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不能在師姊面前洩漏半句。
」韋小寶點頭答應,心想:「師姊這等美麗可愛,師父卻不大喜歡她,不知為了何故?想來因為她不會拍師父的馬屁。
」
次日清晨,他進宮去見皇帝,康熙大喜,拉住了他手,笑道:「他媽的,怎麼今天才回來?我日日在等你。
我先前一直擔心,怕你給那惡尼姑捉了去,小命兒不保,前天聽到多隆回奏,說見到了你,這才放心。
你怎麽脫險的?」
韋小寶道:「那惡尼姑當時十分生氣,向我拳打腳踢,後來我說皇上是堯舜禹湯,是大大的好皇帝,殺不得的。
她卻說了許多大逆不道之言。
我贊你一句,她就打我一記耳光。
後來我不肯吃眼前虧,隻好悶聲大發财了。
」康熙道:「你給她打死了也是白饒。
這惡尼姑到底是甚麽來曆?她來行剌,乃是受了何人指使?」韋小寶道:「她受何人指使,奴才不知道。
那時候她捉住了我,用繩子綁了我雙手,奸像耍猴兒般拉着走。
皇上,我嘴裏不敢罵,心裏卻将她十七八代祖宗罵了個夠。
」康熙笑道:「這個自然,那還有不罵的。
」韋小寶道:「她拉着我走了幾天,幾次想殺我,幸好在道上遇到了一個人。
這人跟奴才倒有交情,幫我說了好多好話。
這惡尼姑才不打我了。
」康熙奇道:「那是誰?」韋小寶道:「這人姓楊,是平西王世子手下的衛士頭腦。
」
康熙大感興味,問道:「是吳三桂那厮的手下,怎麼會幫你說好話?」韋小寶道:「其實那還是由於皇上的英明。
那一次雲南沐家的人進宮來搗亂,想誣攀吳三桂,大家都信,卻給皇上識破了陰謀。
皇上派我向吳三桂的兒子傳谕,那個姓楊的,就是那一次識得奴才的。
」康熙點頭道:「原來如此。
」
韋小寶進宮之時,早已想好了一肚子謊話,又道:「那姓楊的名叫楊溢之,跟尼姑說起沐家這會事,說道皇上年紀雖輕,見識可勝得過堯舜禹湯,聰明智慧,簡直就是神仙菩薩下凡。
尼姑将信将疑,對我就看得不怎麼緊了。
一天晚上,楊溢之和尼姑在房裏說話,我假裝睡着偷聽,原來這尼姑來行剌皇上,果然是有人主使。
」康熙道:「是吳三桂這厮。
」韋小寶滿臉驚異之色,道:「原來皇上早知道了。
是多隆奏知的麽?」康熙道:「不是。
吳三桂手下的衛士頭目識得這尼姑,跟她鬼鬼祟祟的商議,還有甚麽好事了?」
韋小寶又驚又喜,跪下磕頭,說道:「皇上,我跟着你辦事,真是痛快。
甚麽事情你一猜就中,用不着我說。
咱們這一輩子可萬事大吉,永遠不會輸了給人家。
」康熙笑道:「起來,起來!上次在五台山清涼寺也夠兇險的了。
若不是你舍命在我身前這麼一擋………」說到這裏,臉色轉為鄭重,續道:「這奸賊的陰謀已然得逞了。
」想到當日白衣尼那猶似雷轟電閃般的一擊,兀自不寒而栗。
韋小寶道:「其實那一次這尼姑一劍刺來,你身手敏捷,自然會使一招『孤雲出岫』,避了開去。
你跟着反手一掌『彩虹斜垂』,打在那惡尼姑肩頭,她非大叫『投降』不可。
不過我生怕傷了你,一時胡塗了,隻想到要擋在你身前,代你受了這一劍。
皇上一身功夫沒機會施展,在那些和尚面前出風頭,實在可惜。
」
康熙哈哈大笑,他自知當日若非韋小寶這麼一擋,定然給白衣尼剌死了,這小家夥如此忠心,卻又并不居功,當真難得,笑道:「你小小年紀,官兒已做得夠大了。
等你大得幾歲,再升你的官。
」韋小寶搖頭道:「我也不想做大官,隻盼常常給皇上辦事,不惹你生氣,那就心滿意足。
」康熙拍拍他肩頭,道:「很好,很好。
那姓楊的跟那尼姑還說些甚麽?」韋小寶道:「楊溢之不斷勸那尼姑,說了許許多多皇上的好處。
他說吳三桂對他父親有恩,不得不保他,但吳三桂一心一意想做皇帝,幹這種大逆不道的事,那是萬萬不可的。
将來事情敗露。
大家都要滿門抄斬。
尼姑說,她全家都給鞑………鞑………都給咱們滿洲人殺了,吳三桂又對她這樣客氣。
她來行刺,一來沖着吳三桂的面子,二來是為自己爹娘報仇。
她也不怕甚麽滿門抄斬。
」
康熙點了點頭。
韋小寶又道:「楊溢之說,皇上待百姓好,如果………如果害了你,吳三桂做了皇帝,他自己雖可做大官,做大将軍,但天下百姓可要吃大苦了。
那尼姑心腸很軟,想了很久,說他的話很對,這件事她決定不幹了。
二人商商量量,說道吳三桂若是再派人來行剌,他兩個暗中就把刺客殺了。
」康熙喜道:「這兩人倒是深明大義哪。
」韋小寶道:「不過楊溢之說另外有一件事不易辦。
」
康熙問道:「又有甚麼古怪?」韋小寶道:「他二人低聲說了好多話,我可不大懂,隻聽到老是說甚麽延平郡王,台灣鄭家甚麽的,好像吳三桂說要跟一個姓鄭的平分天下。
」康熙站起身來,大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