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終,安坐而逝。
谥圓照禅師。
久法華 宋可久,居明州,常誦《法華》,願生淨土,時号‘久法華’。
元祐八年,年八十一,坐化。
三日後複蘇,謂人曰:‘吾見淨土境,與經所言符合,蓮花台上,皆标合生者名。
見一金台,标成都府廣教院勳公,一标明州孫十二郎,一标可久。
一銀台,标明州徐道姑。
’言訖複化,五年徐道姑亡,異香滿室。
十二年孫十二郎亡,天樂迎空,皆如所言。
蓮花标名,人或疑其太著,然言于坐化複蘇之後,而又皆懸記于數年之前,豈其猶不足信與?
截流大師 師諱行策,明末宜興蔣司農第八子。
父鹿長先生,夢憨山大師入卧内,忽報楊夫人得一公子,即師也。
年十八,父沒,喪葬畢,即投武林箬庵和尚出家。
後應虞山普仁院請,闡揚淨土法門,每日六時念佛,自謂佛号萬聲,雖忙不缺。
嘗著蓮藏一集,勸缁素。
以康熙十九年七月九日辭世。
坐化之刻,有遠鄉童子正當午食,忽投箸仆地,半日方蘇。
問之,乃雲:‘此刻有截流和尚往生,土地命我擎幡送耳。
’又有城南姓吳者,已亡數日,忽附其家幼童言之,亦謂親見冥王跪送,是日冥府停刑一日。
尼僧往生類
尼大明 隋尼大明,每入室禮念,先著淨衣,口含沉香,文帝後甚重之。
将終之日,衆聞沉香滿室,俄而光明如雲,隐隐向西而沒。
尼淨真 唐尼淨真,居長安積善寺,衲衣乞食,誦《金剛經》十萬遍,一心念佛。
語弟子曰:‘五月内,十度見佛,兩度見寶蓮花上童子戲,吾已得上品生。
’言訖,跏趺而化,祥光滿庵。
尼悟性 唐尼悟性,居廬山念佛,虔願往生,忽聞空中樂音,謂左右曰:‘吾已得中品生,見同志念佛精進者,皆有蓮花待之,汝等各自努力。
’言訖而逝。
尼能奉 宋尼能奉,錢唐人。
專修淨業,嘗夢佛光照身,及聞空中善言開慰,告其徒曰:‘吾往生時至。
’少頃,聞奉念佛聲甚厲,視之則合掌面西坐逝矣,異香滿室,樂音西邁。
尼法藏 宋尼法藏,居金陵,勤志念佛,不管外務,夜見佛菩薩來,光明照耀,合掌念佛而逝。
[按]蓮大師曰:‘佛以姨母出家,歎正法由此而滅。
使女人出家者,皆如上五人,正法其彌昌乎?而勢有所不能,佛之懸記,非過矣。
’
王臣往生類
烏苌國王 烏苌國王,萬機之暇,雅好佛法。
嘗謂侍臣曰:‘朕為國王,雖享福樂,不免無常。
聞西方阿彌陀佛國,可以栖神,朕當發願,求生彼國。
’于是六時行道念佛,每供佛飯僧,王及夫人,躬自行膳,三十年不廢。
臨崩,容色愉悅,共見化佛來迎,祥瑞不一。
宋世子 宋魏世子,父子三人,與一郡主,俱修西方,惟妻不修。
後郡主早夭,死七日複生,謂其母曰:‘兒見西方七寶池中,吾父及兄,三人皆有蓮花,後當生彼。
惟母獨無,是以暫歸相報,願母及早念佛。
’言訖,複瞑目逝。
其母由是頓發信心,念佛不倦,以後相繼坐脫,臨終皆有瑞應。
劉遺民參軍 晉劉遺民,彭城人,楚元王之後。
少孤,事母以孝聞。
初為府參軍,即隐去。
謝安、劉裕交薦不就,入廬山,預遠公蓮社,專志念佛,積久弗懈。
嘗于定中,見佛光照地,皆作金色。
居十五年,見阿彌陀佛玉毫光照,垂手慰接。
劉拜懇曰:‘安得如來手摩我頭,衣覆我體?’俄而佛如言慰之。
一夕,又夢如來項有圓光,胸有卍字,指池中八功德水,令飲之,劉飲而甘美,覺來異香發于毛孔,乃告衆曰:‘淨土緣至矣。
’焚香對像祝曰:‘我以釋迦如來遺教,知有阿彌陀佛,以香先供釋迦如來,次供阿彌陀佛,及《妙法華經》。
願一切有情,俱生淨土。
’言訖,合掌面西而逝。
馬子雲縣尉 唐馬子雲,舉教廉,為泾邑尉。
押租赴京,遭風舟溺,被系,乃專心念佛五年,遇赦,入南陵山寺隐居。
一日謂人曰:‘吾一生精勤念佛,今淨業已成,行将往生矣。
’明日沐浴整衣,端坐合掌,異香滿戶。
喜曰:‘佛來迎吾。
’言已而化。
張迪助教 宋張迪,錢塘人。
官助教,從圓淨律師,受菩薩戒。
咨問淨業法門,笃志修持,誓生安養。
每念佛時,勇猛揚聲,至失聲猶不已。
一日謂圓淨曰:‘定中見白色頻伽鳥,翔舞于前。
’又三年,西向端坐,念佛而化。
王龍舒進士 宋王日休,龍舒人。
端淨簡潔,博極經史。
一日捐之,曰:‘是皆業習,非究竟法,吾其為西方之歸。
’自是精進念佛。
年六十,布衣蔬食,日課千拜,夜分乃寝。
作《淨土文》勸世。
将卒三日前,遍别知識,至期讀書罷,如常禮念,忽厲聲稱阿彌陀佛,唱言:‘佛來迎吾!’屹然立化。
邦人有夢二童子,引公西行者,于是家家畫像,供之如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