鋒并不上前挑戰,遙遙站在強弓硬弩的射程之外,但聽得鼓角之聲不絕,一隊隊遼兵圍了上來,四面八方,陣勢排得井然有序。
蕭峰一眼望将出去,尋思:“這一場仗打下來,隻怕義兄非敗不可,白天不易突圍逃走,隻須支持到黑夜,我便能設法救他。
”但見營寨大木的影子短短的映在地下,烈日當空,正是過午不久。
隻聽得呀呀呀數聲,又是一隊大雁列隊飛過天空。
耶律洪基向雁群凝視半晌,苦笑道:“這當兒若不是化身為雁,那也是插翼難飛了。
”北院大王和中軍将軍相顧變色,知道皇帝見了敵軍軍容,心中已怯。
突然間對面陣中鼓聲擂起,數百面皮鼓蓬蓬大響。
中軍将軍大聲叫道:“擊鼓!”禦營中數百面皮鼓也是蓬蓬響起。
蓦地裡對面軍中鼓聲一止,數萬名騎兵喊聲震動天地,挺矛直沖過來。
敵軍前鋒一進入射程,中軍将軍令旗向下一揮,禦管中鼓聲立止,數萬枚羽箭便射了出去,敵軍前鋒紛紛倒地。
但敵軍前仆後繼,蜂湧而上,前面跌倒的軍馬,便成為後軍的擋箭垛子。
敵軍弓箭手以盾牌護身,搶上前來,向禦營放箭。
耶律洪基初時頗有怯意,一到接戰,卻是勇氣培增,右手持著一柄長刀,發令指揮,禦營将士見皇上親臨前敵,大呼:“萬歲,萬歲,萬歲!”敵軍聽到這“萬歲”之聲,擡頭見到耶律洪基黃袍金甲,站在營寨之後,在他積威之下,不由得踟蹰不前。
洪基見到良機,大呼:“左軍騎兵包抄,沖啊!”
左軍由北院樞密使率領,一聽皇上号令,三萬騎兵便從右側包抄了過去。
叛軍見到耶律洪基後,軍心本已動搖,不提防禦營精兵突然一鼓作氣的沖了出來。
那北院樞密使更是遼國有名的勇将。
兩軍交戰,勝敗全在一個“氣”字,叛軍一猶豫間,禦營軍馬已然沖到,叛軍登時陣腳大亂,紛紛後退,禦營中鼓聲雷雷,叛軍接戰片時,便即敗退。
禦營軍馬向前追殺,勇不可當。
蕭峰大喜,叫道:“大哥,這一回咱們大勝了!”耶律洪基下得寨來,跨上戰馬領軍應援,忽聽得号角響起,叛軍主力軍開到,霎時間羽箭長矛在天空中飛舞來去,鬥得激烈異常。
蕭峰隻看得暗暗心驚:“這般惡鬥,我生平從未見過。
一個人任你武功天下無敵,到了這千軍萬馬之中,那是全無用處,最多不過是自保性命而已。
這大軍交戰,較之武林中的比武或是群毆,那是不可同日而語了。
”
忽聽得叛軍陣後鑼聲大響,鳴金收兵,叛軍騎兵退了下去,箭如雨發,射住了陣腳。
中軍将軍和北院樞密使率軍連沖三次,都沖不亂對方陣勢,反而被射死了數千軍士。
耶律洪基道:“士卒死傷太多,暫且收兵。
”當下禦營中也鳴金收兵。
叛軍派出兩隊騎兵沖來襲擊,中軍早已有備,佯作敗退,兩翼一合圍,将兩隊叛軍的三千名官兵全數圍殲當地,餘下數百人下馬投降。
洪基左手一揮,禦營軍士長矛揮去,将這三百人都戳死了。
雙方這一場惡鬥,曆時不過一個多時辰,卻是殺得慘烈異常,兩邊主力各自退到強弓的射程之外,中間實地上鋪滿了屍首,傷者呻吟哀号,慘不忍聞。
隻見兩邊陣中各出一隊三百人的黑衣兵士,前往中間地帶檢視傷者。
蕭峰隻道這些人是将傷者擡回救治,哪知這些黑衣官兵拔出長刀,将對方的傷兵一一砍死,傷者都砍死後,六百人齊聲呐喊,相互鬥了起來。
蕭峰見這六百黑衣軍士人數雖少,個個武功不弱,長刀閃爍,鬥得極是劇烈,過不多時便有二百餘人被砍倒在地。
禦營的黑衣兵武功較強,被砍死的隻有數十人,當即成了兩三人合鬥一人的局面,這一來,勝負之數更是分明。
又鬥片刻,變成三四人合鬥一人。
說也奇怪,雙方官兵隻呐喊助威,叛軍數十萬人袖手旁觀,卻不增兵出來救援。
終于叛軍三百名黑衣兵一一就殲,禦營黑衣軍卻有一百三十餘名回來。
蕭峰心道:“想來遼人規矩如此。
”這一番清理戰場的惡鬥,規模雖是大不如前,其驚心動魄之處,可猶有過之。
洪基舉著長刀,大聲說道:“叛軍雖衆,卻是士無鬥志。
再接一仗,他們便要敗逃了!”禦營中官兵齊呼:“萬歲,萬歲,萬歲!”呼聲方畢,忽聽得叛軍陣中吹起号角,三騎馬緩緩出來,居中一人雙手捧著一張羊皮,朗聲念了起來。
他念的正是皇太叔頒布的诏書,說道:“耶律洪基篡位,乃是僞君,現下皇太叔正位,凡我遼國忠誠官兵,須當即日回京歸服,一律官升三級。
”禦營中十餘名箭手放箭,飕飕聲響,向那人射去。
那人身旁兩人舉起盾牌,護在那人身前。
那人繼續念誦,突然間,三匹馬均被射例,三人躲在盾牌之後,終于念完皇太叔的“诏書”,慢慢退了回去。
北院大王見屬下官兵聽到僞“诏書”後,意有所動,便道:“出去回罵!”三十名官兵站到營寨前。
二十名士兵手舉盾牌保護,此外十餘名乃是“罵手”,聲大嗓粗,口齒便利。
第一名“罵手”罵了起來,什麼“叛國奸賊,死無葬身之地”等等,跟著第二名“罵手”又罵,罵到後來,各種污言穢語都罵了出來。
蕭峰對契丹語言所知有限,這些“罵手”的言辭他大都不懂,隻見耶律洪基連連點頭,意甚嘉許,想來這些“罵手”罵得極是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