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八回 住持清涼

首頁
    ,自己查知了真相,我這個順水人情就想不做也不可得。

    想不到今天居然是這人來給我解圍。

    」 葛爾丹一雙眼上上下下的向他打量,說道:「原來你就是殺死鳌拜的小太監,我在蒙古,也曾聽到過你的名頭。

    鳌拜号稱滿洲第一勇士,那麼你的武功,并不是在少林寺中學的了。

    」韋小寶笑道:「我的武功差勁之極,說來不值一笑。

    教過我武功的人,倒是不少,這位楊大哥,就曾教過我一招『橫掃千軍』,一招『高山流水』。

    」說着站起身來,将這兩招随手比劃了一下。

    他沒使半分内勁,旁人瞧不出這兩招的高下,但招式确是「沐家拳」中的兩招,半點不假。

    楊溢之道:「全仗禅師将這兩招演給皇上瞧了,才辨明我們平西王爺為仇家誣陷的寃屈。

    」 那藍衫女郎臉色已不如先前氣惱,道:「楊四叔,這小……這人當真於平西王府有恩?」楊溢之道:「正是。

    二姑娘日後見到世子,這中間的詳情,自會明白。

    」那女郎沉吟半晌,問韋小寶道;「那麽你跟我們姊妹……這樣……這樣開玩笑,是否另有用意?」 韋小寶道:「玩笑是沒有開,用意當然是有的。

    」心道:「我的用意是要娶你妹子做老婆,不過這裏人多,說不出口。

    」那女郎道:「甚麽用意?」韋小寶微微一笑,并不答覆。

    衆人均想:「他既别有用意,當然不便當衆揭露。

    」 昌齊站起身來,合什說道:「方丈大師,晦明禅師,我們來得魯莽,得罪莫怪,這就告辭了。

    」晦聰合什還禮道:「佳客遠來,請用了素齋去。

    不過這位女施主………」他想你喬裝男人,混進寺來,不加追究,也就是了,再請你吃齋,卻不合寺規。

    昌齊笑道:「多謝,多謝!免得方丈師兄為難,這餐齋飯,大家都不吃了罷。

    」當下衆人告辭出來。

    方丈和韋小寶、澄觀送到山門口。

    忽聽得馬蹄聲響,十餘騎急馳而來。

    馳到近處,見馬上乘客穿的都是禦前侍衛服色,一共是十六人,沒到寺前,十六人便都翻身下馬,列隊走近,當先二人正是張康年和趙齊賢。

    張康年一見韋小寶,大聲說道:「都……都……大人,你老人家好!」他本想叫「都統大人」,但見他穿着僧袍,這一句稱呼隻好含糊過去。

    當下十六人一齊向他拜了下去。

     韋小寶大喜,道:「各位請起,不必多禮。

    我天天在等你們。

    」葛爾丹見這十六人都是品級不低的禦前侍衛,對韋小寶卻如此恭敬,均想:「這小和尚果然有些來曆。

    」清制總兵是正二品官,一等侍衛是正三品,二等侍衛正四品。

    張康年等官階雖較總兵為低,但他們是皇帝的親衛,對外省的武官并不瞧在眼裏,隻對馬總兵微一點頭招呼,便向韋小寶大獻殷勤。

     葛爾丹見這些禦前侍衛着力奉承韋小寶,對旁人卻是視若無覩,心中有氣。

    哼了一聲,道:「走吧,我可看不慣這等不要臉的樣子。

    」一行人向晦聰方丈一拱手,下山而去。

     韋小寶邀衆侍衛入寺中。

    張康年和他并肩而行,低聲道:「皇上有密旨。

    」韋小寶點了點頭。

    到得大雄寶殿,張康年取出聖旨宣讀,卻隻是幾句官樣文章,皇帝賜了二萬兩銀子給少林寺。

    修建僧舍,重修佛像金身,又冊封韋小寶為「輔國奉聖禅師」。

    晦聰和韋小寶叩頭拜謝。

    獻過茶後,韋小寶邀過張康年、趙齊賢二人到自己禅房中叙話。

    張康年道:「皇上吩咐,要韋大人尅日啟程,前往五台山。

    」這事早在韋小寶意料之中。

    點頭應道:「遵旨。

    」 張康年從懷中取出一道密旨,雙手奉上。

    說道:「皇上另有旨意。

    」韋小寶跪下磕頭,雙手接過,見是火漆印密封了的,尋思:「不知皇上有甚麽吩咐。

    聖旨上寫的字,他認得我,我不認得他。

    既是密旨,可不能讓張趙他們得知,還是去請教方丈師兄為是。

    他決不能洩漏了機密。

    」於是拿了密旨,來到晦聰的方丈石室,說道:「方丈師兄,皇上有一道密旨給我,請你指點。

    」将密旨封套拆開,裏面是個摺疊的手卷,畫着四幅圖畫。

     第一幅畫着五座山峯,韋小寶認得便是五台山。

    在南台頂之北。

    畫了一座廟宇,「寫着清涼寺」三字。

    他在清涼寺多日,這三個字倒是識得的。

    第二幅是一個小和尚走進一座廟宇,廟額上寫的也是「清涼寺」三字。

    小和尚身後跟着一群僧侶,衆僧頭頂寫着「少林寺和尚」五字。

    韋小寶倒也識得。

    第三幅畫的是大雄寶殿,一個小和尚居中而坐,面目宛然便是韋小寶,但身披大紅袈裟,穿了方丈法衣,旁邊有許多僧人侍立。

    韋小寶瞧着畫中的小和尚,和自己實在相像,越看越覺有趣。

    不覺笑了出來。

    第四幅畫中這小和尚跪在地下,侍奉一個中年僧人。

    這僧人相貌清癯,正是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