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淫祀,如殺生求子,殺生求财,殺生求官等,及其得子得财得官,皆本人分定,非鬼神所為也。
偶爾滿願,遽謂有靈,信之彌堅,行之愈笃,邪見熾然,莫可救療。
悲夫!
‘七曰營生不宜殺生。
世人為衣食故,或畋獵,或漁捕,或屠宰牛羊豬犬等,以資生計。
而我觀不作此業者,亦衣亦食,未必其凍餒而死也。
殺生營生,神明所殛,以殺昌裕,百無一人。
種地獄之深因,受來生之惡報,莫斯為甚矣,何苦而不别求生計乎?此舉世習行而不覺其非,可為痛哭流涕長太息者七也。
’
[說明]親見屠羊者垂死而口作羊鳴,賣鳝者将亡而頭如鳝齧。
此二事近在鄰居,即非傳說。
我勸世人,若無生計,甯丐食耳。
造殺而生,不如忍饑而死也。
籲,可不戒哉!
如上所列,甚拂常情,達人覽之,必以為确論。
倘能全戒,善莫加焉,其或不然,量力除減。
或去四五,或去二三,除一事則消一業,減一殺則杜一怨。
若未能斷絕腥膻,且先應市買現物,不加親殺,亦免大愆。
積養慈心,漸入佳境。
得斯文者,更望展轉流通,遞相勸化,能勸一人不殺,如救百萬生靈,勸至十人百人以及千萬億衆,陰功浩大,善果無窮。
但肯信行,決不相賺。
每年寫十二月分,黏貼屋壁。
一月不殺,則于月下書‘不殺’二字。
一月不殺,下善也;一年不殺,中善也;一生不殺,上善也;世代不殺,善之又善者也。
願人人戒殺,戶戶持齋,則諸佛生歡,萬神加護;幹戈由是永息,刑罰可以無施;地獄為之頓空,苦海因而長别矣。
戒殺祝願
若能一月不殺,至月盡夜,或次月朔旦,對佛像前,至心禮拜,白言:‘弟子(某甲)一心歸命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我遵先佛明誨,今行不殺,已及一月,以此功德,願我罪業消除,怨愆解釋;所修善根,日益增長;命終之際,身心安隐(隐者安也),正念分明;蒙佛接引,生極樂國七寶池内蓮華之中;花開見佛,得無生忍,具足佛慧;以大神力,凡我曠劫所殺怨命,以及十方被殺衆生,悉得度脫,成無上道。
願佛慈悲,哀憐攝受。
’發願已,念佛或百聲千聲萬聲,随意多少。
放生文
‘蓋聞世間至重者生命,天下最慘者殺傷。
’
[說明]至重有二:一者世人于金寶官爵妻子,以至己身,皆其所重,然不可得兼,則重之中必取其尤重者。
是以為救己身,不吝金寶;為救己身,不惜官爵;為救己身,不顧妻子;故雲至重。
二者,凡厥有生,皆能作佛,則生為佛種,故雲至重。
最慘者,如捶打等,雖皆苦事,未至斷命,惟殺最慘。
‘是故逢擒則奔,虮虱猶知避死;将雨而徙,蝼蟻尚且貪生。
’
[說明]因命至重,為全命故;因殺至慘,為逃殺故。
是以虮虱蝼蟻,皆知避死貪生。
微命尚然,大者可知也。
‘何乃網于山、罟于淵,多方掩取;曲而鈎、直而矢,百計搜羅。
’
[說明]一切衆生,既皆避死貪生,何以昧此良心,行諸毒事?網擒山獸,罟覓淵魚;俯水垂鈎,仰空發矢;以至暗施陷阱,密設牢籠,百計多方,莫能盡舉。
良可歎也。
‘使其膽落魂飛,母離子散。
’
[說明]如上網罟鈎矢,見之驚怖,則魂膽飛揚;中之喪亡,則母兒離散;如人遭亂世,兵火臨身,一何異乎?
‘或囚籠檻,則如處囹圄;或被刀砧,則若臨剮戮。
’
[說明]幽系之,則禁锢不異囹圄;宰割之,則痛苦同于剮戮。
設以身處,當何如其為情也!
‘憐兒之鹿,舐瘡痕而寸斷柔腸;畏死之猿,望弓影而雙垂悲淚。
’
[說明]憐兒之鹿者:許真君少時好畋獵,一日射中一鹿,鹿母為舐瘡痕,良久不活,鹿母亦死。
真君剖其腹視之,腸寸寸斷,蓋為憐子死,悲傷過甚,至于斷腸。
真君大恨,悔過,折弓矢,入山修道,後證仙品,拔宅飛升。
此證上文母子離散意。
畏死之猿者:楚王與養由基出獵,遇猿,令射之,猿望見由基,即淚下。
蓋猿臂柔捷,能接飛矢,由基神射,矢到之處,臂不及接,知其必死而悲也。
此證上文魂膽飛揚意。
‘恃我強而淩彼弱,理恐非宜;食他肉而補己身,心将安忍?’
[說明]觀上二事,則知殺生甚所不應。
且世人謂禽獸之肉,人所應食,不知皆是強淩弱耳。
不然,猛虎食人,亦将曰:人之肉,虎所應食乎。
螳螂食蟬,雀食螳螂,鷹鹯食雀,弱之肉,強之食,此理甚明,當不疑也。
又世人謂蔬食者瘠,肉食者肥。
為肥己身,不念他苦,人心安在哉?
‘由是昊天垂憫,古聖行仁。
’
[說明]由世迷故,殺氣動天。
而天本好生,常示下民,下民不知。
是以殺生太重,則雨旸不時,刀兵災起;人修善事,則年歲豐登,海宇甯谧。
世人殺生,是逆天也。
古之聖人,因此上順天心,下悲物命,行仁救濟。
事見下文。
‘解網著于成湯,畜魚興于子産。
’
[說明]解網者:商王成湯出遇獵人布四面網,祝曰:從天來者,從地來者,從四方來者,皆入吾網。
湯為解三面,止留其一,改祝曰: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欲上者上,欲下者下,不用命者,乃入吾網。
畜魚者: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