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在演義中第一次出場,就和黃老将軍鬥了個軒轾不分,但其後他也就再沒有在沙場上征殺過了,不過,劉備白帝城托孤,他也能侍列一旁,也可見位高權重。
姜維是後期勇謀兼備的少數大将之一,能夠和老趙雲打個平手,也算是後生可畏。
回箭殺郭淮是姜維武藝的代表作,不過,作者更多描畫的是他的韬略,對他的武勇也就着墨不多了。
典韋、許禇:他們是書中衆多讀者認可的,唯有的可以匹敵關羽、張飛的猛将。
他們不善于領兵打仗,可是天生神力,勇烈過人,使讀者對他們有了濃厚的興趣。
典韋的八十斤大鐵戟令敵手喪膽!五步飛戟殺追兵可以看出他深厚的技擊之道,單手扶定牙旗更可以看出其雄渾的膂力。
宛城之戰因為有了典韋的奮死血戰而變得異常悲壯。
雙手拿兩個小兵當武器的典韋形象幾乎是三國裡最經典的畫面之一。
典韋戰死後,長立不倒,沒有人敢在他面前走過,好一個虎贲之士啊!許禇能力拽奔牛,也是個罕見的大力士,也是典韋死後,曹操的近身侍衛。
裸衣鬥馬超使許禇一世得享“虎侯”的大名。
書中本有一次許禇和張飛交鋒的大好機會,奈何虎癡自恃“吾有萬夫不擋之勇,天下誰能近我?”結果晚上灌多了幾杯黃湯,頭暈眼花之際被張飛一矛搠下馬來。
沒能看到這兩個當世的虎士鬥個燦爛輝煌,實在是一大憾事!
張遼、徐晃、張郃、于禁、樂進:他們就是俗稱的曹營“五大将”。
但在演義裡,讀者可能感覺前三者的威名要勝于後兩位。
張遼勇謀兼備,可以算是曹操手下第一大将。
計射太史慈,威震逍遙津,無論單打獨鬥,還是運籌帷幄,他都是那麼出色。
說到武勇,引用關雲長對張飛說的一句話:“此人武藝,不在你我之下。
”張遼和趙雲一樣,也是現在最受讀者歡迎的人氣角色。
徐晃和張遼頗為相象,同樣勇謀兼備。
他的出場也非常有氣勢,可惜與顔良一戰,二十合敗歸本陣,使他的高強武藝在讀者心中大打折扣。
張郃與張飛的那一戰,雖敗猶榮,到了後期,張郃幾乎天下無敵,除了魏延,他馬前無三合之将。
看得諸葛亮心生感慨:“嘗聞張翼德大戰張郃,人皆驚懼。
吾今日見之,方知其勇也。
”于禁和樂進與前三位相比,未免就遜色不少。
于禁立陣破敵,生性毅重,曹操贊他有大将之風,不過他似乎不以武勇見長,樂進短小精悍,作戰英勇,但是由于史料的缺乏,作者也就對他沒有多加筆墨了。
結果無端端被甘将軍在臉上射了個大窟窿,樂文謙若泉下有靈,也隻能感慨後人無知了。
夏侯敦、夏侯淵、曹仁、曹洪:夏侯敦在讀者印象中就是個赳赳武夫,他的拔矢啖睛,為他的擁趸所津津樂道。
關鍵除了呂布,夏侯敦和誰交鋒都沒有敗過,這恐怕也是作者為了刻意突出他的勇吧。
夏侯淵的武勇不遜乃兄,而統兵作戰則更勝一籌,是曹操手下難得的大将。
可惜定軍山之敗,使妙才之名化為雲煙去也。
“虎步關右,所向無前”成了曹操獨自緬懷愛将的唁詞。
曹仁與張遼、徐晃、夏侯淵一樣,都是獨當一面的大将。
與東吳在南郡的争奪戰中,人們依稀看到了張遼威震逍遙津的影子。
也是作者唯一一次刻畫了曹仁的勇猛。
但就這一次刻畫,曹仁的智勇雙全也就深深的被讀者銘記。
曹洪是個大力士,也是個猛将,可是讀者對他總是印象一般。
也許是在西涼與馬超的那場厮拼輸的慘了點。
不過,請問大家,又有幾個勇将能與馬超對戰四、五十合的?
龐德、李典、文聘:龐德擡梓決死戰,殺的關羽略顯狼狽,大家這才發現,原來龐德是如此厲害。
在馬超手下,在張魯手下,龐德的閃光點并不多,但是和關羽的交鋒