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子産,人有饋之生魚者,子産不食,令校人畜之池中。
觀此二事,則知放生,非獨佛教,儒中君子無不奉行。
‘聖哉流水!潤枯槁以囊泉。
悲矣釋迦!代危亡而割肉。
’
[說明]囊泉者:《金光明經》,流水長者,出見十千遊魚,困涸水中,将欲危斃,用象囊水傾注,得全。
複我說法,魚命過,皆生天上。
割肉者:釋迦牟尼佛,往昔為菩薩時,遇見鷹逐鴿。
鴿見菩薩,投身避難。
鷹語菩薩:爾欲救鴿,奈何令我饑餓而死?菩薩問鷹:汝須何食?鷹答:食肉。
菩薩割臂肉償之。
鷹欲肉與鴿等,菩薩割肉,彌割彌輕,至肉将盡,不能等鴿。
鷹問:升悔恨否?菩薩答言:吾無一念悔恨,若此語不虛,當令吾肉生長如故。
立誓願已,身肉如故。
鷹化天帝身,空中禮拜贊歎。
‘天台智者,鑿放生之池;大樹仙人,護栖身之鳥。
’
[說明]鑿池者:天台智者大師,諱智顗,隋炀帝号為智者,曾鑿池勸人放生。
又不但智者,古來多有此事,今西湖亦古放生池也,世遠人亡,時更法壞,漁火星飛于水面矣,悲夫! 護鳥者:古有仙人,常坐一大樹下,思禅入定,有鳥栖其懷中,恐驚鳥故,跏趺不動,候鳥别栖,然後出定。
慈物之心,一至于是!
‘贖鱗蟲而得度,壽禅師之遺愛猶存;救龍子而傳方,孫真人之慈風未泯。
’
[說明]贖鱗蟲者:永明大師,諱延壽。
吳越王鎮杭,師為餘杭縣庫吏,屢以庫錢買魚蝦等物放之。
後坐監守自盜,法當棄市。
王頗知其放生也,谕行刑者觀其辭色以複。
師臨死地,面無戚容,人怪之,師曰:‘吾于庫錢,毫無私用,盡買放生命,莫知其數,今死徑生西方極樂世界,不亦樂乎?’王聞而釋之,乃出家為僧,修禅禮忏,得無礙辯才。
師涅槃後,有僧入冥,見閻羅王時時出坐禮一僧像,問之,則陽間永明壽禅師也。
已生西方,上品上生,王敬其德,故時禮耳。
救龍子者:孫真人未得仙時,出遇村童擒一蛇,困憊将死,真人買放水中。
後默坐間,一青衣來請,随而赴之,至一公府,則世所謂水晶宮也。
王者延置上座,曰:‘小兒昨者出遊,非先生則幾死矣。
’設宴畢,出種種珍寶為謝,真人辭不受,曰:‘吾聞龍宮多秘方,傳吾救世,賢于金玉多矣。
’王遂出玉笈三十六方,真人由此醫術彌精,後證仙品。
‘一活蟻也,沙彌易短命為長年,書生易卑名為上第;一放龜也,毛寶以臨危而脫難,孔愉以微職而封侯。
’
[說明]活蟻二事,一短命長年者:昔有沙彌侍一尊宿,尊宿知沙彌七日命盡,令還家省母,囑雲八日當返,欲其終于家也。
八日返,師怪之,入三昧勘其事,乃還家時路見群蟻困水,作橋渡之,蟻得不死,由此高壽。
二卑名上第者:宋郊、宋祁兄弟也,俱應試。
郊嘗見蟻為水所浸,編竹橋渡之,時有胡僧睹其貌,驚曰:‘公似曾活數百萬命者。
’郊對:‘貧儒何力緻此?’僧雲:‘不然,凡有生者皆命也。
’郊以活蟻對,僧雲:‘是已。
公弟當大魁多士,然公亦不出弟下。
’後唱名,祁果首選,朝廷謂不可以弟先兄,改祁第十,以郊為第一,僧言果驗。
放龜二事,一臨危脫難者:毛寶微時,路遇人攜一龜,買而放之。
後為将,戰敗赴水,覺水中有物承足,遂得不溺。
及登岸,則承足者,前所放龜也。
二微職封侯者:孔愉本一卑官,亦曾放龜,龜浮水中,頻回首望愉,然後長逝。
後愉以功當侯,鑄印時,印上龜紐,其首回顧,毀而更鑄,鑄之數四,模直首偏,回顧如舊。
鑄者大怪,以告愉。
愉憶放龜時,龜首回顧,恍然悟封侯者,放龜之報也。
‘屈師縱鯉于元村,壽增一紀;随侯濟蛇于齊野,珠報千金。
’
[說明]縱鯉者:屈師于元村一赤鯉,買而放之,後夢龍王延至宮中,謂曰:‘君本壽盡,以君救龍,增壽一紀。
’ 濟蛇者:随侯往齊國,路見一蛇,困于沙碛,首有血出,以杖挑放水中而去。
後回至蛇所,蛇銜一珠向侯,侯不敢取。
夜夢腳踏一蛇,驚覺,乃得雙珠。
‘拯已溺之蠅,酒匠之死刑免矣;舍将烹之鼈,廚婢之笃疾療焉。
’
[說明]拯蠅者:一酒匠見蒼蠅投酒甕,即取放幹地,以灰擁其體,水從灰拔,蠅命得活。
如此日久,救蠅數多。
後為盜誣,無能自白,獄将成,主刑者援筆欲判決,蠅辄集筆尖,揮去複集,判之莫得。
因疑其冤,詳問之,則誣也。
呼盜一訊而服,遂得釋歸。
噫,亦異矣哉! 舍鼈者:程氏夫婦性嗜鼈,一日偶得巨鼈,囑婢修事,時暫出外。
婢念手所殺鼈不知其幾,今此巨鼈,心欲釋之,吾甘受棰撻耳。
遂放池中。
主回索鼈,對以走失,遂遭痛打。
後感疫疾将死,家人舁至水閣,以俟盡命。
夜忽有物從池中出,身負濕泥,塗于婢身,熱得涼解,疾乃蘇愈。
主怪不死,讦之,具以實對。
主不信,至夜潛窺,則向所失鼈也。
阖門驚歎,永不食鼈。
‘貿死命于屠家,張提刑魂超天界;易餘生于釣艇,李景文毒解丹砂。
’
[說明]貿命屠家者:張提刑常詣屠肆,以錢贖物放之,後臨終時,語家人言:‘吾以放生,積德深厚,今天宮來迎,當上生矣。
’安然而逝。
易生釣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