。
是姓以聖人故。
是安住以聖種故。
是專念以善法儀式故。
是善護以戒衆故。
是向門以定衆故。
是安住以慧衆故。
是身以解脫衆故。
是順法以解脫知見衆故。
迦葉。
如是畜糞掃衣得大福德。
無所希求無所貪著。
能離慢心能舍重擔。
迦葉。
若有比丘畜糞掃衣。
以知足故。
諸天龍鬼神貪樂欲見。
迦葉。
畜糞掃衣比丘若入禅定。
釋梵四天王,長跪合掌頭面作禮。
況馀小天。
迦葉。
若有惡比丘。
勤求衣服以嚴飾身。
外現淨行而内具足貪欲恚癡。
雖作如是好嚴飾身。
而諸天龍神不至其所禮敬供養。
何以故?知此比丘勤求衣服以嚴飾身。
不除心心數法垢。
諸天知故則遠舍去。
迦葉。
汝見周那沙彌拾不淨臭穢糞掃中物。
乞食已至阿耨大池欲浣濯之。
爾時池邊有常住諸天。
皆遠奉迎頭面作禮。
彼諸天等皆樂淨潔。
而取周那沙彌所捉不淨糞掃衣。
而為浣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