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化。
不想慈悲喜護。
亦不悕望入於聖慧。
不想道心有所觀察。
不想志性意有所應。
不想四恩慧施仁愛。
利人等利一切救濟。
不想其意安詳而有所存。
不想意止。
意斷神足。
根力覺意。
及八由行。
不想寂默而觀察法。
不想調定柔濡之行。
不想慚愧有所羞恥。
常住佛道未曾斷絕。
随法眼教執於炬曜。
從聖衆戒常修鮮潔。
立觀衆生成就佛身。
以德莊嚴而從世雄。
聞具足音奉佛三昧。
獲於正覺神足之辯。
受十種力住無所畏。
逮於微妙十八不共諸佛之法。
不與聲聞緣覺合同。
拔去止處諸欲塵穢。
不離神通開導衆生。
四分别辯精進明了。
現世度世之法。
教化衆生。
與衆超異質直出家。
度於駛水而過泛流。
斷諸所有所可住處。
自然靜寞法教澹怕。
觀於身法無所貪愛。
志於佛法了自然想。
越諸住行默口言辭。
有所說者常宣佛語。
以此至誠消滅常然。
開化衆生。
是曰具足行空。
佛告族姓子。
譬若三千大千世界。
所有人民悉為畫師。
各有所習巧能不同。
所善不等。
或工畫屋宅不工畫體。
或便摸者不能博彩。
或工於手足巧於耳目。
或頭首不端身形姝好。
或有不能。
所習各異。
或能可人或不可人。
所知殊别容貌不同。
王盡召畫師。
應時皆至。
王令畫作三界諸形而告之曰:各自畫像以持示吾。
皆合衆師聚於一處。
各各畫形。
一師最上悉得其體。
族姓子。
所憶雲何。
為能普備諸所能不。
答曰唯能。
佛言:借引為喻。
當解斯義。
如一畫師悉圖諸形。
各各得體不失其旨。
其學此法亦複如是,殷勤精進淨修梵行。
逮成佛法。
以一正行悉具衆事。
由此之故。
具足空行靡所不達。
便得成就一切佛道。
皆除塵欲颠倒衆想。
貢高自大不樂放逸。
雖處衆穢不與合同。
是謂菩薩具足空行。
說是語時。
八千菩薩普備空行。
逮得法忍。
是為菩薩寂度無極清淨之行。
佛告族姓子。
何謂菩薩智度無極清淨之行。
有十二事為清淨行。
何等十二。
見於過去慧無罣礙。
見於當來慧無罣礙。
見於現在慧無罣礙。
有為無為皆能曉了。
一切世間所有術藝。
當可造業明解度世。
分别說於真谛之義。
知其所習宣其本末。
一切衆生諸根所趣。
柔劣明達中容之人。
去來之慧無所罣礙。
其聖巍巍超逾世智。
悉見衆生志性所行。
形色變異。
難解難逮深奧之義。
消化諸見。
離於衆邪諸所住處罣礙之事。
入于聖慧普周衆生入於法慧。
明解聖藏義之所歸。
了真所入。
其明所照無所錯亂。
亦無所礙。
觀察時節所樂無量。
所見諸事鹹皆了了。
無所違失。
覺識誠谛實不滅荊彼所觀察一切無拒。
以用一行而無所行。
皆見衆生之所奉行。
威儀禮節。
世間人民心志所趣。
菩薩悉見。
不離於世而皆超度諸世境界。
尚未成就佛之土地。
皆越一切所作因緣。
開化衆生。
過於諸行而普究竟衆德之行。
廣度一切因緣心行。
皆見衆生心之所念。
護世間法莫不周遍。
不舍世俗所行信入衆生之念。
計其智慧無有卒暴。
不犯巇崄諸根寂定。
未曾疲懈不以為亂。
永觀聖慧常與德合。
詣於佛樹而坐道常降伏衆魔舍於外道。
行有所受聖曜普徹。
亦無所齲大聖所逮。
得諸佛住可悅衆生。
悉見定慧普入衆義。
一切諸法皆為同味。
執權方便智度無極。
越於彼岸不可限量。
此乃名曰智度無極。
皆能曉了一切因緣。
所興衆想。
瑞應怪變。
心行所念。
令得過度。
是則名曰度於彼岸。
又計此慧有二清淨。
一曰無礙慧想清淨之行。
二曰嚴淨。
莫能有人當其慧相。
複有二淨。
一曰淨除颠倒。
二曰淨去諸見。
又彼菩薩所行智慧靡不普入。
聖明備悉。
曉了衆生達識經典。
其菩薩者,以此智慧解無所有。
皆入勞塵親化愛欲。
在諸所生處于諸界。
建立智慧遊諸境土。
皆了境界。
誠谛智慧。
不度彼此不處中間。
其慧普入。
見於十方無所罣礙。
用無蔭蔽緻無邊際。
見誠谛慧。
明曉一切諸法本末部黨時節。
已能識别真谛智慧義之所歸。
無應不應。
無合無别。
無懈無進。
不雙不隻。
計於諸法亦無應合。
又族姓子。
菩薩若行智慧事者,以慧為舍則成福堂。
笃信名德道法之室。
住於總持。
分别智辯。
一切備悉具足慧事。
是族姓子。
菩薩奉修智度無極清淨之行。
說此語已,彼時會中二萬二千人。
皆發無上正真道意。
八千菩薩。
逮得無所從生法忍。
五千比丘漏盡意解。
一萬天子。
遠塵離垢諸法眼淨。
時諸天子舉聲歎曰:若有衆生。
逮得聞是諸度無極清淨之行道法門者,則為諸佛所見授記。
何況有聞能奉受持諷讀誦。
行如上教乎。
佛告寶髻。
何謂菩薩佛道品法清淨之行。
自觀其身知本無身。
是為意止,則以二事而立其志。
何謂為二。
一曰察於荒穢。
二曰觀清淨行。
何謂荒穢。
此身無常積滿不淨。
是身薄力劣而無勢。
是身化立如傾危屋。
何謂觀淨。
吾當以此不淨之身精勤解空。
得如來身法身。
法身巍巍德身無限。
為諸衆生示現色像悅可一切。
是族姓子。
觀身二事以立其意。
又族姓子。
菩薩觀身了無身已,得淨二法。
何謂為二。
一見無常。
二察有常。
是身無常不得久立。
老病俱合會當歸死。
已達此義。
不用身故而造邪業。
以不會身則修堅要。
行三堅法。
一曰身要。
二曰命要。
三曰财要。
此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