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尊前。
複說偈言:若不憶念者,數數生死中。
不著於諸法,修行則無疑。
爾時寶衣解脫菩薩摩诃薩。
於世尊前。
複說偈言:多衣滿一億,淨潔而細緻。
初摩而纏覆,修行則無疑。
爾時施食菩薩摩诃薩。
於世尊前。
複說偈言:
所設衆飲食,具足諸餚膳。
日日應常施,修行無有疑。
爾時悲行菩薩摩诃薩。
於世尊前。
複說偈言:應悲諸衆生,數數而号哭。
此經甚深妙,厭惡不修學。
若從地獄來,則樂處地獄。
雖似修功德,須臾尋生疑。
親近惡知識,不信甚深法。
愚癡網自蔽,如是生疑惑。
諸有破戒者,惡心見其過。
聞經不信受,诽謗於此行。
懈怠少精進,不住於菩提。
無智心下劣,不解如是行。
衆生多樂著,我見心自在。
常處於三界,無能修行者,愚癡起惡心,無智染諸欲。
樂處於愦鬧,作是诽謗行。
愚癡少智人,饕餮嗜飲食。
不修清淨法,故作诽謗行。
衆生多貪著,偏執取妄想。
不識於假名,唯救世能度。
爾時能遠離解脫菩薩摩诃薩。
於世尊前。
而說偈言:遠離諸衆生,如棄於糞穢。
虛僞猶泥錢,解脫著果想。
譬如壞死屍,其惡甚可厭。
若謗如是行,應疾速遠離。
如賊劫村落,處於曠崄路。
聞者悉遠避,願莫值是惡。
若見壞爛者,厭惡如賊害。
有诽謗此經,如是惡莫見。
爾時阿難白佛言:世尊,如是菩薩摩诃薩。
甚為希有。
其意明了。
為是自定力耶。
為是佛神力乎。
佛言:皆是乘佛神力能作是說。
亦是此經功德威力。
逮得無礙。
何以故?如是族姓子。
以於六十億佛所。
從於佛口常聞此法不增不減。
亦如從我得聞不異。
是故億念過去一切諸禅定力及佛神力。
阿難言:如是如是,信如所說,此諸菩薩。
現可證知。
△現見品第八
爾時阿難白佛言:世尊,若聞是法。
次第信解不生疑惑。
如是族姓男女。
得成就幾所福。
佛告阿難。
若族姓男女。
住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複以閻浮提滿中七寶供養者,是人功德。
不如得聞此經次第句義信解不疑其福甚多。
置閻浮提滿中七寶供養諸佛。
假設恒河沙世界滿中珍寶供養諸佛。
複有善男子善女人。
得聞是經次第句義。
信解不疑心亦不悔。
是人功德複倍於彼。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假使三千界,滿中諸珍寶。
供養於如來,救度於世間。
若佛說此經,有能谛聽者,智慧得解脫,其福倍過彼。
譬如恒河沙,於此諸世界。
七寶悉充滿,盡施一切智。
於佛之所說,信受是經典。
是為解脫智,其福亦倍彼。
爾時阿難白佛言:世尊,若有族姓男女。
信解是經受持讀誦複為人說。
得幾所福。
佛告阿難。
如是族姓男女。
住無上道。
於百劫中修行布施。
供養如來。
遠離此經。
百劫持戒百劫忍辱精進禅定智慧。
複於百劫得五神通。
修世間智具足戒身。
若有遠離此經典者,是則不名尊重供養於諸如來。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信解是經。
受持讀誦複為他說。
其所得福倍多於上。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假使滿百劫,一切諸餚膳。
供養救世者,不名尊重供。
若欲供養者,當受持是經。
舍除福報想,修行法供養。
如是供養者,是名真供養。
以法為供養,如來法身故。
假使滿百劫,以衣服供養。
救世之世尊,多諸衣服施。
不名為供養,有能持經者,是名真供養,最上之第一。
假使滿百劫,常散諸天華。
奉上諸世尊,不名為供養。
若作第一供,救世能度者,應受持此經,能除果報相。
若造七寶塔,為救世建立。
一切如須彌,不名供養佛。
此為最大供,衆供養中上。
能持此經者,不見我身相。
假使滿百劫,修持於禁戒。
而不持此經,不名為最勝。
聽經而持戒,於戒為最上。
亦於持經中,而無持經想。
不名為犯戒,亦不為破戒。
能學此經者,如我之所說,
若能學此經,亦善學菩提。
雖同學菩提,而實無所學。
能如是持戒,此經所顯示。
於戒得具足,是名持戒者,
假設滿百劫,有人修忍辱。
撾罵不還報,一切皆能忍。
乃至截手足,而不起異想。
亦不生怨嫌,一切無所念。
能行是忍者,具足滿百劫。
雖修如意忍,而心不為勝。
是忍最第一,亦名為善修。
若複聞此經,信解而受持。
是名最勝忍,第一無有上。
若於此經中,聞已能信解。
欲求於無礙,無上佛智者,當受持此經,則能速具得。
假使滿百劫,精進常不坐。
經行已過時,除去於睡眠。
智者修是經,應為人演說。
則得無所畏,是名勝精進。
假設滿百劫,而得五神通。
若不聞此經,不名勝神通。
若能持此經,是名勝神通。
神通中最上,知義而不著。
假設滿百劫,常作明智人。
成就世間智,決了於世間。
若不學此經,不名為智者,若能持此經,乃名為勇健。
若能如是知,是名為智者,受持此經典,聞則能信解。
顯示於此經,智者所行處。
若能持此經,應加勤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