障菩薩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之義。
由諸根清淨故。
菩薩即得面相熙怡。
由斷諸煩惱故。
得離颦躄。
佛言:如是如是,善男子,由諸根清淨故。
菩薩即得面相熙怡。
由斷諸煩惱故得離颦躄。
又善男子,菩薩若修十種法者即得多聞。
何等為十。
一者如實了知於生死中貪火熾然。
二者如實了知瞋火增盛。
三者如實了知癡火昏亂。
四者如實了知有為之法皆悉無常。
五者如實了知諸行是苦。
六者如實了知世間悉空。
七者如實了知諸法無我。
八者能離世間戲論。
九者如實了知彼一切法皆從緣生。
十者如實了知涅槃寂靜。
此等諸法要以聞思修所成慧方能證悟。
不可但以音聲言說而能解入。
菩薩如是知已,即起堅固悲愍之心發勤精進。
為諸有情作利益事。
善男子,菩薩若修如是十種法者,即得多聞。
又善男子,菩薩若修十種法者,即能攝受正法。
何等為十。
一者於後時後分後五百歲正法減沒時分轉易。
諸有情等於佛教中安立邪道智燈隐滅。
當如是時有能宣演如來所說廣大經典。
作大利益具大威德。
如諸法母能受持讀誦恭敬承事者,即能攝受正法。
二者為他宣說。
令彼聽受開曉其義。
三者於彼修行正法人所。
愛樂信重歡喜適悅。
為彼攝受。
四者為他宣說正法無所希望。
五者於說法師所起師尊想。
六者於其正法如甘露想。
七者如聖藥想。
八者如良藥想。
九者為求正法不惜身命。
十者求得法已修行圓滿。
善男子,菩薩若修如是十種法者,即能攝受正法。
又善男子,菩薩若修十種法者,為法王子。
何等為十。
一者具足諸相莊嚴。
二者身得諸随形好。
三者衆相具足諸根圓滿。
四者於佛如來所親近處随順親近。
五者於佛如來所行正道随順而行。
六者於佛如來所覺悟法随覺悟之。
七者救度世間一切苦惱。
八者善能修學一切聖行。
九者善能修習成諸梵行。
十者善住如來所住一切智城。
善男子,菩薩若修如是十種法者,為法王子。
又善男子,菩薩若修十種法者,即能超勝帝釋梵王護世天等。
何等為十。
一者於佛菩提得不退轉。
二者不為諸魔所動。
三者不離一切佛法。
四者随能解入諸法正理。
五者通達諸法平等。
六者不起他信。
七者於佛法中得善覺智。
八者不共一切聲聞緣覺同等。
九者出過一切世間。
十者證得無生法忍。
善男子,菩薩若修如是十種法者,即能超勝。
帝釋梵王護世天等。
又善男子,菩薩若修十種法者,能知有情意樂随眠何等為十。
一者如實了知一切有情貪欲意樂。
二者了知瞋恚意樂。
三者了知愚癡意樂。
四者了知上品意樂。
五者了知中品意樂。
六者了知下品意樂。
七者了知諸善意樂。
八者了知堅固意樂。
九者了知常起随眠。
十者了知暴惡随眠。
如是等法。
於一有情如實知已,乃至盡於諸有情界所知亦然。
善男子,菩薩若修如是十種法者,能知有情意樂随眠。
又善男子,菩薩若修十種法者,善知成熟有情之法。
何等為十。
一者應以諸佛色相而調伏者,即現佛相。
二者應以菩薩色相而調伏者,即現菩薩之相。
三者應以緣覺色相而調伏者,即現緣覺之相。
四者應以聲聞色相而調伏者,即現聲聞之相。
五者應以帝釋色相而調伏者,即現帝釋之相。
六者應以魔王色相而調伏者,即現魔王之相。
七者應以梵王色相而調伏者,即現梵王之相。
八者應以婆羅門色相而調伏者,即現婆羅門之相。
九者應以刹帝利色相而調伏者,即現刹帝利之相。
十者應以長者色相而調伏者,即現長者之相。
善男子,諸有情等應以如是種種色相而調伏者,菩薩即能随所應現别異之相。
善男子,菩薩若修如是十種法者,善知成熟有情之法。
又善男子,菩薩若修十種法者,得勝樂住。
何等為十。
一者正直。
二者柔軟。
三者無谄曲心。
四者無瞋恚心。
五者無染污心。
六者具清淨心。
七者無粗獷語。
八者斷穢惡語。
九者常行忍辱。
十者具善愛樂善男子,菩薩若修如是十種法者,得勝樂住。
又善男子,菩薩若修十種法者,得安樂住。
何等為十。
一者正見具足。
二者具見清淨戒行圓滿。
三者儀範清淨。
四者随順所行境界。
五者不雜諸煩惱住。
六者得無過失。
七者具修梵行。
八者得其同類。
九者住一乘道。
十者不事馀師。
善男子,菩薩若修如是十種法者,得安樂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