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片腳步聲響起,初時還聽不真切,後來腳步聲越響越近,一大群人奔向清涼寺來。
行癫臉上肌肉動了幾動,伸手抓起金杵,睜開眼來。
見玉林和行癡坐着不動,遲疑了片刻,放下金杵,又閉上了眼睛。
隻聽得這群人沖進了清涼寺中,叫嚷喧嘩,良久不絕。
韋小寶心道:「他們在寺裏找不到老皇爺,不會找上這裏來麽?且看你這老賊秃如何抵擋?」果然又隔了約摸半個時辰,大群人擁向後山,來到廟外,有人叫道:「進這小廟去搜搜!」行癫霍地站起,抓起了金杵,擋在禅房門口,韋小寶走到窗邊,向外一張,月光之下,伹見黑壓壓的都是人頭。
回頭看玉林和行癡時,兩人仍是坐着一動不動。
雙兒悄聲道:「怎麽辦?」韋小寶低聲道:「待會這些人沖進來,咱們救了老皇爺,從後門出去。
」頓了一頓,又道:「若是途中失散,我們到靈境寺會齊。
」雙兒點了點頭,道:「就怕我抱不起老……老皇爺。
」韋小寶道:「隻好拖着他逃走。
」
蓦地裏外面衆人紛紛呼喝:「什麽人在這裏亂闖?」「抓起來!」「别讓他們進去!」「媽巴羔子的,拿下來!」
人影一晃,門中道來了兩人,在行癫身邊一掠而過。
向玉林合什躬身,便盤膝坐在地下,竟是兩名身穿灰衣的和尚。
禅房房門本窄,行癫身軀粗大,當門而立,身側已無空隙,但這名和尚輕輕巧巧的竄了進來,似乎連行癫的衣衫也未碰到,實不知他們是怎生進房來的。
這時外面呼聲又起:「又有人來了!」「攔住他!」「抓了起了!」卻聽得砰蓬、砰蓬之聲大作,有人身子飛了出去,摔在地下,禅房中卻又進來兩名和尚,一言不發,坐在先前進來的兩僧下首。
如此一對對僧人不斷陸續進來。
韋小寶大感有趣,心想不知還有多少和尚到來,再來幾對,禅房便無隙地可坐了。
但來到第九對後便再無人來。
第九對中一人竟是清涼寺的方丈澄光,韋小寶又是奇怪,又是欣慰:「這十七個和尚的武功,如果都和澄光差不多,敵人再多,那也不怕。
」外面敵人喧嘩叫嚷,卻是誰也不敢沖門。
過了一會,一個蒼老的聲音朗聲說道:「少林寺硬要替清涼寺出頭,将事情攬到自己頭上嗎?」禅房内衆人不答。
隔了一會,聽那老者道:「好,今日日賣了少林寺十八羅漢的面子,咱們走!」外面呼嘯之聲此起彼伏,衆人都退了下去。
韋小寶一一打量那十八名僧人,年老的已七八十歲,年少的不過二十左右,或高或矮,或俊或醜,僧袍内有的突出一物,似是帶着兵刃,心想:「他們是少林寺十八羅漢,那麼澄光方丈也是十八羅漢之一了。
玉林老賊秃有恃無恐,原來早約下了厲害的幫手保駕。
這些和尚在這裏坐禅入定,不知搞到幾時,老子可不能跟他們耗下去。
」站起身來,走到行癡身前跪倒,說道:「大和尚,有少林寺十八羅漢保駕,你大和尚是笃定泰山了。
我這就要回去了,你老人家有什麼吩咐沒有?」
行癡睜開眼來,微微一笑,道:「辛苦你啦。
回去跟你主子說,不用上五台來擾我清修。
就算來了,我也一定不見。
你眼他說,要天下太平,『永不加賦』四字,務須牢牢緊記。
他能做到這四字,便是對我好,我便心中歡喜。
」韋小寶應道:「是!」
行癡探手入懷,取了一個小小包裹出來,道:「這一部經書,去交給你主子。
跟他說:天下事當順其自然,不可強求,能給中原蒼生造福,那是最好,倘若天下百姓都要咱們走,那麼我們促那裏來,就回那裏去。
」說着在小包上輕輕拍了一拍。
韋小寶記起陶紅英的話來,心道:「莫非這又是一部『四十二章經』?陶姑姑說,滿州入關打天下,時時想到自己人少,漢人多出百倍,未必能久占漢人江山,若是被趕出關外,八部經書中,藏有寶庫的地圖,找到财物,便可在關外安身過活。
」見行癡遞來,便伸出雙手接過。
行癡隔了半晌,道:「你去吧!」韋小寶道:「是。
」爬下磕頭。
行癡道:「不敢當,施主請起。
」韋小寶站起身來,走向房門,突然間童心忽起,轉頭向玉林道:「老和尚,你坐了這麽久,不小便麽?」玉林恍若不聞。
韋小寶嘻的一笑,一步跨出門檻,行癡道:「跟你主子說,他母親再有不是,總是母親,不可失禮,也不可有怨恨之心。
」韋小寶答應了,心說:「這句話我才不給你傳到呢。
」
韋小寶回到靈境寺,關上一層門,打開包裹,果然是一部「四十二章經」,隻不過書函是用黃布所制。
他琢磨行癡的言語,和陶紅英聽說若合符節。
行癡說:「倘若天下百姓都要我們走,那麼我們從那裏來,就回那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