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月映雙戟,殘陽照宛城——論典韋

首頁
無論是羅貫中,還是陳壽,都沒有給他一個字号,諸如“文遠”,“妙才”之類。能代表典韋的隻有他的雙戟和他那永不言退的眼神(盡管我從沒有見過,但我能感覺到那種眼神的存在)。當人們想到典韋時,就會想起那位堅守轅門永不放棄的猛将。典韋第一次出場是在第十回,盡管那是他的第一次出場,但是通過夏侯敦的介紹,能感覺到他并不是一個平凡的武将:

    “此乃陳留人,姓典名韋.....舊跟張邈,與帳下人不和,手殺數十人.....見韋逐虎過澗,因收于軍中.....他曾為友報仇殺人,提頭出鬧市,數百人不敢近.....所使大鐵戟,重八十斤,挾持上馬,運使如飛。”

    這一段描寫很直接的寫出了典韋的性格:勇武,鹵莽,嫉惡如仇。尤其是那重八十斤的鐵戟,關羽的青龍刀不過八十一斤,而典韋還能“運使如飛”,這已經很不容易了。他武力絕對不在關羽之下。後來有一手扶定旗杆,顯示他的力大無窮。“逐虎過澗”更是厲害,試問三國那位名将能趕着老虎跑,隻有典韋。到了後來,典韋之勇更是不斷體現。每當曹操有生命之危,他總是挺身而出,尤其是“濮陽戰呂布”,典韋表現十分出衆。如第十一回:“操不能前進,無計可脫,大叫:“誰人救我!”。馬軍隊中,湧出一将,乃典韋也,手挺雙鐵戟,大叫:“主公勿憂!”飛身下馬,插住雙戟,取短戟數十枝,狹在手中……布軍數十騎至……韋乃飛戟刺之,一戟一人墜馬,并無虛發,立殺數十人,衆皆奔走。韋複飛身上馬,挺一雙大鐵戟,沖殺入去。郝,曹,成,宋四将不能抵擋,各自逃去…..”

    這一戰非常經典,可以說是典韋除戰宛城之外最著名的一戰。當時箭如驟雨,曹操性命危在旦夕,關鍵時候,典韋挺身而出,單人單馬獨鬥數十人,殺敗四将。不負“惡來”之名。在第十二回,也有類似場面。曹操中了陳宮之計,呂布火燒濮陽,四個城門皆有伏兵,曹操奔南門,正遇高順,侯成攔路。在這危機關頭,又是典韋來戰,隻見他“怒目咬牙”,沖殺出去,侯成,高順都“倒走出城”。後來又兩尋曹操,曹操之所以能逃出濮陽,都是典韋功勞。後來戰宛城舊更不用說了,大家對這一戰肯定都非常熟悉。可以說沒有典韋,就沒有曹操以後的霸業。可惜他死的實在太早了。我從許楮的身上看出了些許典韋的影子。但我認為典韋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是任何一位武将都無法相比的。曹操對他的喜愛,甚于他喜愛夏侯兄弟,以及張遼許楮甚至關羽。曹操雖然沒有給他什麼顯赫的官職,名貴的爵位。但曹操不哭其子曹昂,獨哭典韋。後又兩次祭拜。這絕對不是演戲。曹操為什麼後來沒有哭關羽?說明他喜愛典韋甚于關羽。綜觀典韋一生,他并未為曹操統一北方作出極大的貢獻。典韋充其量不過是一名先鋒,統率不行。但可以肯定的是,沒有典韋,曹操不可能活下去。危機關頭,若不是典韋的舍命保護,曹操存活的概率就非常小了,所以說,曹操後來哭典韋确實是出自真心。關于典韋的武力,這一向是一個很有争議的問題。不過網上的三國武将武力排行榜一般都把典韋放于第八或第九。對于這一點,我實在不能認同。首先,呂布排第一,肯定大家都沒有争議。但第二,大家就衆說紛纭了。有人說是關羽,有人說是趙雲。但我認為這兩人都不能排第二。隻有以下四将有能力排第二:典韋,馬超,張飛,許楮。趙雲的武力最受争議,長坂坡未斬名将,殺高覽屬偷襲,隻和許楮打三十回合,不能真正鑒定武力。我認為他力氣不如典韋大,勇猛亦不如。關羽武力絕對沒有傳說中的那麼高。斬顔良文醜屬奇襲,過關斬将不是乘人不備就是仗馬快,且斬的都是無名之将。他和龐德,黃忠打過平手,但我認為龐,黃二将皆不如馬超,許楮能戰平馬超,典韋能戰平許楮,可見典韋武力高于關羽。我對典韋武力的結論是:最低排第五,最高排第二。文章就寫到這為止。為了紀念我心中永遠的典韋。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