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理攝政。
亂事大定,巳在六月中旬。
其時天氣和暖,韋小寶跨下駿馬,於兩隊哥薩克騎兵擁衛之下,在西伯利亞大草原上疾馳,春風拂面,蹄聲盈耳,當真是意氣風發之至,心想:「這次死裏逃生,不但保了小命,還幫羅刹公主立了一塲大功,全靠老子平日聽得書多,看得戲多。
」要知中國立國數千年,争奪帝皇權位、造反斫殺,經驗之豐,舉世無與倫比。
韋小寶所知者隻是市井流傳的一些皮毛,卻也足以揚威異域,居然助人謀朝篡位,安邦定國。
其實此事說來亦不希奇,滿清開國諸将粗陋無學,行軍打仗的種種謀略,全從一部「三國演義」小說中而來。
當年清太宗以反間計騙得崇祯皇帝自殺大将袁崇煥,就是抄襲「三國演義」中周瑜使計,令曹操自殺水軍都督的故事。
實則周瑜騙得曹操殺水軍都督,曆史并無其事,隻是出於小說家的杜撰,不料小說家言後來竟爾成為事實,關涉到中國曆史中數百年的氣運,世事之奇,那更勝於小說了。
這些閑話,按下不表。
(金庸按:俄羅斯火槍争作亂,伊凡、彼得大小沙皇并立,蘇菲亞為女攝政等事,确為史實,但是否有韋小寶其人,參與此事,俄國史中并無記載,中國史中恐亦無可查考。
)
且說韋小寶帶同羅刹國使臣,不一日來到北京。
康親王、索額圖等王公大臣見他歸來,無不又驚又喜。
原來那日他帶同水師出海,從此不知所蹤,朝廷數次去查,都說大海茫茫,不見蹤迹,竟無一艘兵船、一名士兵回來。
康熙隻道他這一隊人在大洋中遭遇飓風,已經全軍覆沒了。
清息報進宮中,康熙立時召見。
韋小寶見康熙滿臉笑容,叩拜之後,略述了别來經過。
康熙這次派他出海,主旨是在剿滅神龍教、擒拿假太後,現下聽說神龍島已經攻破,假太後雖末擒到,卻和羅刹國結成了朋友。
他見到韋小寶無恙歸來,已是喜歡得緊,得悉有羅刹國使臣到來修好,更是大悅,忙細問詳情。
韋小寶從頭至尾的說了,說到如何教唆蘇菲亞慫恿火槍營作亂、如何教她立兩個小沙皇而自己做攝政王之時,康熙聽得哈哈大笑,說道:「他媽的,你學了我大清的乖,卻去教會了羅刹女鬼。
」
次日康熙上朝,傳兄了羅刹使臣。
朝中懂得羅刹話的,隻有韋小寶一人,其實羅刹話十分難學,他在短短幾個月中,所學會的十分有限,羅刹使臣的一番頌詞,十句中倒有九句半不明白,他欺衆人不懂,當即編造一番,竟将當日陸高軒所作的碑文背了出來,什麼「千載之下,爰有大清」,什麼「威靈下濟,丕赫威能」說了幾句。
他一面說,一面偷看康熙的臉色,但見他笑眯眯的,料知這篇碑文倒也用得上,便朗聲念道:「降妖伏魔,如日之升。
羽翼輔佐,吐故納新。
萬壽百祥,罔不豐登。
仙福永享,并世崇敬。
壽與天齊,文武仁聖。
須臾,天現………」一背到「天現」兩宇,當即住口,心想再背下去可要露出狐狸尾巴來了,說道:「羅刹國小沙皇,攝政女王,敬問中國大皇帝萬歲爺聖躬安康。
」
這些碑文中的句子,本是陸高軒作了來為頌揚洪教主之用,此時韋小寶念将出來,雖然微感不倫不類,但「文武仁聖」、「壽與天齊」等話,卻也是善禱善頌。
康配料想韋小寶肚中沒有貨色,這些文辭古雅的句子,決不能随口譯出,必是預先請了槍手做好,然後在殿上背誦出來,卻萬萬想不到竟是稱頌邪教教主的文辭,給他移花接木,順口牽羊的用上了。
那羅刹使臣随即獻上禮物。
羅刹國比遼東氣候更冷,所産玄狐水貂之屬,毛皮比之遼東的更為華美豐厚,滿洲大臣都是識貨之人,一見之下,無不啧啧稱賞。
康熙當即吩咐韋小寶妥為接待使臣,回賜中華禮品。
退朝之後,康熙召了湯若望和南懷仁二人來,命他們去見羅刹使臣。
南懷仁是比利時國人,言語和法蘭西相同,那羅刹使臣會說法蘭西話。
兩人言語相通,傾談大為投機。
南懷仁稱頌康熙英明德惠,古往今來帝王少有其比,說得那使臣大為折服。
次日,康熙命湯若望、南懷仁二人在南苑操炮,由韋小寶陪了羅刹使臣觀操。
那使臣見炮火犀利,射擊準确,不由得暗暗欽服,請南懷仁轉告皇帝,羅刹國女攝政王決意和中國修好,永為兄弟之邦。
那使臣辭别歸國後,康熙想起韋小寶這次出征,一舉而翦除了吳三桂兩個強援,功勞着實不小,於是降旨封他為一等忠勇伯。
王公大臣自有一番慶賀,不必細表。
韋小寶想起施琅、黃總兵等人,何以竟無一人還報,想必是因主帥在海中失蹤,他是皇上跟前的第一大紅人,皇上震怒,必定以失誤軍機、臨陣退縮、陷主帥於死地等罪名相加,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