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行稠林。
是為十。
善男子菩薩行願波羅蜜。
以十法為首。
一者知一切法無生。
二者知一切法無相。
三者知一切法無滅。
四者知一切法無所有。
五者於一切法無執著。
六者知一切法無來。
七者知一切法無去。
八者知一切法無自性。
九者知一切法無初中後平等。
十者於一切法初中後無分别。
是為十。
善男子菩薩行智波羅蜜。
以十法為首。
一者於一切法善能了知決擇。
二者善能圓滿白法。
三者積習菩薩無量資糧四者成就廣大福智資糧。
五者大悲圓滿。
六者入種種差别世界。
七者入一切衆生諸煩惱行。
八者作意入如來境界。
九者趣入十力無畏不共佛法殊勝境界。
十者受灌頂位成就一切智最勝之相。
是為十。
善男子,是為諸菩薩摩诃薩行十波羅蜜皆以十法為首。
複次善男子,雲何為波羅蜜義。
所謂明示超過一切聲聞獨覺所行故。
廣大圓滿如來智故。
於有為無為不執著故。
如實了知生死過故。
諸未覺者悉令覺故。
得如來無盡法藏故。
得無礙解脫故。
以布施度脫諸衆生故。
以持戒圓滿本誓願故。
以忍辱具足端嚴相故。
以精進究竟諸佛法故。
以禅定出生四無量故。
以般若滅除諸煩惱故。
以方便積集諸佛法故。
以願能令佛法圓滿故。
以力能令衆生淨信故。
以智具足如來一切智故。
得無生法忍故。
得不退轉地故。
淨治佛刹故。
成熟衆生故。
於菩提道場圓滿一切如來智故。
降伏衆魔故。
遊四神足故。
於生死涅槃俱無住故。
超過一切聲聞獨覺菩薩功德故。
摧伏一切諸異論故。
成就十力四無所畏不共佛法故。
證得無上正等覺故。
轉十二種法輪故。
如是一切是波羅蜜義。
複次善男子,菩薩摩诃薩将住初歡喜地先有是相。
見三千大千世界中。
所有百千億那由他衆寶伏藏。
菩薩将住第二離垢地先有是相。
見三千大千世界地平如掌。
無量百千億那由他。
衆寶蓮花清淨嚴飾。
菩薩将住第三明地先有是相。
見於自身被甲持杖勇猛堅固摧伏怨敵。
菩薩将住第四焰地先有是相。
見四方風吹種種名華布散於地。
菩薩将住第五難勝地先有是相。
見於女人首戴阿提目多華鬘。
婆利師迦華鬘。
瞻蔔迦華鬘。
身佩種種衆莊嚴具。
菩薩将住第六現前地先有是相。
見於華池八功德水。
澄淨盈滿。
底布金沙。
寶階四道。
又於池中有優缽羅花。
波頭摩花。
拘勿頭花。
複見分陀利花而為莊嚴。
複見自身於中遊戲。
菩薩将住第七遠行地先有是相。
見於自身左右兩邊皆有地獄。
從彼超過無所傷害。
菩薩将住第八不動地先有是相。
見自身兩肩被師子王相。
一切諸獸悉皆怖畏。
菩薩将住第九善慧地。
先有是相。
見於自身為轉輪王以正法教化。
為無量百千億那由他諸王之所圍繞。
種種寶嚴鮮白之蓋蓋菩薩上。
菩薩将住第十法雲地先有是相。
見於自身為真金色。
具足如來三十二種大丈夫相圓光一尋。
安處高廣師子之座。
無量百千億那由他梵天前後圍繞。
恭敬供養而聽說法。
善男子,菩薩摩诃薩以三昧力。
顯現如是十地先相。
複次善男子,初地菩薩圓滿施波羅蜜。
二地菩薩圓滿戒波羅蜜。
三地菩薩圓滿忍波羅蜜。
四地菩薩圓滿精進波羅蜜。
五地菩薩圓滿禅波羅蜜。
六地菩薩圓滿般若波羅蜜。
七地菩薩圓滿方便波羅蜜。
八地菩薩圓滿力波羅蜜。
九地菩薩圓滿願波羅蜜。
十地菩薩圓滿智波羅蜜。
複次善男子,菩薩初發心得現寶三昧。
第二發心得善住三昧。
第三發心得不動三昧。
第四發心得不退轉三昧。
第五發心得寶花三昧。
第六發心得日輪光明三昧。
第七發心得成就一切義三昧。
第八發心得智炬三昧。
第九發心得現證佛法三昧。
第十發心得首楞嚴三昧。
複次善男子,菩薩於初地中得殊勝加持陀羅尼。
第二地中得無能勝陀羅尼。
第三地中得善住陀羅尼。
第四地中得不可壞陀羅尼。
第五地中得無垢陀羅尼。
第六地中得智輪燈陀羅尼。
第七地中得殊勝行陀羅尼。
第八地中得清淨分别陀羅尼。
第九地中得示現無邊法門陀羅尼。
第十地中得無盡法藏陀羅尼。
爾時會中有一天子。
名無礙光明師子幢。
從坐而起。
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
合掌向佛。
白佛言:希有世尊,希有善逝。
如是法門甚深廣大。
而能含攝一切佛法。
於是佛告無礙光明師子幢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說,善男子,若有菩薩於此法門暫能聽受。
必不退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何以故?彼善男子善女人。
曾種諸善根故。
成熟諸善根故。
得聞如是經典。
為是經典之所印故。
善男子,若有男子女人聞此經典。
所種善根悉皆清淨。
當得不舍離。
見佛聞法供養衆僧成熟衆生。
得不舍離海印陀羅尼。
得不舍離出現無盡陀羅尼。
得不舍離入衆生欲樂心行陀羅尼。
得不舍離清淨日光幢陀羅尼。
得不舍離無垢月光幢陀羅尼。
得不舍離息一切結陀羅尼。
得不舍離摧滅無邊堅如金剛山煩惱陀羅尼。
得不舍離入平等法性言說陀羅尼。
得不舍離入真實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