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池上人,少通六藝,文成而紙貴洛城。
長練三車,忍證而宗超蔥嶺。
勇披毗黎之铠,瑩握摩尼之珠。
當經禅暇,愍切迷流,于屍羅中,特申殺戒。
蓋以血氣之屬,莫不有知;蜎蠕之倫,無非同與。
充吾惡死之心,豈宜戕物;體帝好生之德,用導昏衢。
夫恻隐之心,人所同具;刲燖之慘,世所易明。
綢缪種族,古今之緻常然;蹢躅喪群,禽鳥之情何異。
乃蚊蚋噆(*叮)膚而生煩,砧刀加物而靡恤。
刳彼膏膋,充茲口腹,反之于心,予仁安在?推之于報,怨對奚辭?既随強弱而遞相吞食,遂緣償負而長曆輪回。
于是如來然(*同‘燃’)慧炬于重幽,拯群苦于八難,令斷殺因,不纏惡果。
當茲末法,久昧微言,而禅師滌五欲之泥,釋三有之綱,于音聲海,鼓智願船,濟彼胥溺,臻于一真,猗欤旨哉!法無分于頓漸,入皆不二;道靡間于聖凡,信為第一。
苟能循師不殺之戒,而谛觀吾起殺之因,為生于靈知之心,為發于膚骨之體,心本慈悲,何因殘害?體無覺識,甯具貪嗔?心忘則聲臭有所不知,是嗜味者不由于體;體寂則愛憎無以自起,是好殺者不由于心;二既無有,中何從來?故知身心本淨,習惑妄纏。
得本淨之妙,則此戒不由于外铄;解妄纏之蔽,則大悲莫遏于中心。
入三摩提,成等正覺,由于是矣。
餘少聞子輿遠庖之訓,已深愛物之慈。
茲覽禅師戒殺之篇,益重護生之念。
遂命兒摹刻,廣世持流雲。
賜進士出身光祿大夫太子太保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知制诰國史典志總裁官海虞嚴讷撰。
戒殺放生文
明古杭雲栖寺沙門袾宏撰并注
戒殺文
‘世人食肉,鹹謂理所應然,乃恣意殺生,廣積怨業,相習成俗,不自覺知。
昔人有言,可為痛哭流涕長太息者是也。
計其迷執,略有七條,開列如左,餘可例推雲。
’
[說明]凡有知者必同體。
人之食肉,大是怪事。
然不以為怪者,良由家世襲而為常,鄰裡比而成俗。
習行既久,不覺其非,反以為是,又奚怪乎?今有殺人而食者,人必大駭而亟誅之,何也?不習行故也。
使殺人無禁,行之數年,以人肉而供庖廚者遍于天下矣。
故曰:舉世習行而不覺其非,可為痛哭流涕長太息者是也。
‘一曰生日不宜殺生。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己身始誕之辰,乃父母垂亡之日也。
是日也,正宜戒殺持齋,廣行善事。
庶使先亡考妣,早獲超升,現在椿萱,增延福壽。
何得頓忘母難,殺害生靈,上贻累于親,下不利于己?此舉世習行而不覺其非,可為痛哭流涕長太息者一也。
’
[說明]唐太宗萬乘之主,生日尚不為樂。
田舍翁多收十斛粟,乃賀客盈門,歡宴累日,不知其可也。
今世有生日飯僧、誦經,修諸善事者,其賢乎哉!
‘二曰生子不宜殺生。
凡人無子則悲,有子則喜。
不思一切禽畜,亦各愛其子。
慶我子生,令他子死,于心安乎?夫嬰孩始生,不為積福,而反殺生造業,亦太愚矣。
此舉世習行而不覺其非,可為痛哭流涕長太息者二也。
’
[說明]一獵人暮夜大醉,視其幼子為獐,砺刃将殺之。
妻泣谏不聽。
竟剖其腹,出其腸,已而安寝。
天明呼其子與入市鬻獐肉,妻哭曰:昨汝所殺者子也。
其人舉身自擲,五内崩裂。
噫!人畜雖殊,愛子之心一也,安可殺欤?
‘三曰祭先不宜殺生。
亡者忌辰,及春秋祭掃,俱當戒殺,以資冥福。
殺生以祭,徒增業耳。
夫八珍羅于前,安能起九泉之遺骨,而使之食乎?無益而有害,智者不為矣。
此舉世習行而不覺其非,可為痛哭流涕長太息者三也。
’
[說明]或曰梁武帝以面為犧牲,世譏其使祖宗不血食。
噫!血食未必珍,蔬食未必惡。
為人子者,貴乎慎修其身,而不覆先宗祀,斯善矣,奚取于祀之必用血也?禴祭勝于殺牛,《易》垂明訓;牲養猶為不孝,聖有嘉谟;奚取于祀之必用血也?
‘四曰婚禮不宜殺生。
世間婚禮,自問名納采以至成婚,殺生不知其幾。
夫婚者生人之始也,生之始而行殺,理既逆矣。
又婚禮吉禮也,吉日而用兇事,不亦慘乎?此舉世習行而不覺其非,可為痛哭流涕長太息者四也。
’
[說明]凡人結婚,必祝願夫妻偕老。
爾願偕老,禽獸願先亡乎?嫁女之家,三日不息燭,思相離也。
爾以相離為苦,禽獸以相離為樂乎?信乎婚之不宜殺矣!
‘五曰宴客不宜殺生。
良辰美景,賢主佳賓,蔬食菜羹,不妨清緻。
何須廣殺生命,窮極肥甘,笙歌餍饫于杯盤,宰割怨号于砧幾。
嗟乎!有人心者能不悲乎?此舉世習行而不覺其非,可為痛哭流涕長太息者五也。
’
[說明]若知盤中之物,從砧幾怨号中來,則以彼極苦為我極歡,雖食亦不下咽矣。
可不悲乎?
‘六曰祈禳不宜殺生。
世人有疾,殺生祀神以祈福佑,不思己之祀神,欲免死而求生也。
殺他命而延我命,逆天悖理,莫甚于此矣!夫正直者為神,神其有私乎?命不可延,而殺業具在。
種種淫祀,亦複類是。
此舉世習行而不覺其非,可為痛哭流涕長太息者六也。
’
[說明]《藥師經》雲:殺種種衆生,解奏神明,呼諸魍魉,請乞福佑,欲冀延年,終不可得。
所謂命不可延,殺業具在也。
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