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回 香澤微聞縛至尊

首頁
    了。

    和坤轉告了乾隆。

    這時遊船已劃到“錢塘四豔”的花舫旁,這四艘又與衆不同。

    第一艘紮成采蓮船模樣,花舫四周都是荷花燈,紅蓮白藕,荷葉田田,舫中妓女名叫卞文黛。

    第二艘舫上紮了兩個亭子,一派豪華富貴氣象,亭上珠翠圍繞,寫着四個大字:“玉立亭亭”,原來舫中妓女名叫李雙亭。

    第三艘裝成一個廣寒宮,舫旁用紙紗紮起蟾蜍玉兔,桂華吳剛,舫中妓女吳春娟一身古裝,手執團扇,扮成了一個月裡嫦娥。

    乾隆看一艘,喝彩一番。

    待遊船搖到第四艘花舫旁,隻見舫上全是真樹真花,淡雅天然,布置得如一幅名家水墨山水一般。

    舫中那妓女全身白衣,隔水望去,飄飄有似出塵之姿,這時她背向乾隆,乾隆情不自禁,高吟“西廂記”中“酬簡”一折的曲文:“哼,怎不肯回過臉兒來?” 那妓女聽得有人高吟,回過頭來,嫣然一笑。

    乾隆心中一蕩,原來那人就便是日前在湖上見過的玉如意。

    隻聽見莺聲呖呖,那邊采蓮船上的卞文黛唱起曲來。

    一曲既終,采聲四起,有不少人紛紛賞賜,元寶大大小小的堆在船中桌上。

    接着李雙亭彈了一套“春江花月夜”的琵琶。

    吳春娟吹箫,乾隆聽她吹的是一曲“乘龍佳客”,命和坤取十兩金子賞她。

    待衆人遊船圍着玉如意花舫時,隻見她啟朱唇、發皓齒,笛子聲中,唱了起來,唱道: “望平康,鳳城東,千門綠楊。

    一路紫絲疆,引遊郎,誰家乳燕雙雙?隔春波,碧煙染窗;倚晴天,紅杏窺牆,一帶闆橋長。

    閑指點,茶寮酒舫,聲聲賣花忙。

    穿過了條條深巷,插一枝帶露柳嬌黃。

    ” 乾隆歎道:“真是才子之筆,江南風物,盡入曲裡。

    ”原來這是“桃花扇”中的“訪翠”,是康熙年間孔尚任所作,寫侯方域去訪名妓李香君的故事。

    玉如意唱這曲時,不住用眼打量乾隆。

    乾隆心中大悅,知她唱這曲是自拟于李香君,而把他比作才子侯方域了。

    乾隆最愛賣弄才學,這次南來,處處吟詩題字,臣工們自然是把他捧上天去,但他總有點疑心臣下的奉承也未必出于至誠,現在玉如意把他一捧,頓時有風塵知己之感,馬上命和坤賞黃金五十兩。

     杭州素稱繁華,這一年一度的選花盛會,當地好事之徒都全力以赴。

    遠至蘇、松、太、常、嘉、湖各屬的閑人雅士,這天也都群集杭州,或賣弄風雅,或炫耀豪闊,所以一時之間,各妓花舫上采品堆積,尤以錢塘四豔為最多。

    時将子夜,選花會的會首開始檢點各艘采品,這有如金榜唱名一般,不但衆妓心頭焦急,所有遊客也都十分挂懷。

    乾隆對和坤低聲說了幾句話。

    和坤點頭答應,乘了一艘小船回撫署去,過了半晌,捧了一個包裹回來。

     這時采品檢點已畢,各船齊集在會首坐船四周,聽他公布結果。

    隻聽見會首叫道:“現在采品以李雙亭李姑娘最多!”此言一出,各船轟動,有人鼓掌叫好,也有人低低咒罵。

    隻聽見一人喊道:“慢來,我贈卞文黛姑娘黃金一百兩。

    ”當場把金子捧了過去。

    又有一個豪客叫道:“我贈吳春娟姑娘翡翠镯一雙,明珠十顆。

    ”衆人在燈光下見那翡翠镯精光碧綠,明珠又大又圓,價值又遠在黃金百兩之上,都倒吸一口涼氣,看來今年的狀元非吳春娟莫屬了。

     會首等了片刻,見無人再加,正要宣布吳春娟是本年狀元,忽然和坤叫道:“咱們老爺有一包東西贈給玉如意姑娘!”把那個包裹遞了過去。

     那會首四旬上下年紀,面目清秀,唇有微須,下人把那包裹捧到他面前,一看竟是三卷書畫。

    那人側頭對左邊一位老者道:“樊榭先生,這位竟是雅人,不知送的是什麼精品?”叫下人把書畫展開。

     乾隆對和坤道:“你去問問,那會首船中的是些什麼人?”和坤出去問了一會,回來禀道:“那會首是杭州著名的才子袁枚袁子才,另外的也都是江南名士。

    ”乾隆笑道:“早就聽說袁枚愛胡鬧,果然是這樣。

    ” 這時第一卷卷軸已經展開,袁枚和衆人都吃了一驚,原來這是米莆所書的李義山兩首無題詩。

    那袁枚稱他為“樊榭先生”的名叫厲鹗,也是杭州人。

    厲鹗詩詞俱佳,詞名尤着,審音守律,辭藻絕勝,為當時詞壇祭酒,見是米莆法書,連叫:“這是無價之寶了。

    ”詩人趙翼心急,忙去打開第二個卷軸來看,見是“宋人畫八高僧故實”的長卷,上面還蓋著“乾隆禦覽之寶”的朱印。

    袁枚心知有異,忙問旁邊兩人道:“沈年兄、蔣大哥,你們瞧送這個包裹來的人是什麼來頭?” 他稱為“沈年兄”的沉德潛,别字歸愚,是乾隆年間的大詩人,與袁枚同是乾隆四年的進士。

    不過一個早達,一個晚遇,袁枚中進士時隻有二十四歲,而沉德潛卻已六十多歲了,所以大家稱之為“江南老名士”。

    那姓蔣的名叫士铨,别字心餘,是當時戲曲大家。

    他與袁枚、趙翼三人合稱“江左三大家”。

    這兩人一看,沉吟不語。

    沉德潛老成持重,說道:“咱們過去談談如何?”船上右邊坐着兩位也是袁枚邀來的名士,一位是紀曉岚,一位鄭闆橋。

    紀曉岚笑道:“咱們一過去,倒被旁人譏為不公。

    這兩卷書畫已是無價之寶,自然是玉如意得狀元了。

    ”鄭闆橋道:“第三卷是什麼寶物,咱們先瞧瞧。

    ” 衆人把那卷軸打開,見是一幅書法,寫的是毆陽修的一阕“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