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都統大人的明見英斷,我們有甚麽功勞?」韋小寶道:「見者有份,人人都有功勞。
「張康年道:「說平西王造反,不知道夠不夠證據?」韋小寶道:「這批王屋山的反賊要造反,總不是假的吧?他們是吳三桂的舊部,那也不是假的吧?他們上北京去見吳三桂的兒子,有甚麽好事幹出來?」張康年道:「這姓元的說,他們要綁架平西王世子,逼迫平西王造反,那麼平西王事先恐怕未必跟他們有什麽聯絡。
」
韋小寶道:「張大哥跟平西王府中的人很有來往,内情知道得很多,是不是?倘若他們造反成功,平西王做了皇帝,嘿嘿。
「張康年聽他語氣不善,大吃一驚,忙道:「平西王府中的人,我一個也不識。
都……統大人說…說得是,吳三桂那厮大……大逆不道,咱們立…刻去向皇上告狀。
」韋小寶道:「請三位去跟師爺商量一下,怎地寫這道奏章。
」
過了一個多時辰,張康年等三人和軍中文案師爺寫好了奏章,讀給韋小寶聽,内容一如元義方的招供,王屋山中吳三桂舊部諸人的名單,附於其後。
奏摺中加油添醬,叙述韋小寶日間見到反賊,夜裡在營中假裝不備,引其來襲,反賊兇悍異常,韋小寶率衆奮戰,身先士卒,生擒賊魁元逆義方,得悉逆謀。
禦前侍衛葛通等人忠勇殉國。
韋小寶聽了,說道:「再加上幾句,說咱們把反賊一十九人都擒住了,反賊說什麽也不肯吐露逆謀,說我無法可施,便依據皇上先前所授方略,故意将一十八名反賊釋放,這才将全部逆謀查得明明白白。
」三人一聽,齊道:「放走一十八名反賊·原來是皇上所授方略?」韋小寶道:「這個自然,我小小年紀,那有這個聰明?若不是皇上有先見之明,這一件大逆謀怎查得出?」他說的是先前康熙命他放走吳立身、敖彪、劉一舟三人,以便查知沐王府群豪入宮行刺的真相。
張康年等三人,卻以為王屋派來襲之事,早為康熙所知,那麼誣攀吳三桂之事,也是皇上先有授意了,眼見一場大富貴平白無端的送到手中,無不大喜過望,一齊向韋小寶道謝。
按照滿清規矩,将軍出征,若非奉有诏書,不得擅回,雖然韋小寶離北京不過二三十裡,卻也不能自行回宮向康熙親奏,當下命兩名佐領,十名禦前侍衛,領兵三百,連夜押了元義方去奏知康熙。
他心下得意:「這一下搞得吳三桂可夠慘的了。
沐王府跟我們天地會比賽,要瞧是誰鬥倒鬥垮吳三桂。
老子今日對兩個師父都立了大功,天地會的陳師父喜歡,皇帝師父也必喜歡。
」
次日領軍緩緩南行,到得傍晚時份,兩名禦前侍衛從京中快馬追來,說道:「皇上有密旨。
」
韋小寶大喜,當即召集侍衛,骁騎營衆軍官,在中軍帳接旨。
那宣旨的侍衛站在中間,朗聲說道:「禦前侍衛副總管,骁騎營正黃旗副都統韋小寶聽者:我叫你去少林寺辦事,誰叫你中途多管閑事?聽信小人胡說八道,誣陷功臣,這樣瞎搞,豈不令藩王寒心?那些亂七八糟的說話,從此不許再提,若有一言一語洩漏了出去,大家提了腦袋回北京來見我吧。
欽此。
」
韋小寶一聽,隻吓得背上出了一身冷汗,隻得磕頭謝恩,中軍帳内人人面目無光,好生羞慚。
張康年,富春等不敢多說,心想你這小孩兒胡鬧,皇上不降罪,總算待你很好的了,眼下你心情甚劣,沒的找釘子來碰,各人辭了出去。
那傳旨的侍衛走到韋小寶身旁,在他身邊低聲道:「皇上吩咐,叫你一切小心在意。
」韋小寶道:「是,多謝皇上恩典。
」取出一千兩銀子,謝謝兩名侍衛,待兩人走後,甚是悶悶,心道:「難道皇帝知道我誣攀吳三桂?還是元義方那厮到了北京之後又翻口供,說我屈打成招?看來皇帝對吳三桂好得很,若要扳到他,倒是不易。
」
碰了這個大釘子後,大家賭錢也沒興緻了,一路無話,不一日到了嵩山少林寺,住持得報有聖旨到,率領僧衆,迎下山來,将韋小寶一行接入寺中,韋小寶取出聖旨,拆開封套,由張康年宣讀。
隻聽他長篇大論的讀了不少,甚麽「法師等深悟玄機,早識妙理,克建嘉猷,夾輔皇畿」,甚麽「梵天宮殿,懸日月之光華,佛地園林,動煙雲之氣色」,甚麽「雲繞嵩嶽,鸾回少室,草垂仙露,林升佛日,倬焉梵衆,代有明哲」,跟着讀到封少林寺住持晦聰為「護國佑聖禅師」,所有在五台山建功的十八名少林僧皆有封賞,最後讀道:「茲遺禦前侍衛副總管,骁騎營正黃旗副都統,欽賜穿黃馬褂韋小寶為膚替身,在少林寺出家為僧,精研梵典,宏揚佛法,禦賜度牒法器,着即剃度,欽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