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次善男子,菩薩若修十種法者,即能善知四攝法行。
何等為十。
一者行利益施攝化有情。
二者行安樂施三者行無盡施。
四者利益語。
五者如義語六者如法語。
七者如理語。
八者利益行。
九者同财而行利益。
十者同其濟命受用等事。
而行利益攝化有情。
善男子,利益施者,是謂法施安樂施者,是謂财施。
無盡施者,謂與他人宣示正道利益語者,所謂宣說諸善品法。
如義語者,所謂宣說真實之理。
如法語者,所謂随順如來正教宣說諸法。
如理語者,所謂不壞真實之義。
利益行者,謂令有情不善不起善法安立。
同财利益者,謂同飲食财物平等受用同其濟命受用等事行利益者,所謂金銀摩尼真珠琉璃。
螺貝壁玉象馬車乘等。
同其受用而行利益。
善男子,菩薩若修如是十種法者,即能善知四攝法行。
又善男子,菩薩若修十種法者,得妙相具足。
何等為十。
一者常修寂靜威儀。
二者常修無矯詐威儀。
三者常修清淨威儀。
四者見者皆生愛樂。
五者見者皆生善相。
六者見者無厭。
七者見者悅意。
八者一切有情見者無礙。
九者一切有情見者皆生歡喜之心。
十者一切有情見者皆生清淨之心。
善男子,菩薩若修如是十種法者,即得妙相具足。
又善男子,菩薩若修十種法者,為他所依。
何等為十。
一者有情久處生死怖畏中者,為作守護。
二者有情久在生死曠野險難者,為作善導。
三者有情沒溺生死大海中者,而為濟渡。
四者有情無親屬者,為作主宰。
五者有情久嬰煩惱重病苦者,為作醫師。
六者有情無救護者,為作救護。
七者有情無栖讬者,為作舍宅。
八者有情無歸投者,為作歸投。
九者有情無安止者,為作洲渚。
十者有情無趣向者,為作趣向。
善男子,菩薩若修如是十種法者,即能為他所依。
又善男子,菩薩若修十種法者,如大藥樹。
善男子,譬如世間有大藥樹。
其名善見若彼有情嬰纏一切病苦之者,随取受用悉愈其疾。
何等為十。
一者受用其根。
二者受用其莖。
三者受用其枝。
四者受用其葉。
五者受用其花。
六者受用其果。
七者見時受用其色。
八者嗅時受用其香。
九者當時受用其味。
十者舉動受用其觸。
善男子,菩薩亦複如是從初發心已來。
善能治療一切有情諸煩惱病。
而諸有情随所修作悉愈其疾。
一者受用菩薩布施波羅蜜多。
二者受用菩薩持戒波羅蜜多。
三者受用菩薩忍辱波羅蜜多。
四者受用菩薩精進波羅蜜多。
五者受用菩薩禅定波羅蜜多。
六者受用菩薩般若波羅蜜多。
七者見菩薩身受用其色。
八者聞菩薩名受用其聲。
九者嘗於菩薩清淨功德法味。
十者親近菩薩恭敬供養。
善男子,菩薩若修如是十種法者,即得如大藥樹。
又善男子,菩薩若修十種法者,而能勤修福行。
何等為十。
一者随力供養三寶。
二者病苦有情為施妙藥。
三者饑渴有情為施飲食。
四者諸有情類若為寒熱所逼惱者,施其覆護。
五者常當尊重恭敬軌範之師及親教師。
六者見諸同梵行人。
應起承迎合掌恭敬禮拜問訊。
七者修治園林精舍。
八者於時時中出諸庫藏财穀等物而行給施。
九者於諸奴婢及傭作人。
平等養育而為護持。
十者於時時中常行供養持戒沙門及婆羅門。
善男子,菩薩若修如是十種法者,即能勤修福行。
又善男子,菩薩若修十種法者,善能施作諸變化事。
何等為十。
一者於一佛刹不動身相。
能於無數佛刹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