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十五回 巧計埋伏

首頁
    林武當與五嶽劍派,百餘年前便存此心,其時老衲都未出世,和令狐掌門又有何幹?” 令狐沖點頭道:“先師昔常教誨,自來正邪不兩立,魔教和我正教各派,連年相鬥,仇怨極重。

    晚輩識淺,隻道雙方各讓一步,便可化解,殊不知任教主與晚輩淵源雖深,到頭來終還須兵戎相見。

    ”方證道:“你說雙方各讓一步,便可化解,這句話本來是不錯的。

    朝陽教和我正教各派連年相鬥,其實也不是為了甚麼非拚個你死我活的原因,隻是雙方首領都想獨霸武林,意欲撲滅對方。

    那日老衲與沖處道長,令狐掌門三人在懸空寺中晤談,深以嵩山左掌門混一五嶽劍派為憂,便是怕他這獨霸武林的野心。

    ”說着歎了口長氣,緩緩的道:“聽說朝陽教教主有句話說甚麼‘千秋萬載,一統江湖’,既存此心,武林中如何更有甯日?須知江湖之上,派别不同,武功亦異,宗旨行事,好惡大相徑庭。

    一統江湖,萬不可能。

    ”令狐沖深然其說,道:“方丈大師說得甚是。

    ”方證道:“朝陽教任主既說一個月之内,要将恒山之上殺得雞犬不留。

    他言出如山,絕無更改。

    現下少林、武當、昆侖、峨嵋、崆峒各派的好手,都已聚集在恒山腳下了。

    ”令狐沖吃了一驚,“啊”的一聲,跳起身來,說道:“有這等事?諸派前輩來援,晚輩蒙然不知,當然該死之極,不——不知方丈大師何以得知朝陽教要攻恒山?”方證道:“老衲接到一位前輩的傳書,方才得悉。

    ”令狐沖道:“前輩?”心想方證大師在武林中輩份極高,如何更有人是他的前輩。

    方證微微一笑,道:“這位前輩,是華山派的名宿,曾經教過令狐掌門劍法的。

    ” 令狐沖大喜,叫道:“風太師叔!”方證道:“正是風前輩。

    這位風前輩派了六位朋友到少林寺來,示知令狐掌門當日在朝陽峰上的言行。

    這六位朋友雖然說話有點纏夾不清,不免有些啰唆,但說了幾個時辰,老衲耐心聽着,到後來終于也明白了。

    ”說到這裡,忍不住微笑,令狐沖笑道:“是桃谷六仙?”方證笑道:“正是桃谷六仙。

    ”令狐沖大喜,道:“到了華山後,我便想去拜見風太師叔,但諸種事端,紛至沓來,直至下山,始終沒能去向他老人家磕頭。

    想不到他老人家暗中都知道了。

    ”方證道:“這位風前輩行事如神龍見首不見尾。

    他老人家既在華山隐居,朝陽教在華山這般肆無忌憚的橫行,他老人家豈能置之不理?好像桃谷六仙在華山胡鬧,給風老前輩擒住了,關了幾天,後來就命他們到少林寺來傳書。

    ”令狐沖心想:“桃谷六仙給風太師叔擒住之事,一定隐瞞不說,但東拉西扯之際,一定還是免不了露出口風。

    ”說道:“不知風太師叔要咱們怎麼辦?”方證道:“風老前輩的信中,寫得很是謙虛,隻說聽到有這麼一回事,特地命人通知老衲,又說令狐掌門是他老人家心愛的弟子,這番在朝陽峰上力拒魔教之邀,他老人家瞧着很是歡喜,要老衲推愛照顧。

    其實令狐掌門武功勝老衲十倍,‘照顧’二字,是他老人家言重了。

    ”令狐沖心下感激,躬身道:“方丈大師照顧晚輩,早已非止一次。

    ” 方證道:“不敢當。

    老衲既知此事,别說風老前輩有命,自當遵從,單憑着貴我兩派的淵源,令狐掌門與老衲的交情,也不能袖手。

    何況此事關涉正教各派的生死存亡,朝陽教若是毀了恒山,難道能放過少林、武當各派?因此也立即發出書信,通知各派,集齊恒山,和朝陽教決一死戰。

    ” 令狐沖那日自華山朝陽峰下來,已是心灰意懶,眼見朝陽教這等聲勢,恒山派絕非其敵,隻等任我行那一日率衆來攻,恒山派上下奮力抵抗,一齊戰死便是。

    雖然也有人獻議向少林、武當諸派求救,但令狐沖隻問得一句:“就算少林、武當兩派一齊來救,能擋得住魔教的攻擊嗎?”獻議之人便即啞口無言。

    令狐沖又道:“既是無法救得恒山,又何必累得少林、武當徒然損折不少高手?”在他内心,又實在不願和任我行、向問天等人相鬥,和盈盈共結連理之望既絕,不知不覺便生出一種自暴自棄的念頭,隻覺活在世上索然無味,還不如早早死了的幹淨。

    此刻見方證受了風清揚之托,大舉來援,精神為之一振,但真要和朝陽教中這些人拚死相鬥卻還是提不起興緻。

     方證又道:“令狐掌門,出家人慈悲為懷,老衲絕不是好勇鬥狠之徒。

    此事如能善罷,自然再好也沒有,但咱們讓一步,任教主進一步,今日之事,能不是咱們不肯讓,而是任教主非将我正教各派盡教誅滅不可。

    除非咱們人人向他磕頭,高呼‘聖教主千秋萬載,一統江湖!阿彌陀佛!’”他在“聖教主千秋萬載,一統江湖”的十一字之下,加上一句“阿彌陀佛”,聽來十分滑稽,令狐沖不禁笑了出來,說道:“正是。

    晚輩一聽到什麼‘聖教主’,什麼‘千秋萬載,一統江湖’,全身便起雞皮疙瘩。

    晚輩喝酒三十碗不醉,多聽得幾句‘千秋萬載,一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