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三 決疑論

首頁
    統論淫業類(八問八答) 問: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而人類興焉。

    則男女形體,實天地所生也。

    天地既生男女,又惡男女之事,是誠何故? 答:男子有室,女子有家,父母大願也。

    若不待父母之命,鑽穴逾牆,則又惡之賤之。

    父母既爾,天地亦然。

     問:天地以生物為心。

    男女之道,生生之本也,苟其惡之,生生之理安在? 答:生物為心者,蓋言慈心不害耳,非以生育之多為貴也。

    天道若貴生育,則雞犬豬羊,一乳數子。

    魚蝦之卵,累百盈千。

    較之人類,豈不更合天心耶? 問:上帝既惡邪淫,當使世人皆生一類形相,壯年自然生育,則邪淫之本斷矣。

    何為計不出此? 答:吉兇禍福之柄,雖天實司之,然不過因物付物耳,初無私意于其間也。

    況男女之相,皆随其宿世之心所造。

    天既不能強天下之男女皆出于一心,又安能強天下之男女皆出于一相哉? 問:男女之事,世人最秘,天地鬼神焉能一一知之? 答:法界與心,原非二物。

    自心既知,十方世界悉知,豈特天地鬼神而已乎?水清而月現,鼠腐而蟲生,何不細參其理? 問:殺生者,令彼痛苦。

    竊盜者,令彼貧窮。

    其受罪報,固不待言。

    至于淫欲,彼此皆悅,庸何傷哉? 答:彼此則皆悅矣,試問其夫見之,亦悅乎?其父母兄弟見之,亦悅乎?天地鬼神見之,亦悅乎?則悅者,不過一人。

    而切齒拊膺、怒目環繞者,遍虛空也。

    烏得無罪? 問:然則較之殺、盜,畢竟孰重孰輕? 答:殺者,痛苦難當;淫者,惡名難受。

    盜者,劫其養身之财;淫者,劫其養性之寶。

    因既不同,果亦各異。

    所以犯殺、盜者,如風火之疾,速生速死。

    犯邪淫者,如痨怯之症,難脫難除。

    未可分輕重于其間也。

     問:逾東鄰垣,摟其處子,猶曰我作之孽也。

    至于奔女,彼乃自投羅網,納之何足為罪? 答:摟是何心?納是何心?既可以納,即可以摟。

    譬如彼有毒藥,竊而食之者固死,受而食之者亦死。

     問:犯良家女,其罪誠重。

    至于婢媵,何足為罪? 答:在彼受染之軀,則有貴賤之異。

    在我行欲之體,實無彼此之殊。

    妓女且有罪,況婢媵乎? 因果析疑類(八問八答) 問:大富貴人,往往多造淫業,何以不見有報? 答:宿世善緣既熟,今世雖惡,尚當先享福報,留其苦于來生。

    譬如兇年之谷,得之往歲。

    今歲之荒,來歲受苦。

    善亦如是。

    (說本《業報差别經》) 問:風流之事,偏與功名為水火,其義何居? 答:風流之事,最損彼家名節,故亦受損名之報。

     問:好色之士,後世每堕女身,何以故? 答:淫者意中,念念有一美女。

    情之所牽,其音容笑貌,常摹美女之嬌态。

    以故陽氣漸消,不覺形随心變。

     問:淫男念念想女,後世若必堕女身。

    則淫女念念想男,後世反可得男身矣。

    女何幸而男何不幸? 答:轉男為女,堕落也。

    轉女為男,超生也。

    同造堕落之因,決無獨受超生之果。

    譬如兩人登山,一人過于視下,忽然失足。

    一人過于視上,忽然失足。

    視下失足者,固堕至山下矣。

    豈視上失足者,必堕至山頂耶? 問:子息既從欲事而生,則多欲者宜多子,何以耽于色欲者,子女偏覺寥寥? 答:其故有二:一者使盡男子之态,不應更生男子故。

    二者精液耗散,如鄙吝之人釀酒,米少水多故。

     問:世間之法,猶言罪不及孥,官不及世。

    若善者克昌厥後,淫者殃及子孫。

    則為善人之後者,何以享自然之福?為淫人之嗣者,何以受無妄之災? 答:宿世修善,投作善之家享福。

    宿世造惡,投作惡之家受禍。

    蓮華不發荊榛之幹,偃鼠豈出龍象之胎? 問:修善得貴子,理也。

    但其人與我有緣,方來托生。

    萬一福之稱者,緣不合;緣之合者,福不稱,奈何? 答:無量劫來,欲報我仇者,不計其數。

    欲報我恩者,亦不計其數。

    善以善應,惡以惡應,不患無轉移之法。

     問:險惡之人,固當無後。

    彼持齋奉佛,發心出世者,何以往往無嗣? 答:險惡者無後,刻薄之孽報也。

    修行者無後,清淨之福報也。

    世間不肖子孫,贻祖父以死不瞑目者,何可勝數?大聖大賢,猶不能顧後,況其他乎?即使世世得象賢之嗣〖象賢,能效法先人之賢德〗,而淫殺之業,人所同有,究本尋源,孰階之厲?所以修行人,具大智慧,求大解脫,既欲舍此凡軀,并求斷此凡種,俯視塵世,瓜瓞(dié)螽(zhōng)斯〖比喻子孫衆多〗,嚼蠟無味。

    譬如有人前世為貓,産一貓子,必欣然愛之。

    若轉世為人後,識得此貓,是吾宿世所生,見其盜魚捕鼠,必切齒愧恨矣。

    豈尚願其貓種不絕,源源産乳哉? 雜問防淫類(十問十答) 問:《普門品》雲:“若有衆生,多于淫欲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