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道:「韋大人如此謙下,令人好生佩服。
韋大人少年早發,封公封侯,那是指日之間的事,不出十年,韋大人必定封王。
卑職一個小小将軍,又算得甚麼?」韋小寶哈哈大笑,說道:「倘若真有這一日,那是要多謝你的金口了。
」索額圖笑道:「老施,在北京這幾年,可學會了油嘴滑舌,再不像初來北京之時,動不動就得罪人。
」施琅道:「卑職是粗魯武夫,不懂規矩,全仗各位大人大量包涵。
現下卑職已痛改前非。
」索額圖笑道:「你甚麽都學乖了,居然知道韋大人是皇上駕前第一位紅官兒,走他的門路,可勝於去求懇十位百位王公大臣。
」施琅恭恭敬敬的向兩人請了個安,道:「全仗二位大人栽培,卑職永感恩德。
」
韋小寶打量施琅時,見他五十左右年紀,眼光烱烱,頗有英悍之色,但容顔憔悴,頗有風塵之色,心想:「原來害死關夫子的,便是這人。
他在棺材中救了鄭克爽出去,不知是真的不知我身份呢,還是裝儍,言語之中,倒得探聽探聽。
」說道:「施将軍給我那隻玉碗,可名貴得很了,就有一樁不好。
」施琅頗為惶恐,站起身來,說道:「卑職胡塗,不知那隻玉碗中有甚麽岔子,請大人指點。
」韋小寶笑道:「岔子是沒有,就是太過名貴,吃飯的時候捧在手裏,有些戰戰兢兢,生怕一個不小心,打碎了飯碗,哈哈,哈哈。
」索額圖哈哈大笑,施琅陪着笑了幾聲。
韋小寶問道:「施将軍幾時來到北京?」施琅道:「卑職到北京來,已有整整三年了。
」韋小寶奇道:「施将軍是福建水師提督,不去福建帶兵,卻在北京玩兒,卻是為了甚麽?啊,我知道啦,施将軍定是在北京堂子裏有了相好的姐兒,不舍得回去了。
」
施琅道:「韋大人取笑了。
皇上召卑職來京,垂詢平台灣的方略,卑職說話胡塗,應對失旨,皇上一直沒有吩咐下來。
卑職在京,是恭候皇上旨意。
」
韋小寶心想:「小皇帝十分精明,他心中所想的大事,除了削平三藩,就是如何攻取台灣。
你說話就算不中聽,隻要當真有辦法,皇上必可原諒,此中一定另有原因。
」想到索額圖先前的說話,又想:「這人立過不少功勞,想是十分驕傲,皇上召他來京,他就甚麽都不賣帳,一定得罪了不少權要,以緻許多人故意跟他為難。
」笑道:「皇上英明之極,要施将軍在京候旨,定有深意,你也不用心急,時辰末到,着急也是無用。
」
施琅站起身來,說道:「今日得蒙韋大人指點,茅塞頓開。
卑職這三年來一直心中惶恐,隻怕是忤犯了皇上,原來皇上另有深意,卑職這就安心得多了。
韋大人這番開導,真是恩德無量。
」韋小寶善於拍馬,但聽人奉承,卻也聽得十分開心,笑道:「皇上曾說,一個人太驕傲了,就不中用,須得挫折一下他的驕氣。
别說皇上沒有降你的官,就算充你的軍,将你打入天牢,那也是栽培你的一番美意。
」施琅連聲稱是,手心中不由得出汗,心想:「皇上倘若真的這麼栽培我,那可吃不消了。
」
索額圖捋了捋胡子,道:「是啊,這位韋兄弟說得再對也沒有了。
玉不琢,不成器,你這隻玉碗若不是又車又磨,隻是一塊粗糙石頭,有甚麽用?」施琅又道:「是,是。
」
韋小寶道:「施将軍,請坐下來。
聽說你從前在鄭成功部下,為了什麽事跟他鬧翻的啊?」施琅道:「回大人的話,卑職本來是鄭成功之父鄭芝龍的部下,後來撥歸鄭成功統屬。
鄭成功稱兵造反,卑職見事不明,胡裏胡塗的也就跟着統帥辦事。
」韋小寶道:「嗯,你反清……」他本想說「你反清複明,原也是應當的」,他平時跟天地會的弟兄們在一起,說順了口,險些兒漏了出來,幸好及時縮住,忙道:「後來怎樣?」
施琅道:「那一年鄭成功在福建打仗,他的根本之地是在廈門,大清兵忽施奇襲,攻克廈門,鄭成功進退無路,十分狼狽。
卑職罪該萬死,不明白該當効忠王師,居然帶兵又将廈門從大清兵手中奪了過去。
」韋小寶道:「你這可給鄭成功立了一件大功啊。
」施琅道:「當時鄭成功也升了卑職的官,賞賜了不少東西,可是後來為了一件小事,卻鬧翻了。
」韋小寶道:「那是甚麼事?」施琅道:「卑職屬下有一名小校,卑職派他出去打探軍情,可是這人又怕死又偷懶,出去在荒山裏睡了幾天,就回來胡說八道一通。
我聽他說得不大對頭,仔細一問,查明了真相,就吩咐關了起來,第二天斬首。
不料這小校倒也神通廣大,半夜裏逃了出去。
逃到鄭成功府中,向鄭成功的夫人董夫人哭訴,說我寃枉了他。
董夫人心腸軟,派人向我說情,要我饒了這小校,說甚麼用人之際,不可擅殺部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