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不是跟台灣的劉大将軍同名麽?」鄭克爽道:「那就是台灣延平郡王麾下中提督劉國軒劉大将軍。
」白衣尼道;「鄭公子是延平郡王一家人?」鄭克爽道:「晚輩是延平郡王次子。
」白衣尼點了點頭,道:「原來是忠良後代。
」
鄭成功從荷蘭人手中奪得台灣。
永曆十二年,桂王封鄭成功為延平郡王,招讨大将軍。
永曆十六年(即康熙元年)五月,鄭成功逝世,其時世子鄭經鎮守金門、廈門、鄭成功之弟鄭襲在台灣接位。
鄭經率領大将周全斌、陳近南等回師台灣,攻破擁戴鄭襲的部隊,而接延平郡王之位。
鄭經長子克臧,次子克爽。
(按:克臧、克爽工人的名字正式書寫均有土旁,但兩字有土旁與無土旁音義相通)其時延平郡王以一軍力抗滿清不屈,孤懸海外而奉大明正朔,天下仁人義士,無不敬仰。
鄭克爽一說出自己身份,隻道這個尼姑定當肅然起敬,那知白衣尼隻是點點頭,說了一句「原來是忠良後代」」更無其他表示。
他不知白衣尼是崇祯皇帝的公主。
他師父劉國軒是父親部屬,他對之并不如何恭敬,而在白衣尼眼中看來,鄭經也不過是一個忠良的臣子而巳。
韋小寶肚裏已在罵個不休:「他媽的,好希罕麽?延平郡王有甚麽了不起?」其實他知道延平郡王是了不起的,他師父陳近南就是延平郡王的部下,心下越來越覺不妙。
眼看鄭克爽的神情,對阿珂大為有意,他是坐擁雄兵,據地開府的郡王的堂堂公子,比之王爵早巳流落江湖的沐王府,又不可同日而語,何況這人相貌比自己俊雅十倍,武功、談吐更是高出遠甚,年紀又比自己大。
阿珂對他十分傾心,就是瞎子也瞧得出來。
倘若師父知道自己跟鄭公子争奪阿珂,不用鄭公子下令,隻怕就一掌将自己打死了。
這白衣師太又在贊他是忠良後代。
自己是甚麽後代了?隻不過是婊子的後代而已。
白衣尼眼望鄭克爽,緩緩的道:「那麽你第一個師父,就是投降滿清鞑子的施琅麼?」鄭克爽道:「是。
這人無恥忘義,晚輩早巳不認他是師父,他日疆塲相見,必當親手殺了他。
」言下甚是慷慨激昂。
韋小寶心中一喜:「原來你的師父投降了朝廷。
這個施琅,下次見了面倒要留心。
」鄭克爽道:「晚輩近十年來,一直跟馮師父學藝,他是昆侖派的第一高手,外号叫作『一劍無血』,師太想必知道他的名字。
」白衣尼道:「嗯,那是馮錫範馮師父,隻是不知他這外号的來曆。
」鄭克爽道:「馮師父劍法果是極高,氣功尤其出神入化。
他用利劍的劍尖點人死穴,被殺之人皮膚不傷,決不見血。
」
白衣尼「哦」的一聲,道:「氣功練到這般由利返鈍的境界,當世也沒幾人。
馮師父他有多大年紀了?」鄭克爽十分得意,道:「今年冬天,晚輩就要給師父做五十大慶。
」白衣尼點了點頭,道:「還不過五十歲,内功已如此精純,難得難得。
」她頓了一頓,又道:「你帶的那些随從,武功都還過得去吧?」鄭克爽道:「師太放心,那都是延平王府中精選的高手衛士。
」韋小寶忽道:「師太,天下高手怎麼這樣多啊。
這位鄭公子的第一個師父是武夷派高手,第二個師父是福建少林派高手,第三個師父是昆侖派高手,所帶的随從又個個是高手,想來他自己也必是高手了。
」
鄭克爽聽他出言尖刻,登時心中大怒,隻是不知這孩童的來曆,但見他和白衣尼、阿珂同坐一車,想必跟她們極有淵源,當下忍住了并不反唇相稽。
阿珂道:「常言道明師必出高徒,鄭公子由三位明師調教出來,武功自然了得。
」韋小寶道:「姑娘說得甚是。
我沒見識過鄭公子的武功。
所以随口問問。
姑娘和鄭公子相比,不知那一位的武功強些?」阿珂向鄭克爽瞧了一眼,道:「自然是他比我強得多。
」鄭克爽一笑,道:「姑娘太謙了。
」韋小寶一笑點頭道:「原來如此。
姑娘說明師必出高徒,原來姑娘的師父是低手,是暗師,遠遠不及鄭公子的三位高手明師。
」
說到言辭便給,阿珂如何是他的對手,隻一句便給他捉住了把柄。
阿珂一張小臉脹得通紅,忙道:「我………我幾時說過師父是低手、是暗師了?你自己在這裏胡說八道。
」白衣尼微微一笑,道:「阿珂,你跟他鬥咀,是鬥不過的。
咱們走吧。
」
一行車馬折向西行,鄭克爽騎馬随在大車之側。
白衣尼低聲問阿珂道:「這個鄭公子,你怎麼相識的?」阿珂臉上一紅,道:「我和師姊在河南開封府見到他的。
那時候我們………我們穿了男裝,他以為我們是男人,在酒樓上過來請我們喝酒。
」白衣尼道:「你們膽子可不小哇,兩個大姑娘家,到酒樓上去喝酒。
」阿珂低下頭去,道:「也不是真的喝酒,裝摸作樣,好玩兒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