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摩羅什傳第一佛陀耶舍傳第二昙無谶傳第三佛馱跋陀傳第四
求那跋摩傳第五僧伽跋摩傳第六昙摩蜜多傳第七求那跋陀羅傳第八
沮渠安陽侯傳第九功德直
求那毗地傳第十
○鸠摩羅什傳第一
鸠摩羅什,齊言童壽,天竺人也。
家世國相。
什祖父達多,倜傥不群,名重于國。
父鸠摩炎,聰明有懿節。
将嗣相位,乃辭避出家,東度蔥嶺。
龜茲王聞其棄榮,甚敬慕之。
自出郊迎,請為國師。
王有妹,年始二十,才悟明敏,過目必能,一聞則誦。
且體有赤黡,法生智子,諸國娉之,并不行。
及見炎,心欲當之。
王聞大喜,逼炎為妻,遂生什。
什之在胎,其母慧解倍常,往雀梨大寺聽經,忽自通天竺語,衆鹹歎異。
有羅漢達摩瞿沙曰:“此必懷智子。
”為說舍利弗在胎之證。
既而生什,岐嶷若神。
什生之後,還忘前語。
頃之,其母出家修道,學得初果。
什年七歲,亦俱出家,從師受經,口誦日得千偈,偈有三十二字,凡三萬二千言。
誦《毗昙》既過,師授其義,即自通解,無幽不暢。
時龜茲國人以其母王女,利養甚多,乃攜什避之。
什年九歲,進到罽賓,遇名德法師槃頭達多,即罽賓王之從弟也。
淵粹有大量,三藏九部,莫不縷貫,亦日誦千偈,名播諸國。
什既至,仍師事之。
遂誦雜藏、《中阿含》、《長阿含》,凡四百萬言。
達多每與什論議,深推服之。
聲徹義王,王即請入,集外道論師共相攻難。
言氣始交,外道輕其幼稚,言頗不順。
什乘其隟而挫之,外道折伏,愧惋無言。
王益敬異,日給鵝臘一雙,粳面各三升,酥六升。
此外國之上供也。
所住寺僧乃差大僧五人,沙彌十人,營視灑掃,有若弟子,其見尊崇如此。
至年十二,其母攜還龜茲。
至月氏北山,有一羅漢見而異之,謂其母言:“常當守護此沙彌,若至三十五不破戒者,當大興佛法,度無數人,與漚波掬多無異。
若戒不全,無能為也,正可才明俊藝法師而已。
”什進到沙勒國,頂戴佛缽,心自念言:“缽形甚大,何其輕耶?”即重不可勝,失聲下之。
母問其故,答曰:“我心有分别,故缽有輕重耳1
什于沙勒國誦《阿毗昙六足諸論》、《增一阿含》。
及還龜茲,名蓋諸國。
時龜茲僧衆一萬馀人,疑非凡夫,鹹推而敬之,莫敢居上。
由是不預燒香之次,遂博覽《四韋陀》、五明諸論,外道經書,陰陽星筭,莫不究曉。
妙達吉兇,言若符契。
性率達,不砺小檢,修行者頗非之,什自得于心,未嘗介意。
後從佛陀耶舍學《十誦律》,又從須利耶蘇摩谘禀大乘。
乃歎曰:“吾昔學小乘,譬人不識金,以鍮石為妙矣。
”于是廣求義要,誦《中》、《百》二論。
于龜茲帛純王新寺得《放光經》,始披讀,魔來蔽文,唯見空牒。
什知魔所為,誓心愈固,魔去字顯,仍習誦之。
後于雀梨大寺讀大乘經,忽聞空中語曰:“汝是智人,何以讀此?”什曰:“汝是小魔,宜時速去!我心如地,不可轉也。
”停住二年,廣誦大乘經論,洞其秘奧。
後往罽賓,為其師槃頭達多具說一乘妙義。
師感悟心服,即禮什為師,言:“我是和上小乘師,和尚是我大乘師矣。
”西域諸國伏什神俊,鹹共崇仰。
每至講說,諸王長跪高座之側,令什踐其膝以登焉。
什道震西域,聲被東國。
苻氏建元十三年,歲次丁醜,正月,太史奏有星見外國分野,當有大德智人入轉中國。
堅素聞什名,乃悟曰:“朕聞西域有鸠摩羅什,将非此耶?”十九年,即遣骁騎将軍呂光将兵伐龜茲及焉耆諸國。
臨發,謂光曰:“聞彼有鸠摩羅什,深解法相,善閑陰陽,為後學之宗,朕甚思之。
若克龜茲,即馳驿送什。
”光軍未至,什謂其王帛純曰:“國運衰矣,當有敵。
日下人從東方來,宜恭承之,勿抗其鋒。
”純不從而戰,光遂破龜茲,殺純獲什。
光性疏慢,未測什智量,見其年尚少,乃凡人戲之,強妻以龜茲王女。
什拒而不受,辭甚苦到。
光曰:“道士之操不逾先父,何所苦辭?”乃飲以淳酒,同閉密室。
什被逼既至,遂虧其節。
或令騎牛及乘惡馬,欲使堕落,什常懷忍辱,曾無異色,光慚愧而止。
光還中路,置軍于山下,将士已休。
什曰:“不可在此,必見狼狽,宜徙軍隴上。
”光不納。
至夜果大雨,洪潦暴起,水深數丈,死者數千。
光始敬異之。
什謂光曰:“此兇亡之地,不宜淹留,推數揆運,應速言歸,中路必有福地可居。
”光從之。
至涼州,聞苻氏已滅,遂割據涼土,制命一隅焉。
正月,姑臧大風,什曰:“不祥之風,當有奸叛,然不勞自定也。
”俄而梁謙、彭晃相繼而反,尋皆殄滅。
光龍飛二年,張掖盧水胡沮渠男成及從弟蒙遜反,推建康太守業為主。
光遣子太原公纂率衆五萬讨之。
時論謂業等烏合,纂有威聲,勢必全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