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光,溫雅秀美的容貌,清清楚楚的出現在眼前。
這時他背倚在盈盈軟綿綿的身上,耳中聽着儀琳念經的聲音,心中湧起一片柔情。
隻是想:“不但是盈盈。
還有這儀琳小師妹。
她們都将我看得比她們自己性命還重,我縱然粉身碎骨,也是難以報答她們的深恩。
”左冷禅見嶽不群橫劍當胸,左手捏了個劍訣,似是執筆寫字一般,知道這一招華山劍法中的“詩劍會友”,是華山派師徒與同道友好過招動手之時所使的起手式,意思是文人交友,是聯句和詩;武人交友,便當切磋武藝。
使了這招出來,那是表明和對手絕無怨仇敵意,比劍隻決勝敗,不可性命相搏。
左冷禅嘴角邊也現出一絲微笑,說道:“不必客氣。
”心想:“嶽不群号稱君子,我看還是僞君子的成份較重。
他對我不露絲毫敵意,未必真是好心,一來是心中害怕,二來是叫我去了戒懼之意,漫不經心,他便可突下殺手,打我一個措手不及。
”
左冷禅左手向外一分,右手長劍向右掠出,使的是嵩山派劍法“開門見山”。
他使這一招,意思是說要打便打,不用假惺惺的裝腔作勢,那也含有諷刺對方是僞君子之意。
嶽不群如何不明他這一招的含意?當下吸一口氣,長劍中宮直進,劍尖不住顫動,劍到中途,忽然轉而向上,乃是華山劍法的一招“背山隐隐”,端的是若有若無,變幻無方。
左冷禅一劍自上而下的直劈下去,直有石破天驚的氣勢。
旁觀的群豪中不少人都“咦”的一聲,叫了出來。
原來嵩山劍法中并無這一招,左冷禅乃是借用了拳胸中的一個招式,以劍為掌,突然使出。
這一招“獨劈華山”,甚是尋常,凡是學過拳腳的無不通曉。
五嶽劍派數百年聲氣互通,嵩山劍法中别說并無此招,就算本來就有,礙在華山派的名字,也當舍棄不用,或是變換其形。
此刻左冷禅卻有意化成劍招,自是存心要激怒嶽不群。
高手對敵,若有一方中懷郁怒,心浮氣粗,那便先輸了一半,群豪自然都明白這個道理。
嵩山劍法原以氣勢雄偉見長,這一招“獨劈華山”,招式雖是平平無奇,但呼的一聲響,從空中疾劈而下,确有開山裂石的聲勢,将嵩山劍法之所長發揮得淋漓盡緻。
嶽不群側身讓開,斜剌一劍,還的是一招“古柏森森”。
左冷禅見他法度嚴謹,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正是久戰長鬥的策略,對自己這兩招“開門見山”與“獨劈華山”中的含意,絕未顯出愠怒,心想此人确是勁敵,我若再輕視于他,亂使新招,别讓他占了先機,當下劍自左而右急削過去,正是一招嵩山派正宗劍法“天外玉龍”。
嵩山群弟子都學過這一招。
可是有誰能使得這等奔騰矯夭,氣勢雄渾?但見他一柄長劍自半空中橫過,劍身似曲似直,長劍本身便如一件活物一般。
采聲大作。
别派群雄來到嵩山之後,但見嵩山派門人又打鑼鼓,又放爆竹,左冷禅不論說什麼話,都是鼓掌喝采,大聲附和,人人心中多多少少均有些厭惡之情。
但此刻聽到嵩山弟子又是喝采,卻覺這些采聲實是理所當然,将自己心意也喝了出來。
蓋左冷禅這一招“天外玉龍”,将一柄死劍使得如靈蛇,如神龍,不論是使劍或是使别種兵刃的,無不囋歎。
泰山、衡山等派中的名宿高手,本來對左冷禅并不甚服的,一見此招之後,心下均是暗自慶幸:“幸虧此刻在封禅台上和他對敵的,是嶽不群而不是我!”隻見左嶽二人各使本派劍法,鬥在一起。
嵩山劍氣象森嚴,往往似千軍萬馬奔馳而來,長槍大戟。
黃沙千裡;華山劍輕靈機巧,便如春日雙燕飛舞柳間,高低左右,回轉如意。
嶽不群一時雖未露敗象,但封禅台上劍氣縱橫,嵩山劍法占了八成攻勢。
嶽不群的長劍盡量不與對方兵刃相接觸,隻是閃避遊鬥,眼見他劍法雖然機靈。
但單仗一個“巧”字,終究非嵩山劍法堂堂之陣,正正之師的敵手。
左冷禅自起心合并五派,便收羅了華山派劍宗的好手成不憂等,暗中指使,命他們去和嶽不群為難,一來是削弱華山派的勢力,二來是派遣得力門人弟子,從旁察看嶽不群武功的精要所在,然後詳細回報。
華山劍宗數次滋擾雖未得逞,左冷禅卻已摸到了嶽不群武功的根底,那原是“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意思,此次比劍,在他原是成竹在胸,勝券在手。
似他二人這等武學宗師,比劍之時自無一定理路可循。
左冷禅将一十七路嵩山劍法夾雜在一起使用。
嶽不群所用劍法較少,但華山劍法以變化繁複見長,近百招内,左冷禅雖大占上風,卻也無法一擊取勝。
再拆了二十餘招,左冷禅右手長劍一舉,左手突然一掌擊出,這一掌籠罩了對方上盤三十六處要穴,嶽不群若是閃避,立時便受劍傷。
隻見他臉上紫氣大盛,也伸出左掌,與左冷禅擊來的一掌相對,砰的一聲響,雙掌相交。
嶽不群身子彈開,左冷禅卻是端立不動。
嶽不群叫道:“這掌法是嵩山派嬌系武功嗎?”令狐沖見他二人對掌,“啊”的一擊叫了出來,極是關切。
他知道左冷禅這陰寒掌法厲害無比,以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