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常勝将軍張遼

首頁
    張遼這個名字,比起關羽等人,可能還并非特别的響亮。

    實際上,張遼是三國時期的一大常勝智将,其戰績輝煌之至,這又可能是我們所想不到的。

    海盜我有時甚至還會認為,張遼的戰績才是三國中最輝煌的一個。

     有些喜愛張遼的同仁或許會以為,張遼一生中立過的功勞是在合肥之戰,其實這種看法一來過于太過于把張遼的功績局限在合肥之戰裡,而另一方面呢,卻又同時貶低了張遼一生的功績。

    為何這麼說?因為張遼一生不僅僅立過這次功勞,早在征讨袁紹的時候,張遼就已經大顯神威了,而比起合肥之戰輝煌程度有之而過無之不及的戰績更是多不勝數! 張遼字文遠,原姓聶,為了躲避仇人鄉改性張。

    他早期分别在丁原、何進、董卓、呂布的門下侍奉過,後來呂布被曹操擒殺,作為降将的張遼也因此投靠了曹操,而自從歸附曹操後,張遼的戰事便達到了最頂峰。

     征讨袁紹的時候,張遼就與袁紹的大将,也就是後來成為了魏五子之一的張合大戰過一場。

    袁紹失敗後,曹操進軍魯國諸縣,幾個月後曹軍糧草緊缺,正當曹軍想要退卻的時候,張遼卻看出了敵方的昌希處境也好不了多少,于是前往說服昌希,果不其然,昌希前來投降。

    之後曹操責備張遼說:“這可不是大将的作法啊!”張遼據理力争,說主公您威信四方,廣納賢士,我張遼如此做也是為您着想。

    最終曹操被張遼所說服,諒解了張遼。

    張遼此為,為曹操免除了一場不必要的戰事,可見其智。

     此後,張遼又擊敗了遼東柳毅、多次大敗袁尚、袁譚兄弟,這個時期是張遼刀鋒顯露的一個時期,袁氏一家人受到張遼的連連挫敗,不斷潰逃,張遼每戰袁氏兄弟必勝,袁氏兄弟每遇張遼必敗。

    在追擊袁氏兄弟時曹軍遭到胡兵攻擊,曹操将軍旗交與張遼,張遼軍士氣大震,結果大破胡兵,而且還斬下了單于蹋頓的首級。

    從這來看,這個時期的張遼是最令人大為欣賞的。

     平定荊州時,陳蘭、梅成叛亂,當時曹軍内部慌亂了起來,而張遼卻顯得相當鎮定,泰然自若,頭腦冷靜下來,很快便找出了叛亂者是誰,但陳蘭、梅成已設法逃走,張遼前往追擊,陳蘭逃到崇山峻嶺裡防守,占盡天時地利,由于通路極其狹窄,對進攻的張遼軍不利,且張遼軍人數不多,但張遼果斷采取措施,奮勇前進,最後竟然突破了障礙,大敗陳蘭、梅成,并将二人斬首。

    張遼這場勝戰實際上遠比合肥之戰來得輝煌,合肥之戰中張遼雖兵少于對方,但合肥畢竟是易守難攻之城,且自古以來北方人善打陸戰,南方人善打水戰,孫權幾次擊退曹操的大軍,都有依賴水勢在内,但南方人上了陸地可就不行了。

    至清代為止,即那個還沒引進槍炮的年代,除了朱元璋,很少聽見有南方人可心到達北京定都統一全國的。

    在這兩點上面,張遼還是有優勢的,所以曹操才敢大膽地隻留7000人給張遼。

    但是平定陳、梅二将之亂這一次可就不同了,張遼在天不時、地不利、人數又比對方少,而且荊州問題還未完全解決的情況下,沖破層層障礙,排除種種困難,英勇向前,最終直搗黃龍,大破敵軍,斬二将之首,其勇智何其之佳! 直赤壁之戰後,曹操率40萬大軍南下,結果在濡須口被孫權的7萬軍擊退。

    此時北方戰事又起,曹操為親征張魯、馬超、韓逐等人,便派張遼率領7000兵士,與樂進、李典三位大将駐守合肥,以防止孫權趁機而入。

    張遼果不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