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次善男子,菩薩若修十種法者,即得諸智具足。
何等為十。
一者人無我智。
二者法無我智。
三者無方分智。
四者知定境界智。
五者加持智。
六者不壞智。
七者善觀一切有情諸行智。
八者無發悟智。
九者善解一切法相智。
十者出世間智。
雲何是人無我智。
謂若菩薩觀諸蘊生及諸蘊滅。
若蘊生時。
觀法無實虛妄不堅。
若蘊滅時。
觀法離散亦無所至。
菩薩作是思惟。
此諸蘊中。
無我人有情壽者養者,而愚夫異生執著於我乃起是念。
蘊中有我邪。
我中有蘊邪。
我不是蘊邪。
蘊不是我邪。
由是計執不了真實。
由不了故如旋火輪展轉生死。
菩薩於如是法悉如實知。
是為菩薩人無我智。
雲何是法無我智。
謂若菩薩若諸法成若諸法壞悉如實知。
菩薩作是思惟。
此於假法之中分别建立。
而彼諸法無實自性。
乃至文字亦無自性。
但唯憶想分别。
世俗所行不應於彼而生取著。
然其世俗假借諸法而亦非無。
謂以諸法藉緣而有。
法從緣生法從緣滅。
如是等法菩薩悉知。
是為菩薩法無我智。
雲何是無方分智。
所謂菩薩之智無局方分。
非但一刹那中智能随轉。
第二刹那智不随轉。
何以故?菩薩之智於刹那中。
普遍一切随轉随現。
是為菩薩無方分智。
雲何是知定境界智。
謂若菩薩能知聲聞所修之定。
知緣覺定。
知菩薩定。
知如來定。
若聲聞所修禅定境界菩薩随知。
若緣覺所修禅定境界菩薩随知。
若菩薩所修禅定境界菩薩随知。
若如來所行禅定境界菩薩亦知。
然非宿報所成己之智力而能了知。
但以如來威神力故乃能知之。
馀諸定法以自智力悉可了知。
是為菩薩知定境界智。
雲何是加持之智。
謂若菩薩於聲聞所有加持之法如說能知。
緣覺加持如說能知。
菩薩加持如說能知。
況複於馀諸有情邪。
是為菩薩加持之智。
雲何是不壞智。
謂若菩薩得不壞智已,諸魔外道及一切聲聞緣覺無能沮壞。
是為菩薩不壞智。
雲何是能觀一切有情諸行智。
謂若菩薩以其無著無斷清淨之智。
普觀一切有情界中而悉能見。
或有有情發菩提心者,或有不發菩提心者,或有滿足菩提行者,或有不滿足菩提行者,或有住初地者,或有乃至住十地者,或有現成正覺者,或有成正覺已轉法輪者,或有廣作一切化利事已入大涅槃者,或有入聲聞乘涅槃者,或有入緣覺乘涅槃者,或有生於善趣之者,或有生於惡趣之者,此如是等。
菩薩之智悉能觀察。
是為菩薩觀一切有情諸行智。
雲何是無發悟智。
所謂菩薩於行住坐卧四威儀中悉無發悟。
而菩薩之智自然常轉。
譬如人睡俱無動作。
而出入息自然常轉。
菩薩之智亦複如是,於一切處無礙而轉。
是為菩薩無發悟智。
雲何是知一切法智。
謂若菩薩善知一切法平等之相。
一相。
種種相。
如幻相。
虛妄分别等相。
悉如實知。
是為菩薩知一切法相智。
雲何是出世間智。
謂若菩薩具無漏智。
出過一切世間之智。
是為菩薩出世間智。
善男子,菩薩若修如是十種法者,即得諸智具足。
又善男子,菩薩若修十種法者,即得勝行如地。
何等為十。
一者如地廣大無量。
二者存濟一切有情。
三者遠離損惱饒益等育有情。
四者普能容受大法雲雨。
五者為諸有情共所依止。
六者能生善法種子。
七者為大寶器。
八者為大妙藥。
九者不可傾動。
十者不生驚怖。
善男子,雲何是如地廣大無量。
譬如大地周遍廣大無其限量。
菩薩亦複如是,福智勝行周遍廣大無其限量。
是為菩薩如地廣大無量。
雲何是存濟一切有情。
譬如大地周給一切有情彼彼所須受用之物。
菩薩亦複如是,以施戒忍精進禅慧等法。
及無數種菩提行法。
随其所應普能攝受化度有情。
是為菩薩存濟一切有情。
雲何是遠離損惱饒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