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喇嘛連聲叫苦。
隻見一張黃紙上寫了幾行彎彎曲曲的藏文,下面又用朱砂畫了一張符,古古怪怪,不知所雲。
這封信便是以漢文書寫,韋小寶也是不識,當即遞給雙兒,道:「裏面寫些什麼?」雙兒也不識得,向那喇嘛道:「相公問你信裏寫些什麽,快說!若有半句假話,我踢了你的穴道,永遠不給你解開。
」那喇嘛接過信去,看了一遍又一遍,道:「這個……這個………」
韋小寶道:「什麽這個那個的?快說。
」那喇嘛道:「是,是!那信中說道,師兄所問那個人………」剛說到這裏,另一個喇嘛忽然咕噜咕噜的說起話來,雙兒飛身過去,一腳踢在他的「天豁穴」上。
這喇嘛的話聲立時變成了呻吟和呼号。
第一個喇嘛臉色大變,道:「那信中說道…………說道要找的那個人,我們找來找去找不到,一定………一定不在五台山上。
」韋小寶見他目光閃爍,說話吞吞吐吐,心想:「我雖不懂你們的鷄鳴狗叫,可是瞧你的神氣,定是在說假話,隻不過你這家夥太笨,假話也說不像。
」向雙兒道:「這喇嘛又在撒謊騙我了。
」
雙兒道:「他這樣壞,那可饒他不得。
」伸足再在他「天豁穴」上一踢,那喇嘛叫道:「你………殺了我吧。
我師兄說………說的,若是說了信中言語,我們………我們三個都活不成的………你………你快快殺了我吧。
」韋小寶道:「别理他了,咱們走吧!」和雙兒躍上大車。
那車夫見他二人小小年紀,居然收拾得三個喇嘛死去活來,佩服得五體投地。
韋小寶低聲道:「到得前面市鎮之上,你可得改裝,這串明珠也得收了起來。
」雙兒道:「是,我改什麼裝?」韋小寶微笑道:「你改了男裝吧。
」
車行三十餘裡後,到了一座大市鎮上。
韋小寶遣去車夫,赴客店投宿,取出銀子,命雙兒去購買衣物改裝。
雙兒過不多時便買了衣衫回店,穿着起來,卻是扮作一個俊俏的小書童。
這一改裝,路上再不引人注目。
雙兒武功雖高,人情世故卻是不懂,一路之上全由韋小寶拿主意,但他的主意可就不大高明,往往有三分正經,卻有七分胡鬧。
不一日來到山西省邊界。
自直隸省阜平縣往西,過長城嶺,便到龍家關。
那龍家關是五台山的東門,石徑崎岖,峯巒峻峭,入五台山後第一座寺院是湧泉寺。
韋小寶問起清涼寺的所在,原來五台山極大,清涼寺在南台頂與中台頂之間,自湧泉寺前去,路程着實不近。
這晚韋小寶和雙兒在湧泉寺畔的盧家莊投宿,吃了一碗羊肉泡馍後,心想日間在湧泉寺問路,廟裏的和尚見自己年輕,冷冷的不大理睬,不答去清涼寺的路徑,反問:「道路又遠又不好走,你去清涼寺幹甚麼?」到得清涼寺中要去見順治皇帝,隻怕甚是不易,須得想個法子才好。
他一面喝茶,一面尋思,心想:「有錢能使鬼推磨,那些和尚多半也是愛錢的。
曾聽說書先生說『水浒傳』,魯智深到五台山出家,趙員外在廟裏布施了不少銀兩,魯智深雖在廟裏亂鬧一通,喝酒吃狗肉,老和尚也不生氣。
是了,我假裝做法事,到廟裏大撒金錢,再借些因頭,賴着不走,老和尚總不能趕我走。
」但入山之後除了寺廟之外便無大市鎮,一張五百兩銀子的銀票也找兌不開,隻得再出龍泉關,回到阜平,兌換銀兩,和雙兒倆打扮得煥然一新,心想:「我要做法事,可是什麼也不懂,隻怕一下子便露出馬腳來,先得試演一番。
」當下來到阜平縣城内的一座廟中,向菩薩磕了幾個頭。
和尚取出緣簿,韋小寶道:「布施便布施,寫什麼字?」取出兩錠五十兩的元寶,送了過去。
那和尚大驚,心想這位小施主樂善好施,世間少有,當下連連稱謝,迎入齋房,奉上齋菜素面。
韋小寶吃面之時,方丈和尚坐在一旁相陪,大贊小檀越仁心虔敬,必蒙菩薩保佑,日後小檀越金榜題名,體中狀元,子孫滿堂,福澤無窮。
韋小寶暗暗好笑,心想你拍我什麼馬屁都好,我瞎字不識,說我高中狀元,那不是當面罵人嗎?」說道:「老和尚,我要到五台山去做一場大法事,隻是我什麼也不懂,要請你指教。
」那方丈聽到「大法事」三字,登時站起身來,說道:「施主,天下廟宇,供奉的菩薩都是一般,你要做法事,就在小寺裏辦好了,包你一切周到妥貼,卻不用辛辛苦苦的趕到五台山去。
」
韋小寶搖頭道:「不行,我這塲法事,許下了心願,一定要去五台山做的。
」說着又取出五十兩銀子,道:「這樣吧,你給我雇一個人,陪我上五台山去做幫手,上五台山去做幫手。
五十両銀子是給他的。
」老和尚大喜,道:「那容易,那容易!」他有個表弟,在廟裏經管廟産,收租買物,全由他經手,卻不是和尚,當下去叫了他來,和韋小寶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