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學你的刀法,而是學你對陳圓圓的一片癡情。
這門功夫,兄弟可還跟你差得遠了。
」胡逸之大是高興,說道:「拜師是不必,咱們切磋互勉,倒是不妨。
」
吳六奇和馬超興隻聽得暗暗搖頭,他二人是江湖好漢,對任何女子都不瞧在眼裏,心想美貌女子,窯子裏有的是,隻要白花花的銀子搬出去,要多少就有多少,看來這兩個家夥都是失心瘋了。
胡韋二人一老一少,卻是越談越覺情投意合,真有相見恨晚之感。
其實韋小寶是要娶阿珂為妻,決意排除萬難,苦纏到底,和胡逸之的一片癡心全然不同,不過一個對陳圓圓一往情深,一個對陳圓圓之女志在必得,立心雖有高下之别,其中卻也有共通之處。
何況胡逸之将這番深情在心中藏了二十三年,從未向人一吐,此刻得能盡興發洩,居然還有人在旁大為贊歎,擊節不已,心中的痛快自是不可言喻。
那小船泊在柳江之中,船夫未得馬超興吩咐,不敢劃回。
馬超興見胡韋二人談得投機。
不便打斷二人的興緻,初時還聽上幾句,後來越聽越不入耳,和吳六奇二入暗皺眉頭,均想:「韋香主是小孩子,不懂男女之事,那也罷了。
你這胡逸之卻為老不尊,教壞了少年人。
」不由得起了幾分鄙視之意。
胡逸之忽道:「小兄弟,你我一見如故,世上最難得的是知心人。
常言道得好,得一知己,死而無憾。
胡某人當年相識逼天下,知心無一人,今日有緣跟你相見,咱倆結為兄弟如何?」韋小寶大喜,說道:「那好極了。
」忽然躊躇道:「隻是有一件事不妥。
」胡逸之道:「甚麽事?」韋小寶道:「如果将來你我各如所願,你娶了陳圓圓,我娶了阿珂,你變成我的丈人老頭兒了。
兄弟相稱,可不大對。
」吳六奇和馬超興一聽,忍不住哈哈大笑。
胡逸之怫然變色,愠道:「唉,你總是不懂我對陳圓圓的情意。
我這一生一世,決計不會伸一手指,碰到她一片衣角,若有虛言,便如此桌。
」說着左手一伸,喀的一聲,抓下舟中小幾的一角,雙手一搓,便成木屑,紛紛而落。
吳六奇贊道:「好功夫!」胡逸之向他白了一眼,心道:「武功算得甚麽?我這番深情,哪才難得。
可見你不是我的知己。
」
韋小寶沒本事學他這般抓木成粉,拔出匕首,輕輕切下小幾的另一角。
放在幾上,提起匕首,随手幾剁,将那幾角剁成數塊,說道:「韋小寶若是娶不到阿珂做老婆,有如這塊茶幾角兒,給人切個大八塊,還不了手。
」衆人見匕首如此鋒利,都感驚奇,但他這般立誓,卻也令人好笑。
韋小寶道:「胡大哥,這麼說來,我一輩子也不會做你女壻啦,咱們就此結為兄弟。
」胡逸之哈哈大笑,拉着他手,來到船頭,對着月亮一齊跪倒,說到:「胡逸之今日和韋小寶結為兄弟,此後有福共享,有難同當,若違此誓,教我淹死江中。
」韋小寶也依着說了,最後這句話卻說成「教我淹死在這柳江之中?」心想:「我決不會對不起胡大哥,不過萬一有甚麽錯失,我從此不到廣西來,總不能在柳江之中淹死了。
别的江河,那就不算。
」
兩人哈哈大笑,攜手回入艙中,極是親熱。
吳六奇和馬超興向二人道喜,四人舉杯共飲。
吳六奇怕這對癡兄弟又說陳圓圓和阿珂之事,聽來着實厭煩,說道:「咱們回去罷。
」胡逸之點頭道:「好。
馬兄,韋兄弟,我有一事相求,這位阿珂姑娘,我要帶去昆明。
」馬超興并不在意,韋小寶卻是大吃一驚,忙問:「帶去昆明幹甚麽?」
胡逸之歎道:「那日陳姑娘在三聖庵中和她女兒相認,當日晚上就病倒了,隻是叫着:『阿珂,阿珂,你怎麽不來瞧瞧你娘?』又說:『阿珂,娘隻有你這親寶貝,娘想得你好苦。
』我聽得不忍,這才一路跟随前來。
在路上我曾苦勸阿珂姑娘回去,陪伴他母親,她說甚麽也不肯。
這種事情又不能用強,我束手無策,隻有暗中跟随,隻吩勸得她同心轉意。
現在她給你們拿住了,倘若馬香主要他答應回去昆明見母,方能釋放,隻怕她不得不從。
」馬超興道:「此事在下并無主見,全憑韋香主怎麽說就是。
」胡逸之道:「兄弟,你要娶她為妻,來日方長,倘若陳姑娘一病不起,從此再也見不到她女兒,這………這可是終身之恨了。
」說着語音已有些哽咽。
吳六奇暗暗搖頭,心想:「這人英雄豪氣,盡已消磨,如此婆婆媽媽,為了吳三桂的一個愛妾,竟然這般神魂颠倒,豈是好漢子的氣概?陳圓圓是斷送大明江山的禍首之一,下次老子提兵打進昆明,先将她一刀殺了。
」
韋小寶站起身來,說道:「大哥要帶她去昆明,那也可以,不過………不過不瞞大哥你說,我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