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十七品第九

首頁
    佛告持人,何謂菩薩曉了意止。

    若有菩薩分别觀察。

    行四意止。

    何謂四意。

    自觀其身痛癢想法。

    亦複如是,何謂自觀痛癢想法。

    于斯菩薩自觀身行察如真谛。

    無常苦空非身之要。

    身為瘡病。

    危厄衆害以用樂習。

    動搖遊去荒穢不淨。

    以觀如是,若幹瑕疵滿是身中。

    九品瘡孔夙夜流出。

    臭處不淨猶如便廁。

    谛觀如是,無如毛發可樂可取。

    不淨穢濁皮覆其肉。

    筋纏裹之從罪福成。

    積聚衆着便有盛陰。

    何謂積聚。

    何謂盛陰。

    皆宿世緣有是盛陰。

    由本倚慕虛僞覆之。

    沐浴文飾謂是我身由是積聚。

     何謂盛陰?從因緣起而報應成。

    從造行轉因于四大。

    計身本末非真之有。

    受于四大而成色陰。

    因得假讬。

    所以名曰身者何。

    已自造作。

    故曰為身。

    心以依之。

    故曰為身。

    罪福所為。

    故曰為身。

    從思想生不肖可賤。

    與行業合。

    故曰為身。

    從因緣成身适小安。

    便複壞敗不得久長。

    不可常存尋當别離。

    故曰為身。

    無内無外亦無中間。

    雖立迫惱。

    身不知身。

    亦不可見。

    不為解明。

    不得度岸無有思想,猶如草木瓦石之類。

    身不成身。

    以作是觀以立解達,則不貪身。

    無所慕樂。

    知身為患。

    身無過去當來現在。

    非身是身如聚沫。

    澡浴文飾。

    是身如宅。

    八十種蟲。

    是身迫惱。

    無數百病。

    是身無救。

    三苦困厄。

    所雲苦者,生死之患别離之難。

    是身苦器受諸危厄。

    以作是觀思惟順義,則不貪身不慕他人無所志樂。

    是身無我雖有便離。

    身無所有悉無有實。

    是身以空自然虛無。

    至無真正虛僞立耳。

    結在無益從本行成。

    雖有是身則非我身。

    當興專精慕求不貪。

    已能觀察己身壽命。

    不得合散。

    不見往返住立處所。

    不睹過去當來現在。

    無想不想悉無所着。

    不猗身命身非我有。

    亦無我所則無所受。

    不合不散無所從來。

    令心惱熱不知所趣。

    計身本末無所起生住立滅盡。

    菩薩觀身如是無身。

    已了身虛。

    若身欲盛辄自消滅。

    身意則止立存順行。

    如義觀身便無有身。

     佛告持人,何謂菩薩觀身痛癢。

    若有菩薩察身三痛。

    樂痛苦痛不樂不苦痛。

    計其痛癢不知所趣。

    無去無來唯從虛無。

    因緣合成受罪福報。

    由颠倒興知痛本無。

    因思想立。

    作是觀者不得痛癢。

    無去來今不見處所。

    其過去痛了空無我。

    亦無我所。

    無常堅固悉颠倒法。

    過去痛空惔怕無想。

    當來現在亦複俱然。

    乃知痛癢不得成立。

    無形可獲各自分離。

    其痛癢者無有起者,亦無所滅。

    亦無處所無内無外。

    愚冥凡夫由從颠倒而生痛癢。

    罪福報應适合便離。

    故曰痛癢悉空慌惚虛詐之法。

    以如是知從痛因緣得心處所。

    痛會有竟必歸滅盡。

    不見痛癢所合聚處。

    心自念言:痛癢則空自然無形不見所生。

    痛無所生亦無有滅。

    無有成想。

    以無有成想已無有相。

    相無所生。

    普觀如是,身所痛癢則無所猗。

    解知痛癢真谛本無。

    以斷痛癢離諸入痛。

    不與其合不着痛癢。

    衆行寂然速求方便。

    逮三昧定。

    菩薩察行痛癢如是,見行以了則睹十方。

     佛告持人,何謂菩薩觀心意行。

    若有菩薩觀心念行。

    發意念頃察于心法。

    若存異變以能觀者,心自念曰:其心未曾有所奔逸。

    無所至到。

    異緣所使遣所湊相。

    心所興發亦不成就。

    亦無形貌悉不可得。

    心無往返立無所處。

    無去來今。

    以因緣現而有所念。

    其心計之。

    無内無外無有中間有所迫惱。

    心無處所無自然矣。

    不可成辦。

    心無所斷。

    若有所斷。

    心以名曰若幹種變。

    使不可計。

    生相即滅。

    持人。

    心無住處心無存處。

    所在已能覺。

    是則無心念亦無所見。

    所以者何。

    又其心空自然無形無有衆生。

    又無所有不得處所。

    無合心者無有散者,心無過去無有将來不得中間。

    無能見者,心不自然心不清淨。

    心不知心心不斷絕。

    心無有心則曰本淨。

    處在颠倒愚冥凡夫。

    以虛因緣教在諸相。

    心自發念。

    又其彼心空無吾我。

    而計有身心存有常長久永安。

    以颠倒法而自投冥。

    觀心如是逮得柔順心意止也。

    心無想念亦無不相曉了其心。

    而于所生無所生想。

    所以者何。

    心無所發不得真際。

    不得其相心相不起。

    明者所解分别達之。

    知心所習所趣歸滅。

    審知如有作是察心。

    不有合習無滅歸處以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